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性傳染科,湖南衡陽421001)
198例麻疹患兒的優質護理療效觀察
劉志敏
(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性傳染科,湖南衡陽421001)
小兒; 麻疹; 護理療效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性疾病,兒童多見,四季均可發病,春秋季多見。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發熱、口腔黏膜可見柯氏斑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并發癥多,如腦炎、喉炎、肺炎、心肌炎、腸炎等,肺炎是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最為常見[1]。因此,護理人員在做好各項常規護理的同時,更要更新護理方法,以增強患者信心。目前,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的優質護理理念正得到醫療界的認可[2]。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的198例麻疹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引入了優質護理方法,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兒科2012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的198例麻疹患兒,男106例,女92例;年齡最小56天,最大14歲,平均1.6歲,其中56天~8個月73例,8個月~14歲125例;其中進行麻疹疫苗接種的136例,未注射疫苗的43例,19例接種史不詳;臨床上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呼吸道卡他等癥狀,體溫小于38℃56例,38~39℃75例,39~40℃ 55例,大于40℃12例;發熱4~5天后開始出疹,且皮疹由淡紅色逐步轉為深紅色,并由斑丘疹融合成片狀,壓迫后可褪色,皮疹7天左右出齊,隨后按出疹順序退疹,最后呈淺褐色色素沉著,皮疹10~12天左右消失,病情逐漸好轉。麻疹合并肺炎96例,喉炎93例,肝功能損害者16例。
1.2.1 常規護理 麻疹患兒一經確診,立即給予隔離治療,盡量避免家屬探視,保持病區內空氣循環流通,防止繼發感染,患兒外出檢查一律戴口罩,醫務人員一律佩戴口罩、穿隔離衣、洗手等防止交叉感染,病區內紫外線嚴格消毒,密切注意患兒的基本生命體征變化,并持續心電監測,呼吸、心率變化明顯時可面罩給氧;發熱、口腔柯氏斑等癥狀出現時,護理人員應每間隔2 h測量患兒體溫。
1.2.2 優質護理 (1)飲食護理:急性期應母乳喂養或給予清淡的易消化的豆漿、牛奶等流質飲食。做到少食多餐,經常更換食物品種,多喂溫熱水和湯,利于排毒、透疹、退熱。恢復期應添加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補充營養。(2)藥物護理:目前患兒主要以輸注方式給藥,應留置靜脈插管,減少穿刺次數,減少患兒的生理痛苦;給予阿昔洛韋0.04 g靜脈滴注,每天2次;有細菌感染的患兒,同時給予頭孢匹胺靜脈滴注,并對輸注速度嚴格控制,同時嚴密觀察患兒輸注時情況,避免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3)皮膚護理及皮疹觀察:出疹期保持床單清潔和皮膚干燥、清潔;有皮膚瘙癢的患兒應修剪指甲,并爐甘石洗劑外涂,注意乙醇及肥皂水擦拭皮膚禁用。同時密切觀察并記錄出疹情況:若耳廓、鼻尖及手心足底均有皮疹發生,且皮疹顏色鮮紅,提示預后良好;若突然增多或隱退,且皮疹顏色呈暗紫紅色或太紅艷,提示可能發生肺炎、喉炎等并發癥;若皮疹進行性增多且融合成片,出現出血性皮疹,以及顏色突然變淡或呈黑斑,預示病情危重;若皮疹發展突然停止,色褪甚至消失,且發生呼吸困難加重或發生青紫,提示合并有重癥肺炎,且及有可能發生循環衰竭。應立即報告醫生,并配合做好搶救措施。(4)五官護理:當患兒眼耳口鼻都受到病毒的侵害,護理不當可能加重使局部損害。每天用1∶5 000呋喃西林液清潔口腔2~3次,口唇干裂可用甘油涂抹;麻疹患兒治療時出現分泌物增多和結膜會充血時,給予生理鹽水沖洗雙眼去除分泌物,嚴重時給予抗生素及阿昔洛韋眼藥水滴雙眼,防止并發感染;鼻腔分泌物應及時清除,以免干燥結痂堵塞鼻腔影響呼吸;患兒出現鼻痂時,忌用指甲強行摳除,會導致鼻粘膜損害,從而引起出血甚至感染,應先用溫水濕潤軟化鼻痂2~3 min,再用棉簽蘸溫水清洗。(5)發熱期護理:發熱為麻疹必有癥狀,高熱期即出疹期。體溫低于38.5℃一般不作特殊處理,可鼓勵患者多飲水;體溫39℃以上,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袋敷等;必要時按醫囑予以藥物降溫,每隔2~4 h監測體溫,防止高熱驚厥。退熱速度不宜過快,以免體溫驟降引起虛脫或影響皮疹透發而導致并發癥。出汗時及時用軟毛巾擦干并更換衣服。高熱伴有譫妄、煩燥不安者應及時報告醫生妥善處理。(6)健康宣教:通過與麻疹患兒家長的交流,將麻疹發生的原因,病情發展情況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如何預防、隔離和治療等相關知識傳授給家長,使之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加強對患兒的心理疏導,多進行愛撫和鼓勵,以清除患兒的恐懼心理,爭取配合治療和護理[2]。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198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
麻疹是傳染性強、傳播快、對兒童健康有嚴重威脅的一種由呼吸道傳播的疾病[3],麻疹流行季節不要帶兒童到人口密集的地方。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4]。發現身體不適,特別是有發熱癥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麻疹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大多終身免疫[5]。但也應加強營養及體育鍛煉,以防其他疾病的發生。
麻疹患兒機體抵抗力較低,免疫力下降,因此常出現喉炎、肺炎等并發癥,其中肺炎心衰是較為嚴重并發癥,嚴重威脅患兒健康,患兒死亡率較高[6]。這就要求臨床治療的同時,充分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特點等,對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干預,給予患兒飲食護理、五官護理、皮膚護理、藥物護理及心理護理等,這能提高患兒的治愈率。
總之,完善的護理措施能減輕患兒不適,促進患兒早日康復[7]。本文結果顯示,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198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這說明麻疹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引入優質護理的護理方法在臨床上治愈率高。由此可知,采用優質護理對患兒的臨床治療以及預后幫助非常大,使合并癥的發生幾率明顯降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劉小乖,李亞絨,雷玲俠.小兒麻疹306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5):553-554.
[2]孫俊杰,優質護理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17(9):219-210.
[3]陳紅敏,李彩霞,屈富玲.鄭州市小兒麻疹臨床流行病學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1,1(9):142-144.
[4]趙新梅.小兒麻疹的護理[J].大眾健康,2011,5(12):36-38.
[5]張靜宜.對82例麻疹患兒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5(9):132-133.
[6]鄭雪.72例麻疹患兒的護理體會及思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8(8):66-67.
[7]邱心,林藝鳳.小兒麻疹合并肺炎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4,8(2):24-25.
R473.5
B
10.15972/j.cnki.43-1509/r.2015.02.033
2015-01-18;
2015-02-03
(此文編輯:蔣湘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