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命
(上海市醫藥學校,上海 200135)
對信息化時代下校園宣傳現狀的思考
張銘命
(上海市醫藥學校,上海 200135)
在信息化時代,校園媒體作為一類獨特的宣傳工具,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科技網絡的基礎上,應建立并完善宣傳媒介的管理機制,關注媒介資源的配置、利用,信息員隊伍的培養、建設,宣傳策劃的創新,加強校園文化,打造品牌化的個性校園。
信息化 宣傳媒介 宣傳管理
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學校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校務、電子教育、遠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統及信息化班級,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完善、功能健全、組織有序的數字信息體系,這就是數字化校園[1]。
目前,在建設國家示范性學校工作的推動下,大力加強學校的信息資源建設,完善學生學習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同時提高教師的知識和科研水平,全面打造高質量、高素質的校園,培養從容應對變化的世界、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而校園媒體作為獨特的校園宣傳工具,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和載體,在當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并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2,3]。
目前,一些校園媒體建設面臨諸多問題,特別是校園宣傳媒體資源無法有效整合,不能充分發揮綜合效率,傳播輻射的廣度和深度受到制約,校園建設的正能量無法充分并及時釋放,因此,迫切需要認清校園宣傳資源的特點,分析并進行優化整合,結合信息化手段形成互補體系,強調整體效能,構建校園宣傳新模式,使之更有效地發揮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和宣傳教育作用,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宣傳媒介資源五花八門,但主要以這五種形式為主,分別為報刊、電視、廣播、戶外、網絡和手機[4,5]。
以校報、學報、簡報等為載體的報刊,校報校刊主要以文字和圖片為載體,便于反復閱讀和收藏,文字較嚴謹、有深度,特別是學術理論、言論時評文章能夠更大程度發揮文化宣傳的優勢。但校報校刊的缺憾在于出版周期相對較長,且版面有限,新聞時效性和參與討論問題的廣度受到限制。
以校園電視臺等為載體的電視,其信息量大、畫面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極強而獨具優勢,擁有包括教職工、學生在內的較多受眾,是校園中前景看好的一大媒體。但目前建立校園電視臺的高校還不夠普遍,同時其運作和管理相對成本較高。
以校園廣播為載體的廣播,具有信息傳播快捷、簡短的優勢,時效性較強,易于被聽眾在課余飯后較輕松地接受。隨著近年來無線調頻廣播系統的逐漸普及,校園廣播這一傳統校園媒體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具有較強的潛在競爭力。其缺憾是受眾范圍有限,播出時間較短,管理上比較松散,其編采人員、播音和主持人一般由學生擔任,節目質量受到影響。
以LED電子屏、宣傳欄、海報等為載體的戶外宣傳,具有實用性、時效性、兼容性、視讀性較強的特點,但是其商業屬性很強,易在學校內造成不良的影響。
以校園網、人人網等為載體的網絡宣傳,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以其文字圖片聲像俱全、信息龐雜、搜索方便、傳播快捷等特點,被大力推崇和使用,已經成為校園宣傳方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個類型。但是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存在很大的問題,“雙刃劍”特征明顯。
以QQ社交、微信等載體的手機宣傳模式,是手機和互聯網的新型產物,通過個人移動終端為平臺,學生可隨時閱覽和上傳文字、圖片、視頻等,將信息成為學習的一部分,兩者融為一體。同時隨時隨地地分享最新最及時的動態,使獲取第一手消息資料成為現實。
(1)從管理上,各類載體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
雖然目前校園內的宣傳媒介非常的豐富,但是管理維護不力,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導致資源綜合利用比較簡單,宣傳的整體效果不明顯。不同的媒介由相對獨立、不同的人員負責,策劃的形式無法從簡單化向專業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不能發揮宣傳載體的最大作用。
(2)從內容上,信息未能及時共享互動。
校園內的信息新聞主要以工作動態、行政通知、最新活動公告等,但是由于宣傳思想工作者對策劃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簡單的理論認識層面上,深入探索與全面應用更所見甚少,導致信息內容形式單一,獨立的負責人員之間無法及時地溝通信息、互動互享,發布更新過慢,使新聞不是“新”聞。
(3)從形式上,宣傳策劃缺乏統籌和創新。
管理體制的欠缺削弱了宣傳媒介資源利用的創新動力,僅是一次性地完成宣傳,不考慮宣傳的受眾面、影響力及衍生意義。在媒介的選擇上比較單一,宣傳視頻的數量較少且播放頻率很低,影響宣傳效果。創新是宣傳能夠大力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少這個“靈魂”,校園宣傳只會止步不前。
(4)從隊伍上,宣傳信息員比較分散、溝通不暢、積極性不高,缺乏專職人員。
校園是一個社會人才的孵化基地,主要是由學生和教師組成。而每個部門中擔任宣傳信息員的人員僅是將這個工作作為副業,無法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宣傳的建設上,以至于搞教學的只關心教學,搞科研的只關心科研,搞管理的只關心管理,缺乏主動參與宣傳提供相關特色信息的意識。信息員的分散導致很多校內的信息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宣傳。
(5)從發展上,僅局限在本校內,沒有長遠的拓展性。
目前,部分學校的新聞信息僅局限于本校內部的形式動態、公告通知等,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手段將國家、省市內上級的最新動態宣傳到學校的每位教師、每位學生。不僅如此,宣傳作為向外界展示學校優點、特色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沒有充分調動全校的宣傳力量,往往僅僅抓住眼前利益而沒有考慮學校的長期發展。
無論對于社會的哪一個集體,做好宣傳工作都很重要,而正確使用宣傳媒介資源是有效宣傳的關鍵。通過宣傳可以表達和闡明自己的政策、主張、觀點和要求,進而使人們接受這些政策和主張并為之行動[6]。
(1)準確認識校園宣傳媒介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之用到實處。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視,網絡的發達是宣傳的最得力的“東風”,在傳播先進文化、營造校園創新環境、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不同的校園媒介有著不同的特點,但校園網、校園廣播、校報、電視和宣傳欄等完全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統籌利用的日常化和制度化。對重要校園動態信息,24小時內保證上網并在廣播播出,重要事件在一周內通過簡報進行深度宣傳,相關文字與圖片資料則可在宣傳櫥窗進行長期展示,供師生閱讀瀏覽。另外,所有的相關的宣傳資料均在體現真理性和真理度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化手段的處理之后,發布在網上,既保留信息資源,又加強校園網的信息量。
(2)加強校園信息員隊伍的建設培養新理念、新動力。
要使學校的宣傳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就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成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科技宣傳隊伍。這支隊伍應由科技管理部門、宣傳部門和各系(專業)的人員共同組成,統籌匯總校園各類動態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學校也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機會,提高業務能力,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了解最新的科技宣傳方式,從而更好地為學校的文化建設服務。
(3)強化宣傳工作“人人參與”的意識,信息及時溝通、及時發布。
宣傳在信息化時代起著很強的導向作用,要構建“大宣傳”格局、立體化的宣傳策劃,調動每個部門、每位教師、每個學生參與學校文化宣傳的積極性,形成“大宣傳”氛圍。同時也要全面加強各個校園宣傳媒介的高效協作,加強校園宣傳媒介在出版、播出或發布等時間上的協調,打好時間差,確保在內容上相互配合,相互呼應,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不僅如此,學校領導層面要建立獎懲機制,激勵宣傳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建立校園宣傳載體優化利用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
校園的宣傳載體既要獨立管理、明確分工,又要統一管理、互動合作,從管理機制上形成“從點、線到面”的系統管理方式,充分調動校園宣傳載體創新合作宣傳的整體效力。以學校先進典型人物或重大成果為“點”,科教體制改革、學校重大工作進展為“線”,教學、科研、管理為“面”,結合適當的宣傳載體,重點突出學校重大的新聞,綜合體現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如通過網絡凸顯“點”的優勢,用報紙深度報道重大事件,凸顯“線”上的成績。
(5)注重學校宣傳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運用社會化方式提升社會、人才和經濟上的效益。
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宣傳是學校發展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資源,宣傳具有突出成就、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介紹本校的發展計劃和重大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報道自強不息、努力奮斗的典型和感人事跡,加強科學道德的宣傳,從而為學校創造良好的氛圍,吸引更多的人才。在加強學校的師資力量的同時,培養更出色的學生,使學校全面發展。
信息化時代,科技網絡無比的發達,而校園作為一個知識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須重視學校文化的建設,加強學校宣傳媒介資源的綜合利用。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各學校的五種媒體資源的特征基礎上,結合學校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改善校園宣傳模式的一些建議: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管理機制;注重媒介資源的配置和利用,關心信息員隊伍的培養、建設,打造品牌化的個性校園。
[1]全淑蘭.信息化時代教育的特點及對策簡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5(4):39-41.
[2]史潔,冀倫文.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5(5):84-85.
[3]習琲.高職院校擴展型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39-41.
[4]黃成華.高校宣傳媒介的功能及特點分析——基于大學生社會化的視角[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39-41.
[5]韓勝利.新聞宣傳價值標準探析[J].甘肅科技,2012(23):98-100.
[6]楊廣軍,陳永良.新形勢下高校科技宣傳模式構建研究[J].科技信息,20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