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程 李彩云 毛靜月 侍立峰
孕期飲食營養(yǎng)不僅關系到孕婦自身的健康,增加妊娠期并發(fā)癥,分娩風險和剖宮產率,還對胎兒在宮內的生長發(fā)育起到關鍵的作用,孕期飲食營養(yǎng)不均衡會增加妊娠期并發(fā)癥,同時引起胎兒生長發(fā)育失調,導致巨大兒和小樣兒,更重要的會增加新生兒成年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目前我國孕期飲食營養(yǎng)相關問題突出,妊娠糖尿病、巨大兒發(fā)生率高,剖宮產率尚不能達到WHO要求,不僅嚴重威脅孕產婦的生殖健康,同時也影響胎兒的健康安全。
本研究對出生巨大兒、足月小樣兒孕婦和隨機抽取的同期分娩的正常體質量兒的孕產婦進行相關因素回顧、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統計2013年在解放軍第一一七醫(yī)院出生1461例嬰兒中巨大兒115例,足月小樣兒21例的孕產婦作為觀察組,同時隨機抽取同期出生正常體質量兒110例的孕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0~43歲,平均(29±6)歲;身高151~172 cm,平均(160±5)cm;孕次 1~6次;產次 1~2 次。對照組年齡 21~39歲,平均(30±6)歲;身高 152~178 cm,平均(161±5)cm;孕次1~5次;產次1~2次。2組年齡、身高、孕產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孕婦在孕中期行糖尿病篩查,分娩住院時采集空腹靜脈血,測定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記錄、分析基礎體質量、孕期體質量增加、體重指數(BMI)。并隨訪調查孕期飲食營養(yǎng)狀況,包括孕婦平時的膳食習慣,孕期增加的食物種類及進食量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3組間均數比較采用F檢驗并SNK-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血生化指標結果 3組孕期增重、甘油三酯、膽固醇在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12.813,10.412,9.144,均P<0.05),經 SNK-q 檢驗顯示,3組水平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空腹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587)。見表 1。
表1 3組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血生化指標值(±s)

表1 3組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血生化指標值(±s)
組別 例數 孕期增重(kg)空腹血糖(mmol/L)甘油三酯(mmol/L)膽固醇(mmol/L)巨大兒組 115 20.33±6.56 5.02±0.56 5.28±1.38 6.74±2.15正常體質量兒組 110 15.65±4.98 4.86±0.53 3.58±1.54 5.56±1.47足月小樣兒組 21 12.78±4.75 4.74±0.78 3.34±1.05 4.89±1.71
2.2 孕婦添加營養(yǎng)素情況 孕26~28周自社區(qū)衛(wèi)生院轉診來本院時予問卷調查,了解3組孕婦孕期添加營養(yǎng)情況。3組孕期增加葷菜、基本未增加飲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1.365,P<0.05),蔬菜、主食、水果的增加在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02,0.474,0.613),見表 2。除攝食量增加>1/2 外,無增加、增加1/4、增加1/3、增加1/2在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17,3.187,2.743,1.874,P<0.05),見表 3。

表2 3組孕婦孕期主要增加飲食種類情況[n(%)]

表3 3組孕婦孕期每日攝食量較孕前增加情況[n(%)]
2.3 3組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率3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12)。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率3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82,P<0.05)。見表 4。

表4 3組孕婦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n(%)]
孕期營養(yǎng)供應對母體及胎兒發(fā)育均十分關鍵,孕婦低攝入將導致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新生兒低體質量,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與圍產兒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相關,攝入過多又導致巨大兒,妊娠期、分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難產、新生兒窒息、死亡等分娩風險和剖宮產率增加,成年后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增加。因此控制出生胎兒體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飲食觀念、孕婦對飲食營養(yǎng)的認知仍較落后。
新生兒出生體質量與種族、遺傳、營養(yǎng)等多種因素相關,孕期飲食營養(yǎng)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研究顯示,孕婦孕前體質量、孕前BMI及孕期體質量增長與新生兒出生體質量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1-2]。本研究結果顯示,巨大兒組孕期平均增重超過20 kg,過度增重使胎兒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成為巨大兒。足月小樣兒組孕期平均增重12.78 kg,造成胎兒增長不足。孕期合理均衡營養(yǎng)對新生兒出生體質量控制尤顯重要。美國婦產科醫(yī)師協會(1997年)對于不同孕前BMI孕婦孕期體質量增加量有不同的建議[3]。但多數孕婦膳食平衡的觀念未建立,缺乏對各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及含量的了解,膳食結構安排不合理,懷孕后盲目增加營養(yǎng),認為多進食葷菜類食物就是補充蛋白質,造成同時攝入脂類過多,并盡力增加燕窩、海參等昂貴滋補品,造成進食的盲目性與偏向性,孕期營養(yǎng)失衡。本研究結果顯示,巨大兒組孕期以葷菜增加為主,攝入增加量普遍在1/3及1/2,甘油三酯、膽固醇也高于其他組,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生率也高。葷菜增加直接造成血脂增高或通過糖異生途徑形成脂肪積聚,體質量增加,妊娠高血壓的發(fā)生。并可造成成年后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4]。而相當一部分低體質量兒組孕婦懼怕產后肥胖,體型不能恢復,孕期基本未增加飲食,營養(yǎng)不足,影響胎兒發(fā)育。正常體質量組孕婦孕期攝入量增加基本在1/4和1/3,葷菜、蔬菜、水果、主食增加比例基本均等。故孕期飲食應合理、均衡,不應以高蛋白高脂葷菜為主。三大營養(yǎng)素的比例中蛋白質應占30%。建議孕期保證瘦肉、蛋、奶類的攝入,以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量;可適量攝如大豆或大豆制品,大豆蛋白屬于優(yōu)質植物性蛋白質,對孕期蛋白質的補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提示3組空腹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并且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率在3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以往的妊娠期糖尿病與巨大兒的相關性相悖。分析原因可能與開展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有關。妊娠期糖尿病均會成為產前檢查的重點關注對象,跟蹤關注飲食、血糖,使其血糖、體質量控制在正常范圍,從而解除了這一高危因素[5]。
孕期是營養(yǎng)需求增加的時期,與孕前相比,孕晚期適度增加約0.8 MJ/d的食物,足以滿足胎兒和孕婦的生長發(fā)育需求[6-7]。張亨菊等[8]指出,孕期每天攝入能量<1200 kcal易致小樣兒:每天攝入能量>2500 kcal易致巨大兒;而每天攝入能量1200~2500 kcal則有利于胎兒正常發(fā)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攝食量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巨大兒組每日攝食量增加1/3~1/2為主,正常體質量組以增加1/4~1/3為主,而小樣兒組增加1/4為主,甚至不增加占相當比例。由此看出,要使孕期體質量控制較恰當,攝食量增加在1/4~1/3較恰當。
孕期飲食營養(yǎng)與新生兒體質量密切相關,合理均衡營養(yǎng)可以較好控制新生兒體質量,減少妊娠并發(fā)癥,分娩風險,降低剖宮產率。孕期營養(yǎng)咨詢、指導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干預措施,在孕期保健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孕婦進行宣傳、教育。
[1] Artal R,Lockwood CJ,Brown HL.Weight gain recommendations in pregnancy and the obesity epidemic[J].0 bstet Gynecol,2010,115(1):152-155.
[2] Jensen DM,Damm P,Sorensen B.Pregnancy outcome and 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in 2459 glucose-tolerant Danish women[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1):239-244.
[3] 王志群,任新萍,胡婭莉,等.妊娠晚期婦女營養(yǎng)狀況與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12):834-836.
[4] 石文,楊科峰.生命早期高脂暴露與代謝綜合征[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2(11):1521-1524.
[5] 劉燕萍,李冉,平凡,等.妊娠糖尿病114例持續(xù)孕期營養(yǎng)管理與臨床結局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4,42(2):55-57.
[6] Anderson AS.Symposium on nutritional adaptation to pregnancy and lactation.Pregnancy as a time for dietary change?[J].Proc Nutr Soc,2001,60(4):497-504.
[7]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簡要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16.
[8] 張亨菊,李耀,梁淑卿,等.孕期健康與胎兒宮內發(fā)育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99,7(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