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道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國際商務學院,長沙 410201)
農業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處于基礎性地位,在現階段我國國際貿易過程中依據占據較大的份額。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能夠提升農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等。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在近些年來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在國際貿易過程中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對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明確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策略,促進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綜合競爭力。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大國,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貿易量不斷高速增長,但是由于受到技術和產業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農業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優勢,使得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質量出現嚴重下滑。我國農產品在出口過程中還受到質量安全方面的嚴重影響,在國際市場中的聲譽一度下滑,甚至引起了整個國際食品市場的抵觸。我國食品國際競爭力與美國、歐洲以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相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轉變。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出口的農產品整體處于較低層次。農產品加工程度較低,缺乏必要的技術含量,使得我國出口農產品基本停留在初加工水平,深加工農產品占比不到20%,嚴重影響著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結構。同時,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十分單一,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亞洲市場等,在國際市場中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出口到歐美地區的比例一直較小。這一現象使得我國農產品出口呈現低水平發展狀態,整體競爭力嚴重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以家庭生產為主,發展程度較低,小農生產模式下的農產品出口要接受國際市場較為嚴格的檢查,同時國際農產品貿易壁壘正呈現出不斷強化的趨勢,對技術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嚴格限制進口農產品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成本,我國農產品在出口貿易的過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本以獲得國際市場的認證,以打通貿易關口。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質量頻發,很多國家甚至禁止從我國進口農產品,這又使得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不斷增多,出口成本高居不下,貿易壁壘難以消除已成為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嚴重問題。
雖然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但是國際貿易市場的秩序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使得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相關政策和體制受到很大的影響。現階段我國農產生產的管理方式十分落后,依舊沿襲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思想。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針對農產品進出口的政策及相關制度還十分欠缺,現有的體制和政策顯得十分落后,難以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使得我國農產品在貿易過程中不斷受到各種阻礙。完善貿易政策和體制是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的首要步驟之一。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都是小農經濟,生產效率較低,農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低產能產業,雖然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應用,我國農業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就,但是卻沒有形成完善的農業產業鏈,這使得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在國際貿易方面依舊難以形成新的競爭合力,因此使得我國農產品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國際農產品市場的沖擊,難以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競爭優勢,不但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越來越頻繁,與其他國家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雖然給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同時也使得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在國際市場中容易遭受風險,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還缺乏必要的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一方面,對國際市場存在的風險認識不足,在進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抵御風險的意識。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在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對存在的風險分析不足,難以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預測,因此缺乏抵御農產品國際貿易風險的能力。
完善農產品貿易政策及制度是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促進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舉措,各級部門應該考慮到現階段我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及制度存在的諸多問題,要不斷加快我國農產品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的安全質量標準,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檢查力度,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證詞及制度,堅持與時俱進,以全新的政策及制度來輔助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發展,在國際農產品貿易市場中贏得聲譽和信任,以進一步強化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的競爭力。
鑒于現階段國際是市場對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高度重視農產品的安全質量。要在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及監管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投資,并對相關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管控,使其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生產。政府同時要與農產品出口企業進行協調溝通,了解企業在出口貿易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時發展和解決農產品質量問題。要聯合相關部門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預警機制,使得我國農產品在發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降低相應的風險。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全面優化我國農產品現有的進出口結構,根據比較優勢原則,出口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在提升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打造優秀的農產品出口品牌,要實現農產品出口的多元化發展,在國際市場競爭過程中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對部分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對現有的農產品品種進行改良,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以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整體質量。
長期以來,農產品的國際貿易都對我國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國際貿易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關鍵的影響,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要與國際社會進行深入洽談,針對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現狀進行相關有效的貿易合作與協商,為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貿易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進一步優化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環境。同時,要在提升我國農產品綠色安全標準的同時與國際社會進行協商,減小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貿易壁壘所帶來的壓力,使得我國高質量的農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中暢通無阻。
首先,要進一步強化農業規模化生產,逐漸改變現有的小農生產模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使得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來。其次,要在農業產生及農產品加工過程中采用新的生產工藝,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尤其在農產品加工方面,要采用國際統一標準,實現農業生產到農產品加工的統一產業鏈。最后,政府必須要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必要的扶持和幫助,現有的農業生產補助難以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必須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改進,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其生產積極性。另外,要在政策及資金方面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補助,使其能夠順利進行生產和加工。
其一,要對農產品國際貿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數據分析的形式對風險進行準確預測,增強對風險的認識,時刻保持警惕性。其二,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國際貿易風險預警機制,不斷強化對風險的抵御能力,以保證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安全性。增強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也離不開政府的職能,因此,政府發揮必要的職能是抵御農產品國際貿易風險的必要措施之一。
我國農產品貿易雖然在近些年來不斷取得新的競爭優勢,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從優化貿易環境、優化出口結構、加強質量監管、完善相關政策等方面著手來增強我國農產品國際貿策略的有效性,以此來進一步強化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1]張雨晨.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研究[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3(8).
[2]盧憲英.自由貿易區項下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形勢分析與展望[J].農業展望,2013(10).
[3]張偉如,胡 冰.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收支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2).
[4]徐元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狀況及發展對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