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重慶 404100)
高中化學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實踐及探索
劉小燕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重慶 404100)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科教學“回歸生活”的主題日益明確,讓化學課回歸生活,符合新課程發展的趨勢,更是符合化學教學的本質,從生活中來,最后回歸于生活。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把化學知識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使他們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是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加快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教學中的實施,仍然任重而道遠。
高中化學;生活化;實踐探究
近年來,一些教育強國都提出科學課程應貼近生活!貼近社會,體現生活化教學。我國時至今日經歷了七次改革,改革的總體趨勢是改變。唯科學主義、和增強教學的生活化。在傳統教學中,以高效、系統地傳授知識為目的,以高考得高分為準繩,而忽視了生活化的主題,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導致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在高中化學新教材中,注重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經驗以及生活問題聯系在一起。因此,生活化情境教學勢在必行。
(一)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對生活探究的興趣,在學習中掌握書本知識,實現學科知識的落實。如學習化學電源時,讓學生到社會上調查生活中常見化學電源,研究電池的材料、原理、類型;學習金屬腐蝕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護欄、鋁合金生銹等,進行調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生活化探究教學,學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學習知識,自主思考探究。層層釋疑、步步啟發,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如“探究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教學時,設計以下問題:首先展示:番茄原電池使音樂賀卡發聲,激發學生興趣。質疑:音樂賀卡為什么發聲,裝置中的電流是怎么產生的?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結構才能形成電流?原電池正負極與材料有什么關系?正負極除了與材料有關,還與什么有關?
(三)提升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來自于人們的生活經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學知識,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去。如在學習化學平衡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防齲齒選用加氟牙膏;學習氧化還原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淀粉碘化鉀和食用醋來檢驗食鹽中是否含碘等。
(一)創設問題情景,實施探究式學習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好課堂實驗探究性教學,使新課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必須認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更新教學觀念,牢固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以平等的態度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生探究活動的效率;二是教師要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三是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個全局,特別是要有個平臺,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生活中感悟化學。化學這門學科揭示了生活中自然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并且創造了自己的一套化學概念、符號、系統理論,而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的學習,傳授抽象的概念,灌輸理性的被動接受思想,使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深入的理解,這就本末倒置,沒有達到學習化學的根本目的和實踐意義。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化學,讓學生把所學習到化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給學生學習化學帶來好奇感及榮譽感,能夠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的化學問題作出描述、解釋及深入的探究,并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問題的遷移。
(二)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育評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力保證,是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為了更有效地實施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的教學活動,我們還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靈活多樣化評價方法和生活化的評價內容。首先,評價目標多元化:通過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狀況的考查,及時改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全面了解學生化學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方法或學習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預期,形成對化學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其次,在評價的內容上,更需要強調評價內容的多維性,突出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形成多維度、全面性地評價內容體系。第三,評價方法多樣化: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應當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知識應用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評價,更多地在學生學習過程和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行考查;而情感與態度方面的評價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等方面考查。
(三)進行生活化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謹慎的科學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為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與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G633.8
A
1671-864X(2015)05-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