湯恩昱,黃麗敏,雷 銅,湯慶熙
(1.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哈爾濱 150080;2.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25;3.中共黑龍江省直工委,哈爾濱 150001;4.哈爾濱師范大學,150080)
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立足省情,著眼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開展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研究,必將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順利進行。2014年2月17日《黑龍江日報》報道:《陸昊: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作用確保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提出學術界要發揮“對政府決策的咨詢、建議、監督和批評作用;要向政府和產業界傳播科學、理性精神和市場經濟方面新的學術思想;以專業化的學術研究成果影響輿論,進而影響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積極參與龍江建設發展。”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和陸省長講話精神,現圍繞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一帶一路”戰略舉措,對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提出對策建議。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恩格斯說:“歷史的必然通過大量的歷史偶然去實現。”知彼知己就是掌握信息,百戰不殆就是確定目標。中間環節就是戰略,即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使偶然變成必然的過程。可見戰略需要具備四個要件:一是掌握信息;二是確定目標;三是正確判斷;四是制造偶然,搭建通往預定目標的橋梁。核心是判斷,判斷就要有標準,正確判斷的標準就是理性工具。
當前國家治理領域的戰略應用側重于戰略的時空屬性:長遠性和全局性。習近平以時代偉人的高瞻遠矚與時俱進,深刻把握了戰略科學的本質屬性——理性判斷。國家治理視域下的理性有別于其它學科的理性概念,是執政黨(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價值判斷)的價值理性與社會發展規律(人的全面發展)的工具理性的有機統一。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全面”、“一帶一路”戰略都閃耀著理性思維的光輝。
1.原點思維
原點思維就是回歸國家治理的初衷,以人民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三中全會明確了中國共產黨要擔起執政黨的重任,使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習近平2014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又一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的原點思維還體現在對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傳承和發展。
2.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就是凡事從壞處準備,積極主動應對,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底線思維注重對危機和風險等負面因素進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標準、無所作為。四中全會提出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兩岸關系的政策導向,都體現了既有限制又有方向的底線思維特點。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
3.導向思維
導向思維就是抓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習近平的重要講話一直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體現了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以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強力反腐為突破口的“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抓領導干部尤其是縣委書記這個“關鍵少數”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實現共同富裕。都是以關鍵問題為導向,提綱挈領,帶動全局。
4.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就是對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進行正確判斷和科學謀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瞻遠矚,基于對國內外大局的理性判斷,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帶一路”建設、互聯網+產業發展、新常態環境建設都是站在戰略高度提出的戰略舉措。
思想精華是指民族文化的傳承,體現的是民族智慧的境界,展現的是民族發展的進步性;行為規范是個體的行為尺度,體現的是素質和修養,展示的是民族延綿的有序性。
我們說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說的是文化傳承。“倉廩實則知禮節”鴉片戰爭以來的積貧積弱、社會動蕩,革命是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成為使命。禮儀之邦,復興需要擔當;十八大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都蘊含著這種使命和擔當。
治國理念是執政黨在執政中堅持依法治國原則,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利益需求。執政理念注重的是國家治理的進步性,屬價值理性范疇;治國理念注重的是國家治理的有序性,屬工具理性范疇。
經過改革開放前30年的“獨立寒秋”到改革開放35年的“萬物復蘇”,迎來的新30年的“春暖花開”。表明了我們黨完成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國家治理由穩定向全面發展的轉變,從以經濟領域的改革為主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轉變;國際戰略由“韜光養晦”向“親、誠、惠、容”謀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轉變。
原住寒地民族與沿海內陸居民(闖關東的山東、河北移民)融合及黑龍江界河兩岸民情相通的耿直、豪爽,易于交流。省內各民族習俗和文化特色,哈爾濱(東方莫斯科)與異國異族交融的傳統,都是獨特資源。更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確判斷和決策及國家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
“一帶一路”建設是國家總體戰略。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布局,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又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和國內主要載體,中央要求打造成全國對俄貿易的橋頭堡和樞紐站。2014年12月,黑龍江省委下發了【2014】18號文件對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判斷準確、決策科學,具有戰略高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正式出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國家的戰略謀劃都是以宏觀和全局為著眼點。這里僅就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提出三點建議。
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全國“一帶一路”建設中是個局部,但對黑龍江卻是整體。所以,我們必須樹立主體意識,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兼顧長遠;在國家的整體規劃下,做好配套軟實力建設。在憲法的框架下,調動地方立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和尊重沿邊和口岸地區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弘揚邊民文化的多樣性。把寒地民族傳統文化和黑土產品獨特魅力與“一帶一路”建設、冰雪旅游結合起來,把“全面依法治國”和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結合起來。把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理性和作為執政黨堅持依法治國的工具理性結合起來,開創黑龍江省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局面。
樹立主體意識,就要弘揚主人翁精神。黑土龍江是塊英雄的土地,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包容堅忍、勇于擔當。如,東北抗日聯軍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各方抗日力量,擔起了東北民族解放的大任;國家建設時期,涌現了王進喜、蘇廣銘等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為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做出了貢獻。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樣需要這種精神,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要樹立以民族復興、振興龍江為己任,為黑龍江建設尤其是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范人物,弘揚主人翁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正能量。
樹立主體意識,要把“全面依法治國”與法治政府建設結合起來。法治政府建設的本質是建設在法律框架下的服務型政府,重在維護社會運行的有序性。誠信缺失是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也對政府形象產生影響。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首先開展以龍江特色信用體系為核心的基礎制度建設,培育新型的社會秩序格局,用制度凝聚人心。1.開展誠信政府建設。建全責任追究制度和違約賠償制度,完善監督體系,堅守“實干興邦,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提高政府的執政誠信力。2.建立龍江產品誠信系統,實施誠信“零公里”計劃。龍江產品已經在全國形成產業集群優勢。但在營銷中經常會遇到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信譽受到傷害。“五常大米”市長打假被圍攻事件,就是一例。開展源頭治理,就要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發展中小型黑龍江特色產品產業集群,利用工信委、工商、公安、交通等信息庫資源,通過互聯網+,建立生態溯源基地。實施誠信“零公里”計劃,即以用戶(社區、企業或其它組織)與溯源基地(以糧食、蔬菜、養殖行業等與食品安全相關產業為先導)零距離銜接模式,搭建田間(供體)到餐桌的直供平臺,從源頭上塑造龍江產品誠信形象。3.建立服務誠信體系。黑龍江省作為資源大省和戰略后方的優勢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必須認清形勢,調整戰略方向,向服務業和信息產業方向發展。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互聯網+戰略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契機,服務誠信體系的建立是服務業和信息產業高標準發展的基礎制度。這里的服務不只是從事服務的行業和個人,還包括服務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服務誠信體系的建立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信用跟蹤機制的完善和有效運行,信用跟蹤機制就是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統一代碼的公民信用管理制度。二是行為規范即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對俄貿易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承擔接待國內客商和國際交往的雙重使命,一舉一動即代表著黑龍江省又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所以,建立和推廣服務標準體系是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理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我國的社會治理還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傳統治理方式。按照法治社會建設要求,現代社會治理應該在法律的框架下,政府提供服務、社會多方共治的多元治理模式。以守法為底線、倡導居民多元價值取向、引導居民多元生活方式、滿足居民多元利益需求。
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契機和平臺。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社會治理是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必然要求。
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聯系龍江實際,貼近群眾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如,通過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從科學規劃、依法拆遷、依法建設、依法治理入手,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掌控公共資源、開放管理,將冰雪旅游、黑土特色與養老產業結合起來,建設具有內生活力的綠色化新型社區。設計、創建、示范,以點帶面,多點成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嶄新命題。創新社會治理黑龍江具有獨特優勢,自然資源、食品安全、空氣清新指數、少數民族風情、更具原生態的民風、冰雪旅游、工業兵團農墾產業集群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等。都為黑龍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條件。在不同人居、人文環境下創新不同社會治理模式,通過互聯網整合黑龍江社會治理資源,對接開放平臺和智慧社區建設,融入物流服務業、養老服務業、休閑健康產業、人文交流、社會保障和安全服務、法治社會建設等內容。通過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契機和社會的普遍參與,把黑龍江打造成國際、國內共享的冰雪旅游避暑勝地。用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規則和治理框架,創建龍江社會治理新體系,服務龍江開放大局。
建議成立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研究中心(學會、研究會)。以“四個全面”和“一帶一路一廊”戰略研究為起點,對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配套軟實力建設,開展有針對性、理論和實踐緊密相連的對策研究。為省委省政府社會治理創新、龍江絲路軟實力建設等重大決策提供對策建議,為相關部門和地市縣科學決策提供咨政服務。
中心應立足黑龍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借鑒混合所有制形式,建成多行業(黨校、高校、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多層次(省外、省級、哈爾濱等地市及基層)專家學者、實踐工作者參與的現代化新型智庫。為加深對省情的深刻把握和理性判斷,建立側重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的省情綜合情報、信息資料中心,有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互聯網、物聯網平臺定位新型智庫(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研究中心或學會、研究會)的標準服務體系。
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結合慕課(MOOC即“大規模網絡公開課”)教學形式,有效運用省直工委、黨校及智庫資源,通過社會服務渠道,拓寬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相融合的新路徑,以高效、便捷、實用、可操作為特色,開展社會治理人才培養。以授課、講座、論壇、研討、案例、現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互動,培養知道為什么干、怎么干、如何干的社會治理職業人才。開展與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延伸線國家的人文交往。通過文化、教育、科學和藝術合作,增進了解和互信。為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添磚加瓦,作出應有貢獻。
開展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軟實力建設研究,要以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為核心任務,開展專題宣講、調研和示范區建設,動態跟蹤、反饋、研究,提出建議,為領導正確判斷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