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剛
(作者為蒲江縣就業局長)
為全面掌握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基本信息和就業情況,為統籌城鄉就業工作提供準確、客觀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有針對性、更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蒲江縣就業局對全縣農村勞動力進行了就業實名制普查。
本次調查以行政村(社區)為基本統計單位,采用入戶調查方式,對全縣12個鄉(鎮)132個村(社區)的年齡在16-60周歲農村勞動力的個人基本信息、轉移就業情況、培訓及技能情況及轉移就業意愿情況進行調查。經調查統計,全縣農村勞動力總量為12.13萬人,其中,男性勞動力6.3萬人,占52.02%,女性勞動力5.83萬人,占47.98%;16-40 歲的5.05萬人,占41.6%,41-60歲的7.06萬人,占58.4%;大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5996人,占4.95%,高中及中專的2.25萬人,占18.55%,初中及以下的9.28萬人,占76.5%
目前,蒲江縣農村勞動力大就業情況良好,就業人數達11.34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93.47%。其中,外出務工的4.31萬人,占35.55%,自主創業的9478人,占7.81%,務農的6.08萬人,占50.11%,非經濟活動人口0.79萬人,占6.53%。
蒲江縣農村勞動力資源主要存在以下特點:一是農村勞動力占全縣勞動力總量的73.38%,是農業產業和企業用工的主力軍;二是農村勞動力就業區域以縣內為主,縣內就業人數占84.10%;三是在本縣就地就近創業,是當地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主要創業群體;四是農村勞動力年齡普遍較大,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從總體看,蒲江縣農村勞動力資源保護和利用情況良好。一是茶葉、獼猴桃、柑桔、生豬等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吸納了全縣5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20萬畝,柑桔種植面積達20萬畝,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0萬畝,生豬年出欄達60余萬頭。二是工業穩步發展,入駐企業增多,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外出務工呈回流態勢。201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0家。三是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尤其是鄉村旅游產業,吸引了部分農村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創業。2014年旅游收入達29億元以上。
一是就業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部分40歲以上的留守農村勞動力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到務工就業或自主創業。部分80后、90后的年輕勞動者沒有生活壓力,對待就業機會不夠重視,擇業要求和工資愿望遠超自身能力,造成不易就業。二是就業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農村勞動者文化水平較低,且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型的工作,難以適應當前企業用工的需要。三是企業用工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部分當地企業管理方式較為簡單,福利保障措施不夠完善,在執行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上不盡如人意,造成招工難、難留人。

搞好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思想動員工作,多形式、多渠道的開展務工政策法規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宣傳,加大本縣就業、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喚起勞動者服務家鄉建設的社會責任,鼓勵外出務工勞動者回鄉就業創業。
強化職業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結合本地行業企業特點和用工需求,校企聯合,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培養企業當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打下基礎。
優化勞動力資源市場,提升勞動力資源開發效率。進一步規范縣人力資源市場,完善相應設施設備和管理制度。加大縣、鄉鎮、社區(村)三級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全力做好就業信息發布、職業指導、就業推薦和職業培訓的組織監管等工作。根據企業用工動態監測信息,舉辦形式多樣的現場招聘會,搭建勞資雙方溝通橋梁,為用工企業牽線搭橋,幫助企業招聘到符合崗位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加強部門聯動,推動就業事業健康穩定發展??h人社就業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經信局、旅游局、民政局、殘聯、團委、婦聯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聯系機制,形成合力,發揮優勢,更好地服務用工企業和有就業、創業愿望的農村勞動者。加強用工指導,進一步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改善一線職工工作、生活、福利待遇等,切實維護和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使職工扎根企業、安心務工,減少職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