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英
重癥胰腺炎是常見的化學性炎癥,患者由于胰腺消化酶功能激活,造成胰腺出現自身消化現象[1]。臨床研究指出,重癥胰腺炎患者由于其機體處于高分解和高代謝狀態,極易出現營養不良癥狀,因此患者多需腸內外營養支持[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9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該類患者腸內營養的相關護理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90例,按照是否實施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均分為2組(n=45)。實驗組男31例,女14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46.4±8.2)歲;其中合并胰腺假性囊腫26例,合并胰周間隙感染17例,合并臟器功能障礙12例。對照組男33例,女12例,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7.2±6.4)歲,其中合并胰腺假性囊腫28例,哼胰周間隙感染15例,合并臟器功能損害10例。患者均符合臨床重癥胰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腸內營養方法 2組患者于發病后5 d內均實施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具體方法如下: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清除,使用石蠟油涂抹鼻腸管表面,通過電子胃鏡的輔助,經由活檢孔將導絲置入十二指腸水平段,并將其導入一側鼻腔,順導絲送入鼻腸管,插入深度控制在75~85 cm,待患者基本恢復腸功能后開始實施腸內營養。空腸營養第1天,首先將500 mL 5%溫熱葡萄糖鹽水經由營養管注入,若患者未出現不適表現,則可逐漸使用腸內營養制劑進行過渡。
1.3 護理 對照組實施臨床基礎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生化指標監測等。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重癥胰腺炎腸內營養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 心理護理 (1)護理人員應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交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了解,給予患者充足的關心和鼓勵,以緩解期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鼓勵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護理人員在腸內營養期間應向患者說明腸內營養對于重癥胰腺炎治療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其應對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腸內營養的目的和優點,從而促使其順利配合治療,保證腸內營養順利進行。
1.3.2 口鼻腔護理 由于鼻腸管會對鼻咽腔局部造成較強刺激,因此應協助患者經常做深呼吸和咳痰,及時排除分泌物;定期對患者鼻腔情況進行觀察,必要時可使用生理鹽水棉棒對鼻腔進行清理,若患者鼻腔存在局部紅腫疼痛或膿性分泌物,可適量使用抗生素軟膏或潤滑劑;定期進行鼻腔分泌物清除,避免堵塞呼吸道,防止發生呼吸道感染事件。
1.3.3 腸內營養護理 (1)營養液注入前,對口腔分泌物進行清除,確認鼻飼管位置正確,并將少量溫水通入觀察管道是否存在堵塞現象,同時患者取半臥位,防止發生營養液返流;(2)營養液輸注完成后,患者保持半臥位30~60 min,并維持營養液的溫度在37℃左右;(3)在進行營養液輸注時,應遵循營養液輸注濃度由低到高,輸注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則,每隔4 h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管,避免營養液造成管路堵塞。
1.3.4 并發癥護理
1.3.4.1 胃腸道反應及腹部癥狀由于部分患者不適應營養液輸注,在腸內營養初始階段和更換高滲營養液時,易出現腹瀉、腹脹等胃腸道反應。因此在腸內營養過程中,應注意控制營養液滴注速度和滴注溫度,同時嚴格避免發生營養液污染編織。若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可適當調整營養液濃度和滴注速度,必要時可給予患者適量的收斂或抗痙攣藥物以對腹瀉進行控制[3]。
1.3.4.2 堵管、脫管 (1)部分患者治療期間由于存在煩躁表現,翻身時不慎導管脫落或自行拔除。為盡量防止脫管的發生,可選取穩定性好、柔軟細孔鼻腸管,給予患者安全舒適感,并將鼻腸管在前額妥善固定;(2)腸內營養期間,每次完成營養液輸注后均應對管道進行沖洗,并對滴注速度進行控制;使用營養液之前首先將其充分搖勻,避免堵塞[4]。若發生堵管、脫管應及時更換管腔。
1.3.4.3 精神心理并發癥由于腸內營養主要通過鼻腸管置入方式實現,部分患者接受能力較差[5]。患者在失去味覺體會、自感口渴或營養液味覺異常的情況下均會導致其胃腸內營養支持耐受力明顯下降。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許條件下,應鼓勵其多進行咀嚼活動,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腸內營養支持期間,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病情困擾缺乏對于治療的信心,對腸內營養支持持有悲觀態度,此類患者應進一步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同時可適當調整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方案,盡量消除患者不適感。
1.4 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肛門排氣、營養指標、體溫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表現比較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各項營養指標和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表現比較(±s)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表現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營養指標 肛門排氣時間(h)體質量(kg) 總蛋白水平(g/L)白蛋白(g/L)實驗組 45 58.55±7.32a 62.17±5.96a 38.85±2.37a57.10±16.50a對照組 45 54.21±5.49 56.19±5.25 33.46±2.53 81.42±16.20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脫管堵管、胃腸道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重癥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若治療不當極易引起胰腺壞死等高致死率疾病[6]。由于重癥胰腺炎患者多伴隨有嚴重代謝功能紊亂,因此當前臨床普遍對該類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支持,以為機體提供充足營養[7]。相關研究指出,對重癥胰腺炎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有助于促進患者全身營養狀況的改善,有利于促進患者腸道屏障功能的恢復[8]。實驗組患者營養狀況改善程度和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提示給予重癥胰腺炎腸內營養支持患者以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增強腸內營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順利康復提供充足保障。另一方面,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期間其胃腸道反應和堵管脫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減輕患者痛苦,保障治療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重癥胰腺炎患者腸內營養期間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機體營養的恢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Hegazi RA,Dewitt T.Enteral nutrition and immune modul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3):16101-16105.
[2] 劉曉玲,徐靈莉.重癥胰腺炎患者應用腸內外營養治療的臨床護理[J].重慶醫學,2012,41(35):3791-3792.
[3] Olah A,Romics JL.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3):16123-16131.
[4] 方喜,李穎,蔡楚東,等.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1,32(17):2257-2259.
[5] 宋文卿,李春雨,車彥鵬.急性重癥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10):95.
[6] 鄭聰,劉納新,姚建高,等.早期膳食纖維腸內營養對大鼠急性重癥胰腺炎作用的研究[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7):548-550.
[7] 劉梅紅.急性重癥胰腺炎的營養支持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2):70-71.
[8] 吳穎.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早期應用腸內營養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