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宣 李春羽 蘇百文 房于博
(西華大學建設與管理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崔宣 李春羽 蘇百文 房于博
(西華大學建設與管理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成為各所大學的重點工作。本文分析了產生大學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主要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制定出相關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研究;對策
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人才,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就業問題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講,就業問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國家安全、人民穩定生活的重要問題,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立為全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2015年以來,我過大學生就業現狀十分嚴峻,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讓大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并且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是政府和各高校目前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首要任務。
(一)學生個人因素
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對畢業找工作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經歷相對簡單,沒有工作經驗對就業現狀了解不清,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找工作時帶有片面性和盲目性,并且普片存在理論知識不扎實、專業素養不高、實踐能力較差、創新意識缺乏,不少畢業生,就業目標不明確,盲目尋求工作崗位,沒有職業規劃,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容易產生自卑、焦慮和依賴等心理。其次,眾多畢業生在崗位選擇過程中要求專業對口,縮小了可以就業行業和領域。
(二)學生家庭因素
學生家庭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家長職業、家長社會地位與社交能力、家長期望、家長對各種職業的看法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學生的就業心理。目前高校收費制度,讓學生家庭承擔了較高的費用,家長容易產生“高投入就要有高回報”的心理,家長對子女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增加了學生就業心理壓力。[2]此外之外,部分家長過分傾向選擇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無形扼殺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以及個性的發展,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對家長的依賴性。
(三)高校因素
近幾年,大學擴招使得在校大學生的人數增多,但高校的師資、設備等教學資源增長緩慢,教學質量難以保障,且教育體制改革滯后,專業、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學校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符,除此之外,學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政策宣傳、思想教育方面力度較大,但對于學生求職能力培養、就業心理健康的指導還不夠全面更不夠深入。
(四)社會市場因素
目前,各個行業減員增效依然存在,在用人市場供大于求的前提下,學校,學科,專業的不同,就業形勢難易就不同,許多招聘單位盲目提高招聘標準,增加了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難度,再次,部分招聘單位追求“招之即用,用之有效”的用人原則,缺乏人才儲備的意識,就現目前的用人市場,用人單位明顯處于強勢,很多單位都會存在不遵守勞動法規的現象,例如:缺乏基本的社會福利、起薪較低、、用工制度不合理,這都不利于企業吸引高素質的畢業生就業。
(一)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
當前人才供需失衡的環境下,畢業生應該要合理定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理性的選擇用人單位。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著手準備。[3]
第一,大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要明白學習是為了就業做準備。學生從入校時開始就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學習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面試技能,以便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第二,大學生應客觀地行評價自己,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調整對就業的期望值。各高校應幫助學生了解當實際的就業形勢,認清自己在就業選擇方面的特點與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采取彌補措施,從而能夠樹立正確的、科學的擇業觀,掌握和學習國家對學生就業方面的優惠政策與法規,學習求職、面試等方面的技巧,作好求職前的準備。
(二)政府制定有效的就業政策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制定一切實可行的就業政策[4]。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完善各項有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并且結合實際制就業情況定相關政策,確保政策嚴格執行,支持各高校大學生前往基層崗位就業。
其次,對于高校,政府應該要求其調整專業設置與相關課程,嚴格控制高校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保證畢業生能夠合理分配使用。
最后,政府部門應有保證政策能夠執行、落實的約束與監控機制,以保障就業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都能落實和執行并能夠保證就業政策長期有效。
(三)高校專業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首先,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問題,所有的教學活動與實踐培訓都是以大學生就業為基礎,并且要政策落實到位,確保政策執行。
其次,高校相關人員應積極參與就業市場調研,根據市場供需關系,及時調整學校專業設置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調整專業課程結構,改進教師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身的創新力和實踐力。
最后,高校需要組建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能夠培訓和指導學生就業,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做好就業準備,包括思想與知識等方面。
(四)用人單位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合理選才
就業單位要充分了解到當代大學生的優點,用人單位也不應該過于看中畢業生的學歷,應該消除對畢業生的各種歧視,使用科學合理的招聘標準,因地制宜、合理選才,這樣對用人單位與學生自身都有好處。
綜上所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要從大學生自身、政府政策調控、高校人才培養、用人單位選才四方面著手,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此外,大學生也應該積極面向就業市場,家長也應積極給予學生幫助助,最關鍵是大學生本身要樹立靈活的就業觀念,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保證自己能夠成功就業,從而解決就業問題。
[1]王心剛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提高就業質量[J].科技創新導報2015(14):111-112。
[2]趙麗莎輔導員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危機的干預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31卷4期):95-97。
[3]時正杰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 2015年第7期:98-99。
[4]尹慶偉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56。
G646
A
1671-864X(2015)05-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