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山西介休 032000)
古交市是山西省省轄縣級市,隸屬于太原市。一度依靠煤炭資源優勢,取得了經濟的突飛猛進。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二十余年的建設,古交市已基本由落后的、封閉的農村經濟向先進的、開放的城市經濟轉化,初步成為一座新型的煤炭城市。但是隨近年來煤炭資源整合、煤焦市場持續疲軟和宏觀經濟下行等諸多因素影響,再加先礦后城等的特殊歷史,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工業企業運營困難、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轉型任務艱巨、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嚴重阻礙了古交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增強古交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古交市依礦而立,緣礦而興。煤炭資源,鋁土礦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優質鐵礦、鋁礬土、石英、石膏、石灰石等儲量也很豐富。從水資源貯存狀況來看,古交市地表水過境水量大,但是由于河傳徑流年際分配不均,不利于開發利用。近幾年來,由于煤炭等資源的肆意開采,使得水質遭到破壞,水污染嚴重。
古交市人口約21萬,相對于其他縣級市來說,人口較少,所以其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較大。但是,由于其地形復雜,丘陵山地超過全市總面積的95%,而河谷平川尚不足5%。同時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和生產率低、水土流失、城市建設、工礦發展用地急劇增加等問題,造成古交市土地資源相對貧乏。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呂梁山東麓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連接省城太原和晉西北的現代化工礦城市。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太古嵐鐵路和太佳公路穿越全境。太古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擴展了古交與外界的聯系。
但是,多山少平地的地貌特征決定了古交市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大氣污染不易擴散,污水自凈能力弱,且林草稀少,造成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環境特別脆弱。而且,古交地處太原的地表水上游和氣流上風向位置,同時又是太原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這便使得古交市的生態區位十分敏感,影響資源開發方式的選擇。
古交市是一座先礦后城的城市。城市建設起步初期,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雖然發展至今已初具規模,但是除了中心區具有相對城市中心職能外,其他各區域尚處于獨立工礦區或者一般集鎮職能狀態。城市功能不夠完善,“城中村”現象多。而且城鄉功能分區不明顯,對外交通設施不健全、鐵路運力不足、公路等級低、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不利于對外聯系與交流,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以2013年為例,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下降1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億元,下降35%;固定資產投資69.4億元,增長31%;服務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億元,增長15.8%;財政總收入13.4億元,增長6.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億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62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11109元,增長12.1%。盡管上述九項指標中有兩項出現了下滑,但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一些關鍵環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總體經濟實力較強。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古交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倍數都超過了山西平均水平,特別是工業增長超出幾乎一倍,說明古交市工業增長速度極快。
古交市作為太原市轄區內因煤礦而設立的城市,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以煤炭、焦化、冶煉等傳統產業為主,同時結構超重單一、產品初級、經營粗放、效益不高。第二產業比重高達75%,重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占到約90%。且農業基礎薄弱,農民增收渠道不寬,現代農業發展仍需加大力度。
存在運營困難,員工積極性不高,效益低下、安全隱患頻發等問題。發展環境不夠優化,個別干部創新意識不強,存在庸懶散現象,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
1.堅持“可持續”原則,加快推進工業新型化。依托煤炭資源優勢,加快煤炭產業改造提升,深度整合重組和延伸改造煤焦洗傳統產業,推進煤炭產業向高、精、尖延伸,構建“煤炭深加工和煤炭綜合開發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
2.堅持“內涵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要根據實際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同時,要大力發展莊園經濟及生態觀光、農家樂旅游,將農村建設成城市發展的“后花園”,著力打造魅力鄉村。一方面,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鼓勵引導發展牛羊規模養殖和小雜糧種植加工等優勢項目,重點扶持12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100戶種養殖示范戶,鞏固現代農業園區,支持農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另一方面,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完成土地開發整理。新建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中心,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開展農民實用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各類培訓,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地位。
3.堅持“高水平”提升,加快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充分發揮我市靠近太原的區位優勢,對標省會服務業發展水平,改造升級金牛西大街、東曲、馬蘭灘等商業組團,打造人民路高端商業街,力爭新引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大力發展煤焦集運等現代物流業,探索培育礦山機械、重型車輛銷售服務等專業市場。深入推進福福山生態狩獵區、龍城向新滑雪場、二龍山生態旅游和山西明湖水上樂園等旅游項目建設,培育城郊生態休閑觀光市場。
多渠道、多領域擴大投資,同時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要樹立“大古交”觀念,把地方、駐地企業等各方面的力量組織起來,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才聚才,匯集四面八方的資金和人才,促進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1.新城開發與舊城改造并重,切實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特色山水城市”的定位,健全完善城市控規、重點區域詳規等規劃體系,編制中心城區改造、城市道路系統等專項規劃。加快舊城改造等項目建設,切實促進城市擴容提質。
2.基礎建設與城市管理并舉,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根據“改造舊城、建設新城”的總體思路,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實施路面改造等城市道路工程,改造舊城區供水、供熱、供氣、污水等管網,推進市政配套工程。搞好太古高速路、太興鐵路復線配套工程建設,徹底解決古交交通“瓶頸”。
3.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并存,全力加快城鎮化步伐。以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加快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步伐,同時科學規劃、及早啟動第二批沉陷區村莊整體搬遷安置。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吸引農民、生產要素向中心村莊、集鎮集聚,建設一批設施完善、產業合理、交通便利、環境宜人的“美麗鄉村”。
現正處在改革與奮進的偉大時代,古交已進入轉型跨越發展、實現二次騰飛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實現全面建設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安全和諧、美麗宜居的新古交的奮斗目標!
[1]李松博.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2]王 聰.山西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4.
[3]曲慶江.我國資源型城市的困境與經濟轉型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
[4]陳 紅.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以阜新市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