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菊
(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河南洛陽 471022)
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例如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向市場提供服務或者商品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稱之為企業。企業又有大中小型之分,所謂的中小企業是與大企業相對而言的,是指與所在行業里的大企業相比其在經營規模、經營人員、經營資金等方面都比較小的法人或社會經濟組織,中小企業也可以稱為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對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不同的經濟結構規模等來說,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也有所差異。我國的中小企業劃分以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印發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為準,對各種產業都有比較詳細的規定說明。
我國中小企業有著長久的發展歷史過程,在現階段,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后,隨著國家對發展中小企、“小微”型企業的重視與支持,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國中小企業的社會發展環境也較好,首先是有國家的相關政策的優惠與支持,比如稅收、國家資金貸款等方面;其次,人們對中小企業的認識普遍較深入,中小企業經營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并且,為了進一步促進就業,國家也大力鼓勵與支持大學畢業生積極創業,各個地方也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創業培訓等支持。總之,我國中小企業有著非常廣大的與良好的發展前景。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一方面,對于中小企業自身來說,其有些中小企業的在經營中的一些流程環節做得不夠,例如生產成本管理、宣傳支出等;另一方面,從外部環境來說,中小企業在稅收、資金貸款等方面的手續依然繁復,或者遇到層層阻礙,對各行各業的中小企業的行業規范不夠明確等等問題。
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體平穩快速發展,但是與前幾年的經濟增長相比,我國的一些國有經濟等發展變得緩慢,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中小型企業經濟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具有“小而巧”的優勢特點,適合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與大型企業對市場反應慢、運作不夠靈活相比,中小企業有自身的優勢,并且大型企業一直以來在拉動經濟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現在要再有所新的突破也比較難。所以我國數以中小企業正蓬勃發展,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放緩,以及每年畢業生、失業人口、返鄉農民工的增加,我國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促進就業是當前一項急需解決的民生事項。但是,促進就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改變傳統的就業模式,并且還要大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面,而中小企業無疑是促進我國就業的有力保障。中小企業促進就業的方式,一是可以直接招收就業者,我國中小企業數以萬計,總共加起來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找工作人員,緩解就業壓力;而是可以鼓勵失業者或者大學畢業生敢于創業,無業人群從而轉變成為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這也是一種就業,并且無業人群成為經營者后,其企業也要招收工作人員,又進一步促進就業,百利而無一害。
大型企業往往在全局性的資源調配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其規劃一般都是從東部、中西部、西北部等大的范圍上進行調節分配,而經常忽略小的地方性服務需求,或者做的不夠到位,明顯地,中小企業可以彌補大企業的這種地方性的不足,而現實生活中,也離不開中小企業,大到一個小城市,小到一個社區,中小企業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各種地方性的資源,并且還能根據各個地方的特點進行特色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在深化國內經濟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還需進一步深入推進,才會取得新一輪的經濟成效。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正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結構向新型產業轉變,在一些新型產業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中小企業。國家在繼續推進深化經濟領域的改革,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的今天,不僅人與人之間的主要競爭力是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也是創新力與創造力的競爭。同時,一般大型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不太靈活的規章制度,太過于沉悶與墨守成規,不思改變,不利于創新。而中小企業靈活多變,一切從市場的反映出發,要加大創新以適應多變的市場競爭。
生產成本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中對包括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支出費用、生產設備支出等各項投入所產生的費用,有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但都是企業生產產品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費用。而在對成本的各項統計分析,就形成了生產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核算、分析、決策、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生產成本管理是中小企業經營的重要內容,生產成本也需要根據市場的反映及時做出調整,發揮中小企業的優勢特點從而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需求。這樣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而不會造成生產成本的盲目浪費或者需求不足的問題。
我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人們的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我國的勞動力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一些“80后”“90后”就業者,他們的就業觀念與之前的勞動力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有了更加多的就業條件與要求,而不僅僅是之前的單一的要求薪水高。所以,這對于我國的一些資金周轉不是那么充裕的中小企業來說,勞動力的成本上升,生產成本也就增加,中小企業經營容易出現困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原材料是企業生產所必需的,也是生產成本管理中所要涉及到的重要內容。但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上升,一些企業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價格也跟著上升,這無疑是給中小企業生產帶來了困難,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跟著增加,這就不利于其提高經濟效益,。
融資是中小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擴大經營規模的一個重要的渠道,雖然現在國家出臺了許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問題依然突出。例如設置的融資標準過高,相關的稅太重,中小企業融資門檻過高,或者融資程序繁復等,這不僅起不到融資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反而會阻礙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的開展以及經營規模的擴大。
當前我國的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沒有進行過正規的管理經營培訓,許多都是憑著自己積累的經驗或者自己學來的知識來進行經營,甚至有些還不夠理解生產成本管理的理念。這些中企業的經營者生產管理的意識不強,往往在經營過程中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地調整生產,從而容易造成經營損失。
現在國家積極推進“厲行節儉”的口號,這不僅是要求公民積極踐行這一口號,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企業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節約,必定會是一筆重大的收入。但是當前一些中小企業在生產成本上浪費較多,沒有足夠的節儉的意識,這樣既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同時對其自身也是重大的浪費。
加強成本控制的意識,從整體上樹立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觀念,是現代每一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都應有的素質與能力,也是中小企業經營狀況好壞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要增強生產成本的管理意識,可以通過參加相關的培訓學習班來掌握,也可以請相關的專業人士來做教學指導等。
細節決定成敗,中小企業生產成本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影響到產品的效益。重視每一個生產成本的環節的管理,可以每一關鍵的環節都設立一名負責人員,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這樣不僅可以有力地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還可以監控生產過程中吧不必要的浪費。
中小企業要做到效益最大化,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成本的最小化。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生產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如基于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基于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等等。
中小企業的成本核算已經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方面,提高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核算的水平,才能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一直以來,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核算都不受到經營者的重視,或者都認為只有大企業才有專門的生產成本核算部門,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也就是沒有把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管理正規化,沒有建立形成一定的科學的生產程序。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核算的水平,首先是要經營者有這方面的意識,引進專業人才,再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1]賀 莉.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9(12).
[2]張 華.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控制措施探析[J].企業家天地:下旬刊,2013(9).
[3]姜 風.中小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企業研究,2012(24).
[4]何 柳,賀志武.淺析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