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民
(鞏義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鄭州 451200)
經濟資本管理是指:通過資本預算、資本配置、績效考核和產品定價等手段,降低銀行風險和提高銀行收益,最終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現代化轉變。
資本既有成本而且還很稀缺,這就要求必須將有限的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到現實生活中,以實現它的價值。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本成了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過程中處處存在風險,一個錯誤的判斷很可能讓改革功虧一簣。風險來臨前要及時預測,做好可能來臨風險的準備工作,風險來臨時要積極解決,避免風險再次發生。目前商業銀行中存在的危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業務風險。其中65%以上的風險來自于信用風險,市場危險和業務風險僅占到三分之一。雖然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但是在實踐當中,必須對其它兩種風險也進行計量,只有綜合考慮全部風險,才能總結出問題,從而達到降低風險和提高收益的目的。
通過一些銀行損失的案例可以看出,經濟資本是針對非預期損失而言。在一定條件下,最大損失值大于平均損失值的部分被稱為非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是經濟資本預防的主要對象;除此之外,資本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在容忍度限制內,損失由資本承擔,商業銀行不會面臨風險。如果超出容忍度的限制,資本就會處在一個及其惡劣的環境下,商業銀行很可能面能倒閉。
由此可見,經濟資本管理的理論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非預期損失需要由經濟資本承擔;二是風險承擔必須要利用經濟資本并且能夠挽回損失;三是通過資本的分配情況可以反映出銀行風險偏好。總體來說,該理論的核心就是,風險和資本相協調。
經濟資本管理是國際商業銀行通過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能夠最大化規避商業風險的工具。該理論的出現,給很多商業銀行提供了借鑒,使銀行能夠及時合理的調整結構,對風險的管理更加全面。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借鑒了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改變資產結構,做好相應配套工作,制定風險全面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因此,農村信用社應當明確自身問題,引進經濟資本管理理論,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積極地向我國其他商業銀行借鑒經驗,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改革方法,從而推動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最終達到改革目的。
農村信用社改革前,資本質量差,業務人員素質低,管理粗略化,結構不完善。在銀行發生風險時,農民為了規避風險可以隨時退股,農民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股東,農村信用的安全沒有保障,隨時面臨著資金危機。改革后期,雖然資本的充足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還存在著個別信貸風險問題,比如貸款長期不歸還,由于貸款人信息不準確導致不能收回貸款等問題,對銀行的長期發展存在一定的潛在威脅。通過實行經濟資本管理可以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提高銀行面對風險的抵抗能力。
經濟資本管理要求根據各部門和業務的實際情況,把風險進行合理分配。這意味著每個部門承擔多少風險就有多少資本,如何降低風險和提高資本質量成為關鍵。要想保持信貸增長,必須先要找到問題所在,在根據現存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分析,合理調整信貸結構,要把信貸從各行業轉移到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行業。減少不合理的的投入,避免盲目投入,增加有效資本的投入。
改革前,由于農村信用社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經營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農村信用社的不良信貸率極高,信用社無時無刻不在面臨倒閉風險;初步改革后,貸款逐漸朝著越來越良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由于沒有從制度和經營方式上對農村信用社進行實質改革,不久不良信貸率又回歸到了改革前的水平,所謂的改革只是起到了暫時的作用。經濟資本管理通過資本預算、資本配置、績效考核和產品定價等手段能夠對風險做出全方位及時分析和調整,從而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實現風險與收益相協調,促進農村信用社的長期穩步發展。
管理制度是企業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如果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業必然面臨倒閉。農村信用社改革前,管理制度不完善,組織結構不清晰,集權導致業務不能進行及時有效處理。改革首先要逐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并在管理制度上建立相應的農村信用社經濟資本管理制度、辦法及實施細則。關鍵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通過這項制度,明確各部門、各人員的職責,提高各部門或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進行定期考核,針對考核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發現管理制度的不足之處,要進一步改正。要建立合理的經營制度,從而達到逐漸完善管理制度的目的。
優秀的業務人員是農村信用社的名片,要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首先,要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培訓,要讓每一個業務人員對自己的工作做到盡職盡責,對自己的業務做到了如指掌,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通過對業務人員進行定期考核,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其次,要樹立業務人員的價值觀,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成為新時期企業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農村信用社一方面要樹立業務人員自身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讓業務人員共同樹立“強企為本”的價值觀。只有把這兩項工作都做好,才能真正實現對業務人員的有效管理。
國際商業銀行經歷了漫長時期的發展,總結出了合理配置資本的方法。其中系數法是最適合我國農村信用社目前發展狀況的方法。系數法是對共同費用和成本按照一定的系數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所以系數法又成為“系數分配法”。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的問題,加之正處于改革過程中,所以西方的方法不會完全照搬過來,要提煉出適合國情和自身情況的方法,改革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堅實的走好每一步,將系數法運用成熟后,再逐漸實施其他方法。
配套工作起到輔助改革的工作,配套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覷。對于不符合發展現狀的部門結構和業務要根據經濟資本理論的要求進行重組,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基礎建設和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科學的定價系統。只有做好相應配套工作,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才會更加順利。
要想保持信貸增長,一方面必須對現存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分析,合理調整信貸結構,要把信貸從各行業轉移到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行業。避免盲目投入以及不合理的投入,增加有效資本的投入。從而減少不良信貸的影響。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信貸監督工作,制定信貸監督制度,實現信貸合理配置。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我國農村信用社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波折,改革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只有找出自身的問題所在,改變過去舊的理論和模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理論和模式,把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走好每一步,才能不斷的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武 劍.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配置—理論模型與案例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5).
[2]甘昕益.我國商業銀行中經濟資本的計量及其應用效果[J].商場現代化,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