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男
(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河南洛陽 471022)
近年來,各國為了發展經濟,生態環境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影響。隨著生態環境破壞,對生態環境引起了極大的重視,各國相應采取種種環保措施,制定環保制度,制定了詳細具體的環境貿易壁壘,尤其是發達國家,使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成為發達國家在缺乏更有效貿易保護手段情況下所采取的限制發展中國家貿易發展的一項新舉措。[1]環境貿易壁壘問題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國禁止進口墨西哥的金槍魚及其制品,其理由是為了“保護”海豚的生存。[2]
環境貿易壁壘,又稱綠色貿易壁壘,定義為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制定一系列的環境法律法規,管制那些對于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國際貿易活動。[3]環境貿易壁壘目前大致分成兩類:非政府引導型、政府引導型。非政府引導型就是對于其他國家及政府,有些生產商和消費者對不符合環境標準生產的產品以及服務的歧視;政府引導型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規定其他國家的產品進關的檢測,從而達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們身體健康的目的。環境貿易壁壘還是一種非關稅貿易措施,專心的致力于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目前,環境貿易壁壘發展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環境技術標準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情況存在差異,發達國家發展水平較高,科技水平等方面都較高,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就相對落后一些,因此,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許多環境技術標準都是依據發達國家的生產水平和科技水平制定的,基本上沒有考慮發展中國家。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在發達國家的經濟市場中是受到排斥的,不被接受的,因為發展中國家是難以達到以發達國家為依據制定的環境技術標準。
2.綠色補貼
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出口產品成本中補貼保護環境的成本,或在外貿中降低了環境標準,使產品的價格較進口同類產品而言相對較低,影響外貿中各國進口產品的公平競爭,引起了許多國家采用綠色補貼措施。例如,加拿大的速凍豬肉和巴西的人造膠鞋就曾遭到過美國提出的反補貼訴訟。[3]
3.環境標志
環境標志,又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它主要是指:認證機構依據一定的環保標準、指標或規定,且符合要求的一種特定標志。[2]它主要是用于向社會消費者證明生產的產品在各個環節是符合環保要求的,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的危害是極小,甚至是沒有危害的。環境標志起著吸引消費者選擇該產品的作用,在出口產品的市場中起著環境貿易壁壘作用,也起著構成隱藏的貿易歧視和真實的貿易沖突的作用。
4.產品包裝規定
在產品包裝方面,規定使用綠色包裝,從而制定了綠色包裝制度。綠色包裝制度主要是指對商品包裝進行了規范,要求包裝材料是環保材料,包括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等。這種對于包裝的規范可以起到節約資源、減少不可回收垃圾(廢棄物)產生的作用。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是有明顯效果的。
1.不公平性
在國際貿易中,環境技術標準主要是依據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制定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沒有發言權的,這表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有的利益毋庸置疑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的制定就呈現出不公平性,限制了很多國家的對外貿易,特別是貿易進口。發達國家在環境貿易壁壘中長期處于制定者執行者的位置,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些由發達國家制定的規定在他們國家是相當模糊的,沒有清楚的概念,沒有適應環境技術標準的能力,在生產綠色產品時因不熟悉其技術而導致生產期過長,不能在指定的交貨期準時交貨,落下一個不守信不準時的名聲,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名聲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根據分析,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的制定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
2.廣泛性
環境貿易壁壘同時還存在廣泛性,主要表現在法律規則、程序和產品等方面。比如說產品,它包括初產品、半成品、成品。還有它既有有形商品,還有在有形商品之上進行延伸的虛擬商品。由此可以看出,環境貿易壁壘存在廣泛性。
3.隱蔽性
在國際貿易中,許多國家在進行貿易活動時打著保護環境的名義,但具體實施卻不是以保護環境為實質的活動,這種現象使國際貿易活動中環境貿易壁壘存在隱蔽性。
4.可持續發展性
在國際貿易中,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許多國家采取環境貿易壁壘,不斷地發展經濟技術,改善生態環境,國家也隨之對法律法規進行了必要合理的調整,不斷地優化環境貿易壁壘,使其可持續的發展。
1.影響我國產品出口市場
國際貿易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西方的歐美發達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地區是獨特的新興工業化地區,占出口份額比重特別大,他們幾乎都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環境組織委員會的成員,在環境貿易壁壘的制定中起著主要作用,制定的環境技術標準很高,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高標準的制度是很難遵守的,甚至對發展中國家要求有點苛刻,但制定者是發達國家,執行者還是他們,這使得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在出口貿易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毫無疑問的影響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市場,損害了我國的經濟利益。
2.影響我國產品出口增長速度
嚴格要求的環境技術標準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無疑是一個難以達到的標準,在出口生產中,是一個大難題。發展中國家沒有高標準的環境技術,但是國際上對工業品、農產品等貿易都進行了嚴格的規范,我國的出口產品無非就是這些已被高標準規定的產品。在進行出口貿易時,發達國家進行嚴格的進口產品環境標準檢查,從而產生環境貿易壁壘,對我國產品增長速度有著深遠的影響。
3.影響我國出口產品成本與效益
我國處于發展中狀態,雖然算是發展中國家中的發達國家,但是環保技術還是很落后的,資金匱乏。為了能夠在出口貿易中可以達到進口國家的環保標準,我國需要支付額外的、相當大的一筆費用來進行環保檢測、產品外觀綠色包裝的調整。大筆資金的支出也就會導致我國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升高,影響我國的經濟貿易。
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我國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用最適合某個階段的法律法規來規范該階段的事物。最重要的是制定了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執行實施力度。當然,在制定適合我國的環保法律法規之外,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寬些,要密切地關注國際貿易的環保法律法規、環境技術標準等規范國際貿易的法規,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五花八門,涉及面太廣,僅僅是淺顯的關注是不行的,我國應該設立對環境貿易壁壘進行專門研究的組織機構,明確國際貿易的環保法規、環境技術標準,從而提升我國的技術標準,打破發達國家各種各樣的環境貿易壁壘。
我國應該樹立正確的綠色觀念,全民提升環保意識后,更容易接受綠色消費,有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對我國發展綠色產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國不斷地在環保工作中積極完善自己,逐漸提高環境技術標準,來實現在國際環保產業中有更大的優勢,有更強的競爭力的目標,打破環境貿易壁壘。
發展環保產業也是一種沖破環境貿易壁壘的強有力的措施,能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我國環境技術標準,提高相關企業治污防污的能力。我國在發展環保產業之外,還應改變原來的發展模式,改善以生態環境為主體、消除環境貿易壁壘的綠色發展模式,能夠適應各種形勢的環境技術標準。另外,同等重要的就是推行綠色營銷。環保意識與市場營銷觀念共同形成了綠色市場營銷觀念,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傾向,使綠色營銷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體現。[4]綠色營銷需要講究營銷策略,它必須在產品、促銷、價格等策略上都強烈地展示出“綠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能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環保產業的影響力,增加我國的競爭力,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貿易限制。
在過去的國家貿易中,我國曾經發生過多起由進口引發工業垃圾及有害物質的事件,這是違反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也是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某些合作伙伴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缺乏道德法制觀才引發的事件。因此,我國應該以此為戒,提高警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禁止“國外垃圾”流入我國,對我國環境和經濟造成影響。
關注國際貿易形勢,我國企業可以嘗試用投資與自由便利的流通進行適當合理地交易,即進行投資便可享受與被投資者同等的自由流通便利,還可以巧妙地避免某些發達國家苛刻嚴格的環境貿易壁壘。加強對外資引進項目的環境監督管理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也是避免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重要手段。[5]我國要建立嚴格的外資投入項目的監督制度,禁止污染環境、不符合環保觀念的項目的設立,嚴格治理不符合我國環保法律法規的企業項目。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深受環境貿易壁壘的影響,有促進作用,也存在負面影響。但只要我國清楚地認識了環境貿易壁壘的“真面目”,沖破它對我國的種種限制,挖掘它好的一面,并合理科學地運用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上,使得我國外貿可持續性發展。
[1]劉富英.淺析國際貿易中的社會壁壘問題[J].東方文化企業·文化視窗,2012(3):232.
[2]曹仁江,康 莉.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6):66-69.
[3]王 賓.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的內容及其特點探討[J].現代商業,2012(3):97.
[4]宋 希.淺析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問題與對策探析[J].商界論壇·物流貿易,2014(11):205.
[5]馬 莉.國際貿易中環境保護壁壘的成因及對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