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振東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臨床對于癥狀明顯或者存在嚴重并發癥的患者一般需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隨著腹腔鏡等微創技術的進一步發展[1],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日漸成熟,并且由于它保留膽囊這個器官的功能,越來越多的患者更加愿意接受選擇,為進一步探討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情況。本研究選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122例進行分組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收治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122例,隨機均分為2組(n=61)。觀察組男20例,女41例,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35.62±2.02)歲,單發性膽囊結石22例,多發性膽囊結石39例;對照組男21例,女40例,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5.52±2.15)歲,單發性膽囊結石23例,多發性膽囊結石38例。2組患者例數、性別、平均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器械:日本奧林巴斯腹腔鏡及配套設備、德國Wolf F 8.0/9.8輸尿管鏡及配套設備。手術方法:對照組給予腹腔鏡三孔法或四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觀察組給予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全麻后建立人工氣腹,在臍上取切口進鏡探查,確認符合保膽要求的進行保膽取石術治療[2]。在距離膽囊底部最近肋緣下位置,置入大Trocar,在腹腔鏡鏡直視下使用組織鉗將膽囊底部自切口提至腹壁外,同時退出此處Trocar,切開膽囊底部約1 cm,自膽囊切口置入鞘管,放入輸尿管鏡,碎石、鉗夾、沖洗取石反復進行,至鏡下未見明顯結石,膽囊管口有膽汁進入膽囊,縫合膽囊切口牢固,將膽囊送入腹腔,并重新建立氣腹,腹腔鏡下通過擠壓膽囊,觀察有無膽汁漏出,避免術后膽瘺,最后縫合切口,術后B超常規復查有無膽囊結石殘留。
1.3 觀察項目 觀察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切膽后膽道損傷、結腸癌、繼發膽管結石、結石復發等)、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手術后消化不良、膽汁返流等)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手術后心理焦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計數資料使用SPSS 19.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n)
2.2 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 觀察組手術后消化不良2例,膽汁返流1例,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不全發生率為4.92%;對照組手術后消化不良11例,膽汁返流6例,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不全發生率為27.87%,觀察組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不全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02,P<0.05),
2.3 患者的心理狀態 根據焦慮評價表進行術后焦慮情況調查,觀察組術后焦慮情況(42.21±0.25)分,對照組(82.02±0.35)分,觀察組術后焦慮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2014,P<0.05)。
隨著人們對醫學常識的了解,膽囊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具有儲存、濃縮膽汁的作用[3],更愿意選擇保留膽囊。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對膽囊進行了切除,膽道內的膽汁就會發生逆流,也會增加膽道感染的發生,同時在空腹條件下,膽汁也會進入到人體腸道,由于沒有食物、胃酸的中和,膽汁會發生蓄積,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對患者胃粘膜造成損害,研究發現大腸癌的發生率顯著提升[4]。李明等[5]對32例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后發現,所有入組患者腹腔鏡保膽取石術均取得成功,除了1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膽漏和2例患者發生結石復發外,所有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經3~24個月隨訪均恢復良好,進一步肯定了腹腔鏡保膽取石術的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的臨床特點。時紀成等[6]對56例膽囊結石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采取腹腔鏡下保膽取石術治療的觀察組,其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均顯著優于采取傳統膽囊切除術的對照組。
本研究經觀察發現,觀察組手術后結石均取干凈,取石效果滿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遠期進食消化功能不全(腹瀉、進食后腹脹、膽汁反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02,P<0.05)。根據焦慮評價表進行術后焦慮情況調查,觀察組術后焦慮情況為(42.21±0.25)分,對照組為(82.02±0.35)分,觀察組術后焦慮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2014,P<0.05)。分析原因認為,膽囊切除術后膽鹽代謝異常、神經功能紊亂是消化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膽囊切除中有膽道損傷機率;膽囊切除術后膽總管擴張、膽汁流速減慢、排泄不暢,也是繼發膽總管結石的重要機制之一;膽囊切除術后,由于失去膽囊的緩沖,長期過多的排入腸道的膽汁,影響腸道正常菌群,腸道腫瘤發生的風險加大。而保膽取石術保留了膽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術中膽道損傷,術后膽總管結石、腸道腫瘤的發生,且術后患者心理情緒更好,更樂觀[7]。雖然保膽取石術后有結石復發的可能性,但只要嚴格把握手術指征,術中精細操作,術后積極預防結石復發,是可以把結石復發的控制在最低的概率中[8]。
綜上所述,通過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操作精細,術后積極預防,腹腔鏡保膽取石不僅能保留膽囊的生理功能、減少并發癥,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手術方式。
[1] 祁夫魁.雙鏡聯合保膽取石術與完全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5)∶786-787.
[2] 劉衍民.腹腔鏡保膽手術的方式選擇與適應證[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12):885-886.
[3] 劉玲,顧殿華,王紹闖,等.內鏡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139-3141.
[4] 張延齡.“保膽”與“切膽”的爭論應根據循證醫學原則[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5):359.
[5] 李明,于泉波,吳愛寧,等.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32例臨床總結[J].當代醫學,2011,17(16):98-99.
[6] 時紀成,呂英賀,董連英.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8):202-203.
[7] 蘇樹炎.腹腔鏡與小切口手術切除膽囊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13,35:587-589.
[8] 李平,張衛衛,顧園.序貫腹腔鏡內鏡聯合手術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微創醫學,2014,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