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強
(洛陽市交通運輸管理局,河南洛陽471000)
耗散結構理論在企業培訓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謝建強
(洛陽市交通運輸管理局,河南洛陽471000)
散熱是一個系統與外界交流的過程中,能量和信息系統的交換行為。本文通過分析耗散結構理論,引出職工培訓體系建設的耗散結構理論解釋,提出對職工培訓體系建設的新的啟示:開放觀念;分層次、有重點開展培訓;培訓模式多樣化;重視培訓教師的選擇;優化培訓組織工作;企業文化對企業培訓體系的影響力,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推動組織高效、持續、健康的發展。
耗散結構理論;企業培訓體系;開放
運用基本規則和自然科學的概念來理解企業的培訓體系,深入了解如何進行干部職工的培訓,以此促進企業的變革是至關重要的。物理學中的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系統要想實現一種動態的平衡,就應該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才能打破一種靜態的狀態。本文將從耗散結構角度來研究企業培訓體系建設。
(一)耗散結構理論產生背景
耗散結構理論的創始人是伊里亞·普里戈金教授,由于對非平衡熱力學尤其是建立耗散結構理論方面的貢獻,他榮獲了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普里戈金的早期工作在化學熱力學領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產生原理,此原理和昂薩格倒易關系一起為近平衡態線性區熱力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普里戈金以多年的努力,試圖把最小熵產生原理延拓到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去,但以失敗告終,在研究了諸多遠離平衡現象后,使他認識到系統在遠離平衡態時,其熱力學性質可能與平衡態、近平衡態有重大原則差別。以普里戈金為首的布魯塞爾學派又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建立起一種新的關于非平衡系統自組織的理論——耗散結構理論。這一理論于1969年由普里戈金在一次“理論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耗散結構理論提出后,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很多領域如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經濟學、哲學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評價普里戈金的思想時,認為它可能代表了一次科學革命。
(二)耗散結構理論主要內容
耗散結構理論可概括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不管是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乃至社會的、經濟的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宏觀有序結構,由于需要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或能量才能維持,因此稱之為“耗散結構”。普里高津認為,宇宙是一個無限開放的系統,有序的新結構的形成并沒有使自然變得無序,相反,會使自然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從目前天體物理觀測的事實來看,宇宙向著離開熱平衡態越來越遠的方向發展。
散熱是一個系統與外界交流的過程中,能量和信息系統的交換行為。在本文中,將耗散結構理論與企業培訓體系相結合,即形成耗散結構的企業培訓體系理論。首先要確保企業培訓系統必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此外,對企業培訓體系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改進,從而使系統到達遠離平衡態的水平。
人們的想法是行動的先導,在一個組織中也不例外。企業是發展變化的,必須首先改變人們的思維,打破傳統的觀念,引入新的思路。在企業中就可以通過對干部職工的培訓,實現觀念的轉變。物理學中的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系統如果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之外的交流,就能夠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系統生死存亡的基本條件是系統是否開放,封閉的系統會導致系統生命的終結,其運行的結果是“熵增”到最終的“寂滅”。開放有助于使系統減少熵增和內耗,開放系統是一種進化,生命由此不斷更新,開放使得系統可以獲得良性的循環。為了實現一個開放式的系統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開放性,二是系統。這兩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以此促進交互的各個元件之間的相互交流。大自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員工培訓是企業的靈魂,組織必須是開放的并且可以給各種思想提供多維,可接受和集成的空間。
現代員工培訓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基礎,員工培訓制度是必須存在的。如果否定了企業文化那就是否認了制度的存在,就沒有辦法實現開放了。開放的系統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是各種元件相互選擇的過程。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融合需要特定的社會條件和一定時間,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另外,技術是快速周轉的,其中包括有形和無形的技術工藝。在培訓領域要注重技術的引進以及注重時效性,員工培訓指導就是系統開放的進入點和關口。
(一)開放觀念
企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并且是遠離平衡的。企業員工的培訓體系是一個復雜的耗散結構,也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而為動力系統提供新秩序。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提高每個員工的整體素質就可以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一個開放式的培訓體系有利于全面開放思想的實現和各種認知實踐的融合,也有助于提高勞動者的培訓模式、教師的選擇等各方面的開放性。
(二)分層次、有重點開展培訓
良好的培訓需求調查是員工培訓的基礎,要找出企業的問題就要通過培訓需求的調查找到企業培訓體系的缺陷,從而使系統達到遠離平衡的狀態。此外,培訓應涉及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人才,重點培養,這就需要培訓需求調查結果予以支持。根據培訓需求以及經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的不同特點,從而對高層、中層以及基層的工程技術人員、財務人員、主要管理人員應給予不同的培訓。
(三)培訓模式多樣化
可以通過講座、案例分析、現場培訓、角色扮演和崗位輪換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一般來講就是請進來和走出去,加強與外部系統的聯系。為了保證訓練的效果,可以采用封閉訓練的形式,使得學員學會靜下心來進行學習。另外,讓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高層次的培訓課程、研討會等,也是一種有效的培訓模式。
(四)重視培訓教師的選擇
每一個教師的培訓能力可以凝聚成整個企業培訓和教學的能力,能夠表現出企業采集、發布、共享、吸收和知識轉化的能力。增加教師的知識,豐富和創新教師的意識水平會降低企業的文化熵,促進負熵的增加,對企業的知識創新的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企業培訓的師資主要來源于大學專任教師、各級領導、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從各個方面整合教師的力量,可以使學員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之上,從更廣的角度看待問題,提高整體服務質量水平。
(五)優化培訓組織工作
培訓機構是培訓體系正常運行的基礎,對培訓效果的分組和協調分工也有顯著的影響,如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對領導的重視程度,培訓的方法和手段,教學水平和員工培訓的參與意識,培訓效果的跟進,計劃和訓練持續的時間,培訓機構等。因此,優化和整合這些功能和過程是必要的。除了設立培訓部主任或專職培訓業務的同時也需要配備專業的培訓公司,實行服務外包,從而提升整體的水平。
(六)企業文化對企業培訓體系的影響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并已得到了廣大員工認可的價值觀和理念。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資源,促進企業的發展,并對企業文化培訓體系有著積極的影響。員工可以專注于理論和技術的學習,努力營造創新的,充滿活力和包容性的企業文化。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培訓系統平臺、經營理念等形式將企業文化灌輸給員工從而實現企業文化和業務培訓系統的融合。
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任何事物的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是有規律可循的,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也就是說事物的發展具有復雜性,職工培訓體系建設也必將對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改革產生重要影響。企業是一個復雜的耗散系統,通過培訓系統,就可以避免企業有效的知識的減少,使得熵增加,從外部環境中連續獲得信息源,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負熵,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推動組織高效、持續、健康的發展。
[1][美]I.N.LEVINE.物理化學[M].褚德螢,李芝芬,張玉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第2版.郭進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3][比]伊利亞·普利戈金,[比]伊莎貝爾·斯唐熱.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4][比]伊利亞·普利戈金,[比]伊莎貝爾·斯唐熱.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M].湛敏,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9.
[5]譚觀音.基于熵理論的企業知識創新研究[J].中國信息界,2010(6).
[責任編輯:譚志遠]
F272
A
1005-913X(2015)09-0236-02
2015-06-15
謝建強(1964-),男,河南洛陽人,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