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峰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黃病毒科肝炎病毒屬成員,為+ssRNA病毒,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原之一,每年有25萬~35萬人死于HCV相關終末期肝病、肝硬化及肝癌。HCV感染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的公共衛生問題,而早發現、早診斷是防控HCV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最為有效的手段[1-2]。本研究選取慢性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后復發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后復發的治療方法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后復發的患者84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51.0±5.6)歲,隨機均分成2組(n=42)。A組男22例,女20例;B組男21例,女21例。本研究均征得患者和家屬同意。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采用PEG-IFNα-2 a(Roche Pharma Ltd,國藥準字 J 20120074)135 μg,每周皮下注射 1次;B組患者采用CIFNα-1 b[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 20000013],5 MU,3次/周;2組患者均聯合利巴韋林(河南天方華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44941)900 mg/d連續治療13個月,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
1.3 療效評價 持續病毒學應答:治療12個月,停藥6個月隨訪時,HCV-RNA<1×103拷貝/mL。非持續病毒學應答(NSVR):除持續病毒學應答外的任意一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連續給藥12個月后隨訪6個月,A組35.71%(15/42)患者取得持續病毒學應答(SVR)與B組21.43%(9/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目前,針對HCV感染的治療手段有限,唯一的治療手段是干擾素加利巴韋林,但不能用于失代償目前期的患者[3-4]。由于HCV病毒能感染肝臟外其他組織細胞和HCV基因的高度變異性等原因,導致病毒很難徹底清除,并且在患者病程中容易出現反復發作,其干擾素(IFN)治療后復發率28.16%~52.19%。
采用IFN對丙肝復發患者進行再次治療不能獲得SVR的原因包括:(1)產生了干擾素抗體:因為一般的IFN具有較強的抗原性,患者治療后出現了干擾素抗體,因此再次使用干擾素因為有記憶效應導致治療無效;(2)病毒出現變異:因為HCV基因組具有較大的變異性,因此INF在進行二次治療時病毒準種同首次治療具有差異性,導致二次準種時出現了INF抵抗株,因此二次治療不能獲得持續的病毒學應答;(3)IFN選擇性:患者采用IFN治療后出現復發,因為IFN自身的免疫壓力導致準種不同數目和模式出現了變化,因此病毒株對IFN 敏感被清除,對IFN不敏感就得以保留,會逐漸變為優勢株,因此IFN再次使用就會失效;(4)治療時間短:復發患者使用一般的IFN治療時需要持續48周才能取得治療效果,如果療程太短也不能起到很好效果。
PEG-IFNα-2 a治療效果好于一般的IFN的原因包括:(1)同聚乙二醇采取共價結合,IFN自身的藥代動力學同分子結構具有相關性;(2)PEG-IFNα-2 a在肝臟中廣泛分布,并分解為IFN,受到HCV感染的肝細胞因為處于濃度較高的IFN環境中,因此局部的藥效濃度獲得提升;(3)因為PEG-IFNα-2 a具有分支狀結構,因此不會暴露出IFN抗原決定區,降低了抗原性,避免了產生IFN抗體。
臨床報道研究結果[5],全球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率為50%~85%,目前國際上已公認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較好選擇的治療的方法是PEG-IFN與利巴韋林聯合用藥[6],特別是對于IFN治療后復發患者的再治療。聯合治療雖不能顯著加快早期病毒水平的下降,可提高部分患者療效,同時可以減少反跳率,再治療的持續病毒應答率可達47%~80%[7-8]。
綜上所述,聚乙二醇干擾素α-2 a(PEG-IFNα-2 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后復發患者效果較理想,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何紅迅.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56-157.
[2] 鄭穎穎,范曉紅.聚乙二醇干擾素α-2 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和安全性[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8):821-823.
[3] 胡燕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與IL-28 B基因型分布[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6(6):513-516.
[4] 田慧,和振坤.干擾素α-2 b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6(6):517-519.
[5] 劉加順,陳濤,劉麗麗.難治性丙型肝炎臨床治療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1):130-131.
[6] 尹偉.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3,34(12):705-711.
[7] 南月敏,王榮琦,李文聰.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3,3(6):468-470.
[8] 王萍,胥冰,張麗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 17細胞的變化及其意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0):78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