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問津
清晨,當城市還未蘇醒,他們就已經出現在大街小巷,滿地的落葉被一一掃盡,辛勤的汗水滴在了路面,天還沒放亮,這座城市卻扮靚了。他們就是城市里最平凡、最不可或缺的“美容師”——環衛工人。
年初的一天,記者在成都清泉街道就結識了這樣一名普通環衛工人——周開云,通過交談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傾聽他的聲音,更多地了解環衛工人這一特殊群體。
隨著小寒的到來,成都的冬天顯得越發的潮濕寒冷。早上6 點,天空還是一片漆黑,道路上幾乎看不到多少行人,路燈照在空曠的街面上,多數市民還沉浸在睡夢中。而家住金牛區互助村的周開云此刻便已準時趕到他負責的路段,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周開云今年已滿62歲,是金牛區清泉街道辦事處所屬的“凹凸環境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的一名員工。雖然已超過了正常的退休年齡,但為了能掙一份工錢,他依然十分珍惜這個工作崗位。
路燈下,可以清晰地看見周開云穿著肥大的印有“凹凸環境”字樣的工作服,里面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線衣和背心。
他騎著公司給他配備的電動三輪垃圾車來到清泉街道金瑞路段,剛到路口,周開云便在路邊停好三輪車,接著又從垃圾車上取下一把大掃把和一個簸箕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垃圾車上的一把大夾子、一把掃把、一個簸箕、一捆垃圾袋就是周開云每天美容城市所需的“武器”。彎腰,拿著大掃把,低頭,沿著街道,一邊掃,一邊走,在安靜的清晨,掃把掃過地面帶來的沙沙聲,規律而清晰,老遠都聽得到。據周開云介紹,他每天的工作內容除了早上清掃路面外,還要對清掃干凈后的路面進行保潔工作,以及把自己所負責路段范圍內所有垃圾桶中的垃圾“搬”到他的三輪垃圾車里,最后再將這些垃圾倒進公司所指定的垃圾場內。
在周開云的忙碌中,不知不覺天已經大亮,周開云的清掃工作也隨著路旁最后一堆垃圾倒入垃圾桶內而結束了。此時,已經早晨9點,大街上早已人潮涌動,來來往往,神色匆匆的行人,讓整條街道也變得熱鬧了起來。據周開云介紹,在早晨第一輪的清掃工作完畢后,接下來的時間就都是保潔,也就是在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內讓打掃干凈的路面隨時保持清潔。此時,周開云已經將之前掃地所用的大掃把放回了垃圾車里內,隨即取出了車上的長夾子和塑料垃圾袋開始了自己的保潔的工作。“保潔時候主要就是撿路面上新出現的垃圾,這時候這把長夾子就是最好的工具,因為夾子很長又是尖頭的,像是草叢中、地縫里很多細小的垃圾,手伸不到的地方這把夾子都可以做到,這樣就會撿得更干凈。”話音剛落,周開云便熟練地把夾子伸進了路邊的一處縫隙中將殘留在縫隙中的煙頭夾了出來,扔進了垃圾袋里。
“我做環衛工人已經快五年了,一直是負責金瑞路上這條長近4公里,寬約10米左右的路段,每天就在這條路上來回轉,除了兩邊的人行道外,中間的車道、綠化帶都是我要負責的范圍。”周開云告訴記者,保潔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時都會有新的垃圾產生,兩邊人行道上來回的路人、路邊攤所產生的各種垃圾以及車道上從車窗內“飛”出來的垃圾,甚至草叢中所隱藏的寵物的大便、枯樹葉、煙頭紙屑等等都是周開云保潔時需要清理的目標。
同時記者在與周開云的談話中了解到,他所在的環境公司的清掃保潔考核制度是嚴格按照市環衛局所提出的標準執行,必須做到每天普掃兩遍,全日保潔,達到“六不”、“六凈”的標準。(即:不見積水、不見積土、不見雜物、不漏收堆、不亂倒垃圾和不見人畜糞;路面凈、路沿凈、人行道凈、陰井口凈、樹坑墻根凈、果皮箱凈。)其路面、綠化帶、人行道要見其本色,清掃保潔率必須達到100%。“新的垃圾隨時都會出現,我必須隨時警惕觀察,只要發現有垃圾便快速處理掉,公司每天都會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不定時的檢查,要是被查到路面不干凈或者有垃圾,便會從我們當月的工資里扣20到50元不等的罰款?!敝荛_云說到,自己在中午十二點后就可以休息了,下午有其他的同事過來接班,到了晚上六點他便又再出來工作,直到十點半下班后回家,五年來從未間歇。
在休息間隙,周開云告訴記者,他沒啥文化,也認不得幾個字,能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撐起一個家,哪怕這是一個在別人眼里不起眼、又臟又累的活兒,他也很是滿足。
“雖然我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每個月也領1000多塊的養老金,但是這點錢遠遠不夠養活一家人,多一份收入也就多一份希望?!敝荛_云告訴記者,盡管這份環衛工作每月工資不到兩千,但這是全家必不可少的經濟來源,他非常珍惜這份額外的收入。2003 年一場車禍讓周開云的兒子失去了左腿,原本身強力壯的他因為這場變故而喪失了勞動力,現在在家附近找了一份網管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也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周開云的妻子又因為雙腎結石住院,摘除了身體里的一個腎,加之上了年紀,也就沒有再外出找工作,留在在家中負責照顧已年滿86歲,癱躺在床的老母親。
說起自家的狀況,性格樂觀開朗的周開云并沒有灰心抱怨:“其實家里現在還算不錯,至少我們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兒子媳婦都很孝順,雖然經濟壓力大了點,但是沒錢也有沒錢的過法……”周開云說完頓了頓,馬上又補充到:“我的兒媳婦很能干的,家里家外都靠她一手操持,兒子腿腳不方便也還是在外掙錢,都很不容易,我就想自己努力多掙點錢補貼家用,讓家人都盡量過得好一點輕松一點,更不能讓自己成為家里的負擔?!敝荛_云堅定的眼神里滿是希望。
心中懷有家庭的責任,裝滿了親情溫暖的周開云每天工作起來很是帶勁,哪怕每天都要面對這條已經掃了五年的道路,也毫無倦意;周開云說,他會一直掃下去,直到掃不動才罷手?!俺谁h衛工,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老板給了我這份工作給我發工資,讓我這么大一把年紀的人還能為家里為社會出一份力氣,我很滿足……”說完,周開云又埋頭開始清掃著剛被寒風吹散的一地落葉。
據成都市總工會相關調查中的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市環衛工人總人數已達到5.7萬余人,其中50 歲以上達61.7%,60歲以上達到28.03%。同時,據工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絕大部分環衛工人在工作期間基本上是風餐“路息”,長期存在著吃飯難、飲水難、休息難和如廁難等問題。環衛工人的勞動報酬也大幅低于社會工人平均工資水平,目前環衛工人月薪普遍在1500 元左右,最高也就2000 元出頭,與當前成都市社會工人平均工資相比,低于同期社會工人平均工資的50%左右。
記者了解到,為改變環衛工人的生存工作環境,成都市總工會于2014年8月發起了以服務環衛工人為主的關愛戶外勞動者的“15分鐘之家”的活動,截至同年10月,“15分鐘之家”已增至602個,覆蓋了主城區全部的78個街道,并已推廣到成都市二三圈層區(市)縣。此消息一出,對環衛工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讓他們對于自己的職業前景充滿了期待。
周開云介紹,他所在的片區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休息站,“下雨天我都是自己穿著雨衣硬扛,實在不行就去公交車站牌下躲一躲,夏天也一樣沒什么可以遮擋的地方。更別說熱飯、喝水、休息了……是很辛苦,但是沒辦法,因為我需要這份工作?!痹谡f到自己最希望改變的現狀是什么時,周開云心酸地告訴記者,工作上的辛苦他都能扛,唯獨上廁所不方便的問題讓他很是頭疼?!耙驗槲覀兠刻斓墓ぷ鲿r間很長,公司對于我們的考核制度又嚴格,不容許我們長時間地離開自己的工作區域,周圍要是沒有就近的廁所的話,就很不方便。以至于哪怕是夏天我都不敢喝太多水,就怕上廁所……要是這個問題能解決我就太高興了。”說起自己的心愿,憨厚的周開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走近周開云,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千萬個環衛工人的縮影,他樂觀積極的心態令人心生敬佩,他質樸的愿望也不免讓人有些心酸。
手藝有高低,職業無貴賤。環衛事業是“我為人人”的高尚事業,沒有環衛工人的辛勤工作,就沒有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城市衛生的嶄新面貌,證明了環衛工人非凡的敬業精神和不尋常的“手藝”水準。尊重環衛工人,應從尊重他們的職業做起。
近期,“環衛工人”這一特殊群體,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關心,為他們搭建臨時休息站、送免費早餐、餐廳為其提供熱開水等各種愛心行動的出現,無疑給寒冬中依然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送去了溫暖。愛心之舉值得贊揚,但一時的幫助恐難長久。只有把政府制度上的關懷真正落到實處,讓他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有價值,所從事的職業能被社會所認可和尊重,才能真正讓環衛工人這一群體舒心、體面地工作。
城市里,像周開云這樣的普通的環衛工人還有很多,他們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環衛精神,日復一日地在大街小巷辛勤勞作、默默奉獻,為我們創造了優美舒適、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他們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城市因為有“你”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