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泰
(臨沂大學 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5)
從《金瓶梅詞話》看《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的處理
張泰
(臨沂大學 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5)
《漢語大詞典》自出版以來在國內外受到持續關注,成為漢語教學和研究者重要的參考工具書。但是,由于編寫時間長、參與人員多、地域跨度大等各種原因,該詞典在書證、釋義、異形詞處理、義例關系處理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甚至失誤。《金瓶梅詞話》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奇葩,是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用蘇北魯南方言寫成,具有極高的語言學價值,借助于本書可以彌補《漢語大詞典》編寫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 《金瓶梅詞話》 近代漢語 漢語史
《漢語大詞典》是中國大型漢語詞典,是目前我國最大規模的語文工具書,由浙江、福建、山東、江蘇、安徽、上海五省一市的千余位語言文字工作者歷時十八年編寫而成,“釋義準確、義項齊備、書證翔實、體例嚴謹”是其突出特色;全書約五千萬字,基本上反映了漢語詞匯發展演變的全貌。正是因為規模宏大、編纂時間長、參與人數多等,在書證、釋義、異形詞處理、義例關系處理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以《金瓶梅詞話》為例,討論《漢語大詞典》存在的有關問題,供編纂者和使用者參考。
1.旺跳
五卷[1]P584:謂精力旺盛。《金瓶梅詞話》第八回:“你指著旺跳身子,說個誓,我方信你。”《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回:“他要不是我的姐姐,他把我一個旺跳的爹兩場氣氣殺了,我沒的就不該打他么?”
今按:“旺跳”指身體健康,有活力,并非指“精力旺盛”。《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是那個不逢好死的嚼舌根的淫婦,嚼他那旺跳身子。”[2]P141兩處用例均說“旺跳身子”,說明“旺跳”是指身體情況,而不是說精力如何。蒲松齡聊齋俚曲中也有用例:《姑婦曲》第三段:“待了幾日,一個兒五六歲了,正旺相相的,忽然得了病,二三日就死了。二成害怕說:‘那地咱還送給他大爺家罷。’臧姑說:‘象呀,休說咱還年小,縱沒有兒,我也留著個閨女。’二娘子太捘爭,全憑吵罵過平生。旺跳的勝兒一旦死,指望女兒來送終。”[3]P888又《寒森曲》第四回:“趙歪子大發歪,旺跳人請將來,做就局將俺爹爹害。”[4]P1037這里的“旺跳”也是說人身體健康、充滿活力,與突然的死亡形成對比。《姑婦曲》中上文的“正旺相相的”與“旺跳”同義。今蘇北魯南方言中有“活旺八旺”說之,其義與“旺跳”相同。例如:“那孩子活旺八旺的,怎么說沒就沒了。”
2.赤道
九卷[5]P1169:③猶言知道,誰知道。 《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赤道干的什么繭兒,恰似守親的一般。”又第六八回:“我的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說。”
今按:“赤道”此處應釋為“不知道,誰知道”,而不是“知道”。“赤道干的什么繭兒”是說不知道或誰知道干的什么壞事;“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是說不知道或誰知道磨蹭到什么時候。《金瓶梅詞話》第4回:“如今弄的許由也不要,赤道黑洞洞葫蘆中賣的是甚么藥? ”[6]P52是同例。
3.步戲
五卷[7]P337:指在戲臺上扮演的戲。《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叫了四個唱的,一起樂工、雜耍、步戲。”《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八回:“我聽說家里叫下的步戲,城里叫了三四個姐兒等待這二日了。”
今按:步戲指藝人邊走邊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瓶梅詞話》第20回:“不覺到二十五日,西門慶家中吃會親酒。插花筵席,一起雜耍步戲。”[8]P250從使用的環境看,“一起樂工、雜耍、步戲”,“一起雜耍步戲”,說明“步戲”和雜耍類似,還不是一種正式的大型戲曲樣式,因而不可能請到家里“在戲臺上扮演”。高文達[9]P56釋為:“演戲。亦指戲班子。”亦不夠精當。
1.害眼
三卷[10]P1453頁:患眼病。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三章:“是上火了,再不當心,怕還要害眼。”馬烽《三年早知道》:“怪不得白天他戴著副茶鏡,原來是害眼了。”
今按:明朝已有用例。《金瓶梅詞話》第16回:“花四家里害眼,都沒人來。 ”[11]P200又第45回:“他在家里害眼哩。 ”[12]P591
2.富態
三卷[13]P1571:婉辭。謂身體胖。《醒世姻緣傳》第八回:“曲九州島道:‘沒的是和尚,有這么白浄、這們富態?’”馬三立張慶森《開粥廠》:“瘦得這樣兒,還富態?”馮驥才《愛之上》第一章:“‘誰?’胖胖、溫和、富態的黃主任驚奇地睜著一雙小眼睛問,‘你說的是誰呀?’”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31回:”官哥兒穿著大紅段毛衫兒,生的面白唇紅,甚是富態,都夸獎不已。 ”[14]P400
3.瓜子
八卷[15]P277:②指經炒制做食品的某些瓜的種子。《老殘游記》第二回:“賣瓜子、落花生、山里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妓家拿出一碟子水果,一碟子瓜子來敬客。”如:醬油瓜子;五香瓜子。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1回:“這婦人每日打發武大出門,只在簾子下磕瓜子兒,一徑把那一對小金蓮做露出來。”[16]P13《醒世恒言》第3卷《賣油郎獨占花魁》:“不要說不會生發,就是有幾文錢在荷包里,閑時買瓜子磕,買糖兒吃,兩條腳布破了,還要做媽的與他買布哩。”[17]P73
另:《漢語大詞典》將“瓜子”籠統地釋為“某些瓜的種子”,有失允當。
4.硬氣
七卷[18]P1048:①方言。剛強;強硬。《紅樓夢》第八十回:“無奈兒子偏不硬氣,已是被他挾制軟慣了。”老舍《月牙兒》十一:“我有時很硬氣,有時候很軟。”鍾濤畢方《千重浪》第九章二:“好漢不吃眼前虧,老邢婆子嘴里還硬氣:‘你敢!’可腳底下真的加快了步子。”②方言。理直氣壯;有骨氣。《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一樣的合賊打交道,可就比保鏢硬氣多了。”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一般人恭維劉太尊硬氣,不怕教民。”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11回:“怪行貨子,想漢子便別處去想,怎的在這里硬氣!”[19]P121又:“雪娥道:‘主子奴才常遠似這等硬氣,有時道著! ’”[20]P124
5.享堂
二卷[21]P355: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老殘游記》第二回:“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周立波《蓋滿爹》:“享堂里的地上燒著一堆丁塊柴,煙焰飛騰。”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89回:“至此日,守備令家人收拾食盒酒果祭品,徑往城南祖墳上。那里有大莊院、廳堂、花園去處,那里有享堂、祭臺。 ”[22]P1348
6.饞癆
十二卷[23]P589:①癆病患者食欲強,故譏人貪食曰“饞癆”。《儒林外史》第六回:“那掌舵駕長害饞癆,左手扶著舵,右手拈來,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張天翼《春風》一:“邱老師煩躁地想:‘哼,這個饞癆鬼!’”亦作“饞癆病”。《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楊執中罵道:‘你又不害饞癆病!這是別人拿來的東西,還要等著請客!’”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8回:“我親數了兩遍,三十個角兒,要等你爹來吃。你如何偷吃了一個?好嬌態淫婦奴才,你害饞癆饞痞,心里要想這個角兒吃?”[24]P90又第67回:比及西門慶用手奪時,只剩下沒多些兒,便罵道:“怪狗才,你害饞癆饞痞!留些兒與我見見兒,也是人心。”[25]P942又第92回:這陳敬濟就信了,反罵大姐:“賊不是才料淫婦!你害饞癆饞痞了,偷米出去換燒餅吃,又和丫頭打伙兒偷肉吃。”[26]P1393
7.墁
二卷[27]P1190:④把磚、石等鋪飾在地面上。《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正院里墁著十字甬路,四角還有新種的四棵小松樹。”老舍《四世同堂》二:“三號是整整齊齊的四合房,院子里方磚墁地。”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12回:“有一個泥水匠在院中墁地。 ”[28]P136
8.嚼舌根
三卷[29]P555:①同“嚼舌2”(亂說;搬弄是非)。 《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那用你對著瞎眼的賊官證說我這們些嚼舌根的話,叫我吃這們頓虧!”《紅樓夢》第一○一回:“這會子打他幾下沒要緊,明兒叫他們背地里嚼舌根,倒說三更半夜的打人了。”滬劇《羅漢錢》第二幕第一場:“哎呀!不管人家嚼舌根,來來來!三人同進王家門。”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12回:“是那個不逢好死的嚼舌根的淫婦,嚼他那旺跳身子。”[30]P141又第25回:“是那個嚼舌根的,沒空生有,枉口拔舌,調唆你來欺負老娘?”[31]P313
9.海罵
五卷[32]P1232頁:肆意漫罵。 《紅樓夢》第八十回:“﹝金桂﹞吃得不耐煩,便肆行海罵,說:‘有別的忘八粉頭樂的,我為甚么不樂! ’”
今按:《金瓶梅詞話》第25回:“只顧海罵,雪娥不敢認犯。 ”[33]P314又第28回:“這一丈青氣忿忿的走到后邊廚下,指東罵西,一頓海罵道:‘賊不逢好死的淫婦王八羔子! ……’”[34]P360
1.錯敬
十一卷[35]P1309:“錯”字條下不收“錯敬”。
今按:“錯敬”指“偏愛,或者過于敬重對方”。《金瓶梅詞話》第9回:“衣服首飾揀心愛的與他,吃飯吃茶都和他同桌兒一處吃。因此,李嬌兒等眾人見月娘錯敬他,個人都不做喜歡。”[36]P104吳月娘對潘金蓮的偏愛引起了李嬌兒等人的不滿。《三國演義》第8回:“次日,便將家藏明珠數顆,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頂,使人密送呂布。布大喜,親到王允宅致謝。允預備嘉肴美饌;候呂布至,允出門迎迓,接入后堂,延之上坐。布曰:‘呂布乃相府一將,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錯敬?’允曰:‘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有將軍耳。允非敬將軍之職,敬將軍之才也。 ’”[37]P17同例。
2.白馥馥
八卷[38]P143:“白”字條下不收“白馥馥”。
今按:“白馥馥”多指“肌膚白皙”。《金瓶梅詞話》第59回:“一面推開衫兒觀看,白馥馥猶如瑩玉一般。”[39]P810又第12回:“說著紛紛的惱了,向他白馥馥香肌上颼的一馬鞭子來,打的婦人疼痛難忍,眼噙粉淚。 ”[40]P141
另:九卷717頁收“紅馥馥”。
3.黃堂
十二卷[41]P967頁:“黃”字條下不收“黃堂”。
今按:宋范成大《吳郡志·官宇》:“黃堂,《郡國志》:在雞陂之側,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數失火,涂以雌黃,遂名黃堂,即今太守正廳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黃堂,昉此。”由此可知,“黃堂”在古代是太守衙中的正堂,因以雌黃涂壁而得名。后借指太守。《金瓶梅詞話》第92回:“這徐知府終是黃堂出身官人,聽見這一聲,必有緣故,才打到十板上,喝令:‘住了!且收下監去,明日再問。’”[42]P1390又第10回:“攀轅截鐙,名標書史播千年;勒石鐫碑,聲振黃堂傳萬古。”[43]P114
“黃堂”在文獻中頗多使用。《后漢書·郭丹傳》:“勑以丹事編署黃堂,以為后法。”明趙震元《為袁石寓(袁可立子)復開封太府》:“黃堂敷政,共驚有腳之陽春。”《儒林外史》第七回:“大江煙浪杳無蹤,兩日黃堂坐擁。”《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說,一身衣食有馀,功名雖是異途,卻有四品黃堂之分。”
4.東凈
四卷[44]P822頁:“東”字條下不收“東凈”。
今按:“東凈”即“廁所”。 《金瓶梅詞話》第23回:“這老婆懷著鬼胎走到前邊,正開房門,只見平安從東凈里出來,看見他只是笑。”[45]P292又第25回:“東凈里磚兒——又臭又硬。”[46]P314又第48回:“上面曬醬,下邊不拘做馬坊,做個東凈,也是好處。 ”[47]P627
5.望鄉臺
六卷[48]P1283:“望”字條下不收“望鄉臺”。
今按:古代身處異鄉的人為眺望故鄉而登臨的高臺被稱之為望鄉臺。后來,人死后,陰間的鬼魂們眺望陽世家中情況的地方也稱為望鄉臺,又泛指陰間。
《金品梅詞話》第26回:“四肢冰冷,一氣燈殘。香魂眇眇已赴望鄉臺;星眼雙瞑魄悠悠。”[49]P338這里指陰間。
6.躲猾
十卷[50]P710:“躲”字條下不收“躲滑”。
今按:“躲滑”即“偷懶”。《金瓶梅詞話》第27回:“才待撒了西門慶走,被西門慶一把手拉住了,說道:‘小油嘴兒,你躲滑兒,我偏不放你。’”[51]P347又第32回:“倒還是麗春院娃娃,到明日不愁沒飯吃。強如鄭家那賊小淫婦,扌歪剌骨兒,只躲滑兒,再不肯唱。”[52]P413《紅樓夢》中音轉為“脫滑”。第42回:“李紈見了他兩個,笑道:‘社還沒起,就有脫滑兒的了,四丫頭要告一年的假呢。’”[53]P312第92回:“顯見的是告謊假,脫滑兒。”[54]P722第96回:“卻是寂然無聲,因賈母在屋里歇中覺,丫頭們也有脫滑頑去,也有打盹的,也有在那里伺候老太太的。”[55]P759
1.打底
六卷[56]P317:6.在赴宴之先,吃些食物,以免空腹飲酒。
按:《金瓶梅詞話》第95回:“薛嫂道:‘你且拿了點心與我打了底兒著。’春梅道:‘這老媽子單管說謊。你才說在那里吃了來,這回又說沒打底兒。 ’”[57]P1431
2.白糖
八卷[58]P212:由甘蔗或甜菜的汁經提純、濃縮、分蜜制成的糖。成白色結晶狀。有白砂糖、綿白糖等種類。供食用。
今按:《金品梅詞話》第39回“李銘、吳惠兩個拿著兩個盒子,跪下揭開,都是頂皮餅、松花餅、白糖萬壽糕、玫瑰搽穰卷兒。”[59]P515又第45回:“月娘見他不肯,一面教玉簫將他那原來的盒子,裝了一盒元宵、一盒白糖薄脆,交與保兒掇著,又與桂姐一兩銀子,打發他早去。 ”[60]P588第67回:“拿了兩盞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61]P939清代也有用例。《紅樓夢》第7回:“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 ”[62]P104
3.東坡椅
四卷[63]P832:一種有靠背可以折疊的椅子。明沈德符《野獲編·玩具·物帶人號》:“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無如蘇子瞻、秦會之二人為著。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
今按:《金品梅詞話》第37回:“地下插著棒兒香,上面設著一張東坡椅兒。 ”[64]P488
[1][7][32][48][56]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2][6][8][11][12][14][16][19][20][22][24][25][26][28][30][31][33][34][36][39][40][42][43][45][46][47][49][51][52][57][59][60][61][64]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3][4]蒲松齡.蒲松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50]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
[9]高文達.近代漢語詞典[Z].北京:知識出版社,1992.
[10][13][29][44][63]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15][38][58]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
[17]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18]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
[21][27]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
[23][35][41]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37]羅貫中.三國演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3][54][55][62]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