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教研部,哈爾濱 50080)
圍繞“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這一主題,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可見,從歷史到現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社會功能,崇德向善的積聚力量,成為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準則,推進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實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要用中華文化來引領、用優秀成果來支撐。國家治理體系科學與否、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否,既要看制度反饋的適應程度,也要看治理對象的認可程度。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被適應、被認可的天然優勢。經過幾千年悠久歷程的歷史積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了眾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諸子百家思想體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價值、行為規范、理想信念等構成的文化經典,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高尚品質、文明準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又經過幾千年的錘煉,世代相傳,并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血脈和靈魂,根深蒂固,影響深遠。特別是,一些核心思想又通過語言、文字以及各種具體的文化活動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不斷強盛的精神家園,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氣節和氣魄。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治理理念有其獨特的價值向度。
就理論層面而言,基于歷史演變的視角審視時代價值,有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自信。基于文化發展的視角審視文化價值,有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基于黨建實踐的視角審視發展價值,有助于夯實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文化基礎。就實踐層面而言,目前南方部分地區通過鄉賢理事、倫理資源、宗族傳統等傳統文化資源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治和教化功能落實在具體的政策操作平臺之上。由此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價值資源;國家治理現代化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基礎;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與開拓。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保障;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導與實踐品格。
當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亟需解決一些現實問題,如對傳統文化在理論上的全盤肯定和在實踐上的簡單復制;鼓吹西方文化中心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隨心所欲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幌子,達到某種功利目的的思想和行為;否認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否認馬克思主義對傳統文化研究、教育和傳播的科學指導,否認傳統文化的階級性、政治性、價值導向性和歷史局限性等。上述問題表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面臨著被扭曲、被割裂、被異化的現實危險,需要從政府導向、輿論引導、教育涵養和國際視角等方面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是以政府導向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挖掘價值。一要依托政府扶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二要發揮地方特色,引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三要依靠文化產業,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業。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推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政府采購制度,委托市場、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更好地保障廣大群眾的文化權利、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使之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二是以輿論引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營造主旋律。一要以傳播體系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二要以多樣文化藝術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手段和渠道;三要扎實群眾基礎保障大眾基本文化需求權益。新聞媒體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水平。通過傳統媒介、新興媒體等重要載體,加大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使之融入于日常,展現于身邊,不斷鞏固和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三是以教育涵養化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凝聚力量。一要完善教育內容,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二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使之入腦入心,樹立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特別是要通過專家通俗解讀、編寫通俗讀物等形式,使晦澀難懂的古文清晰易解,使人人都能看懂、記住、用上。三要著力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載體,發揮定期參觀公共文化機構的長效機制,增強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
四是以國際視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站穩腳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民族綿延不斷的精神基因,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豐富土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凝結海外華人情感的精神紐帶,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陽光雨露。但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我們還要在世界眼光下審視其功能,學習和借鑒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成果,使之更好地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為我所用。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極為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場國家治理領域的革命。我們要理直氣壯地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同時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價值支撐、文化支撐和精神支撐。
[1]胡惠林.國家文化治理:發展文化產業的新維度[J].學術月刊,2012(5).
[2]李宗桂.尋找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支撐[J].人民論壇,2013(5).
[3]李曉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中國夢實現[N].人民日報,2013-09-12.
[4]高國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與教育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4(5).
[5]劉 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精神滋養[J].思想理論教育,2015(1).
[6]胡鞍鋼.中國現代化之路(1949-2004)[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7]徐之順,曹達全.治理文化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探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