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靜



當臺灣人把能與日本人比肩的服務精神帶到騎行里,他們讓你產生幻覺:我不是還需要輔助輪的單車菜鳥,我肩膀上長著一個自行車環法冠軍阿姆斯特朗。
在跟著臺灣樂活自行車俱樂部開始分段環島里程時,16個人的小隊伍進行了自我介紹。
我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活了30年,騎行累計里程可能沒超過30公里。懇請保障車跟緊我。”
5天近400公里路程,只是騎行愛好者的前菜,但是對我這個既宅又腐的女編輯,就是場一口氣吃下十個巨無霸的食王挑戰賽。
為什么能騎下來?
和風景掛鉤10%——臺灣經典美色花東線去年就已經走了一遍(當然是坐車)。再從彰化到高雄,第一次到臺灣那種“哇塞”的感覺自動降級成“喔哦”。
還有的90%,則是“當臺灣人開始搞騎行,真是震到我了”的實地體驗。臺灣人在工作中的敬業和服務精神,幾乎可以在世界服務領域和較真到龜毛的日本人分一杯羮。
一份史上最實用的行前說明書
在出發去臺灣的前十天左右,我收到了樂活自行車協會發來的行前說明書,12號字滿滿3頁。這里面只有1頁的行程說明,而另外兩頁的注意事項才是重點:如果是個穆斯林,或者佛教徒,協會會提前給你準備沒有豬肉的餐食或者純素的套餐。實際上,這次騎行隊友中67歲的阿嬤邱豆和她的“麻吉”秀珍就是一路的素食特餐,有面有菜有湯,分量十足。這個行前計劃還包括了一個裝備檢查表:我拿著它比對了一下自己的行李箱,加上了酸痛藥膏和一小瓶防蚊液。
表格另外分解成為“騎行個人隨身用品”、“必備基本行李”和“人車裝備”三大塊,這里面包含了一些給菜鳥的腦補知識:原來車褲里邊是不穿內褲的!(否則易產生多層次摩擦。)軟底跑鞋什么的不適合騎行(底太軟踩久了腳底板會疼)。當然,臺灣人的人情味也要體現,所以文末還有“最近請多練習”和志玲姐姐款“為你加油哦”的勵志句型。
打聽下得知,這個說明書是協會的副理事長林惠忠親自寫的,他同時擔任我們此次行程的領騎。說起這份幾經修改、每次行程都又特別調整的行程說明書,他說“只是想讓大家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惠忠哥關于騎行的第三本書年底發售,而這份由作家寫的說明書,在大陸確實難得一見。
為了25天的路程,他騎了10萬公里
臺灣對自行車的友善程度有目共睹。目前臺灣已有超過80條公共自行車道,合計總長度逾3000公里。在過去10年,臺灣投入了逾10億美元打造公共自行車道建設。
怎么讓騎行者更便捷,甚至成為競選中一張不錯的政治牌。我們抵臺時,正趕上臺灣繼2012“大選”后規模最大“九合一選舉”在即,選舉范圍從市長、議員到村長、里長。幾乎所有道路和大樓邊都鋪滿了參選人的大頭照,各種彩車在路上拿著大聲公,播放參選人的故事身家和參選理念,路過車隊的時候,競選團隊還不忘記和車友互動,大喊:“加油!幫忙投票哦!”這些競選人中的一大熱門——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長競選人連勝文,就在競選期間推出YouBike(微笑單車)政策,計劃將臺北市的自行車道長度增加至70公里,租借站擴增至380站。“自行車道建設也能作為競選王牌?”我們在驚嘆之余,也大概可以想象,為什么臺灣能擁有如此多讓人艷羨的車道,而他們居然還不滿意。
然而,3000公里的自行車道雖為樂活制定線路提供了不少便捷,但環島作為一個跨城區的行程,并不是騎完3000公里就能制定出路線來。5天的時間里我們不斷在自行車道、鄉道和城市間切換,即使被迫要在紅綠燈多又沒有設置自行車專用道的城市內部騎行,隊伍也盡可能地選擇景致特別的城間小路。我很好奇這些行程的制定是怎么完成的。追問中,領騎惠忠哥拿出一份估計是連僅供一人通行的小巷子都有標注的地圖和我說:“先找出珍珠景點,然后看地圖找路線接駁。”
我眼暈之余依然好奇:怎么才能知道哪些路段景觀好又安全?他的答案是一定要從騎車人的角度騎過去試試看。“這些年我在臺灣大概騎了幾十萬公里。”
在臺灣單車環島,短的路程是1200公里,騎得迂回精細一點,大概是2400公里。以此推算,惠忠哥大概用100倍的長度,去勘探出這幾千公里的路線。
這樣100:1的勘路帶來了肉眼可見的結果。我們在短短五天,騎過老鐵橋、舊鐵道、稻田、海岸和像是生長在城市背面的無名小巷,每一天都在不重合的影像里走向下一幀。而惠忠哥甚至熟悉這幾百公里路程的每一個紅綠燈,一路上我們不時可以聽見他和隊員喊話:“這個紅燈只有15秒,全員快速通過。”
當然,道路還在不斷變化、改建,所以他的路勘也一直沒有停下來。
375公里路,沒有憋過一次尿
上廁所真是一件小事,但長途旅行或者跟團游,誰沒幾次不堪回首的內急?
臺灣人做起騎行來,卻真的連這個旅行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也順道解決。
騎行5天,我們沒有一次急著上廁所但是找不到地方。仔細回想,發現每次用餐后15-20分鐘,領隊就會安排一次廁所Time——這應該是考慮到大家剛攝取了較多水分。而每次整隊休息,惠忠哥也率先和隊伍人員通告洗手間位置,同時預告下一處廁所距離的公里數和大概時間,讓人自己去評估是否在這一站去洗手間。
和廁所這件小事一樣讓人驚嘆的,是所有路口過燈的情況。十幾人的團隊,協會帶隊就有四人,領騎、殿后、隊長和支援。途中所有路口(是近400公里路程,所有的路口),小隊長都加速騎到隊伍前方,短促鳴哨阻斷來往車輛;隊伍偶爾拉得過長,超過200米時,小隊長或殿后會通過無線電告知領騎放慢速度等待。不過,這個優越的機制有時候很具有殘酷性。騎行第一天,20公里的速度全隊輕松走起,唯有我和67歲的邱豆阿嬤落在最后。我雖奮力拼搏,但是阿嬤也不斷雄起,我們在落后隊伍一兩百米的地方彼此趕超,依然擋不住殿后每五分鐘用無線電和領騎匯報一次:“報告領騎,報告領騎,隊伍兩人落后200米,雅靜和阿嬤,雅靜和阿嬤……”這個聲音從下午開始貫穿我耳膜,一直到我崩潰地在最后20公里處上了保障車才沒了余響。endprint
領騎是怎樣誕生的?
不混跡騎行圈的我,其實不清楚在大陸一名領騎需要哪些培訓流程。在樂活自行車協會,惠忠哥給出的培訓時間是兩年。殿后、小隊長、支援、領騎……每個人在兩年的培訓中需要扮演不同角色6次以上,每個階段還要針對訓練內容進行考試。
但是,樂活數十位通過考試拿到資格證的領騎里,只有惠忠哥一人是專職領騎。其他人的主職五花八門,每年年初樂活自行車協會會發布全年騎行計劃,領隊們則根據自己的時間報名參加帶隊。
途中動不動就大幅度左右抽車的小隊長杰克,當我知道他的真身是一個老師的時候,敲破腦袋也沒辦法想象他穿著西裝的樣子。路上的幾十個景點,杰克都自動擔負了解說員的角色,除了系統講解外,杰克還是個有問必答的知識庫。他甚至淵博地解答我多年的一個困惑:臺灣有臺北、臺南、臺東、臺中,為什么沒有臺西?——“臺灣有臺西,但是沒有發展成市區,臺灣云林縣內就有一個臺西鄉。”天知道多年前,臺灣甚至有一部黑道電影叫做《臺西風云》,說的就是臺西的故事。
“那杰克你是歷史老師嗎?”我不由自主地腦補了一下他的背景。
“不是啊,我教數學。”
這句話實在有點顛覆我的三觀。當然,在知道開支援車的戴文是個鋁合金門窗制造商的時候,我已經有點適應臺灣人跳脫的身份羅生門了。
除了長達兩年的培訓和實操,即便正式開始帶隊,臺灣人還是“沒完沒了”。每天飯后,隊伍四位協會工作人員都會離奇“失蹤”半個多小時。后來才知道,帶隊期間,樂活領隊們每日都會開會。檢討當天工作缺失,交換每一個團員的狀況——是否體力不支、對行程的反饋、有哪些特殊的習慣要求等等。然后需要確認隔日行程所有細節——食宿、景點門票、路況,甚至第二天的風向……
騎行的最后一天,因為入住城區的汽車旅館,沒有公共區域給我們停車,每個團員必須把車帶到房間“同住”。當天解散前惠忠哥交代大家,第二天需要提早半小時把車子帶下樓。我這才知道,原來每天早上,樂活的工作人員都有提早半小時在幫大家檢查車輛狀況,難怪我們吃早餐的時候他們幾乎都不在餐廳。
神一樣的隊友也不能少
大概是自行車運動在臺灣真的很普及,而且已經普及了很多年。這次的行程,從領隊到隊員,平均年齡都在四五十歲,還有兩對退休的夫妻檔,這讓三十歲的我都混成小姑娘,而67歲的邱豆被大家喊作邱豆姐。
他們還特別愿意為別人“多做一件事”。
比如,問完我騎車脖子仰得酸不酸以后,會多幫忙我上手捏一陣;覺得我鞋帶扎的不規范會卷進車盤,就直接蹲下來幫我塞好;介紹說有哪家小吃味道好,會直接換衣服帶我們殺到店里買來嘗嘗;騎車騎到崩潰的時候,他們還會集體用那種特有的臺灣腔調說:“雅靜你一定可以的,你看阿嬤都騎完了!”
在臺灣,人和人之間的親密度,也因為每次都多做了這么一步,才顯得比大陸更親近一些,深入一些。這就是我們常常在臺灣覺得溫暖的原因——當所有人都比客氣多做了一件事情,你就會覺得友好了。
回到大陸以后,我每次翻墻上Facebook,都能收到幾張騎行的臺灣隊友發來的合照,惠忠哥另將一路拍的照片和視頻刻錄成了光碟一邊發布一邊等著隊員們去領。因膝蓋受傷最后兩天不得不上了支援車的大貓,在FB上和我喊話:“雅靜我好想去運動哦!”即使是打字,也帶著臺灣特有的尾音,這讓不太擅長交朋友的我,有了一種我在臺灣也有了莫逆之交的錯覺。其實也不能說是錯覺,這只是在另一種文化下騎行后,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感受。
彰化-高雄
分段環島這么騎
在臺灣,自行車環島路線(主要汽車道路)不外有135種組合方式——臺1/臺3/西濱*臺9南迴/199牡丹/外環墾丁半島*臺9/臺11/193*北濱/北宜/106/臺5/北海岸臺2。組合方法請自行計算。
但是還有第136條方式——避開主要汽車道路,花25天時間,分五段旅程,用珍珠景點串起你的2000公里臺灣島。
分段環島段落:彰化-高雄
總里程數:375公里
總路線:彰化-臺17-王功海堤-大城海堤-海墘/下山腳堤防-西螺-虎尾-北港溪自行車道-新港糖廠車道-新港車道-嘉義-嘉油鐵馬道-后壁菁寮-鹽水-北門-臺17-七股-四草-臺南安平-黃金海岸自行車道-臺17-彌陀-赤崁-橋頭-左營-蓮池潭車道-愛河車道-高雄鹽埕區-港濱車道-高雄捷運凱旋站。
童話鎮-板頭村
五彩的交趾陶覆滿整個村落,天橋下,路墻旁,鋪滿了交趾陶制的花海樹木。農舍田野中居民的小房前也時不時冒出一些交趾陶的小驚喜,小男孩信箱、墻頭創意卡通、五彩巨熊門衛,甚至一整座用交趾陶制成的公車站,絕對是喜歡拍照的女生和男文青們內心里最理想的柔軟小村莊。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臺灣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大約是清朝時期留下的曬鹽場,如今是北臺南超紅火的觀光景點。鹽田最好的攝影時間是夕陽西下時,因為行程我們大約在中午時分抵達,推著車在雪白的鹽山中間穿行,雖然沒有夕陽映襯,只要爬上鹽田邊上三層樓高的腳架往下拍,還是大片滿滿。
高雄鼓山武德殿
武德殿每周有日本師傅在此傳授劍道,和風濃郁。全館所有門外都有以稻草制作的注連繩(日本神道中用于潔凈的咒具)圍繞,屋頂垂脊和中脊端點均有鬼瓦,外墻還裝飾有代表武士道精神的箭和靶圖形水泥塑。門口正對寶錢箱的榕樹上掛滿繪馬,寫著臺灣游客祈禱平安幸福的祈愿。
成功海堤
騎行在大退潮的海堤上,左手邊是混搭科幻味兒和夢幻氣息的巨大電力風車,右邊是退潮后漫無邊際的灘涂以及海峽對岸我們的家鄉,即便你沒來,想想也是醉了。
嘉義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位于嘉義市林森西路北側的車庫園區,介于忠孝路、文化路之間,是阿里山小火車的大本營,車庫園區收藏各式火車頭與廠房設備,除了被昵稱為“黑頭仔”的蒸汽老火車頭以外,還有柴油火車頭、早年的檜木車廂、餐車等展示,是火車迷獵取鏡頭的寶地。
鹽水老街
帶隊之一的杰克和我們說起臺灣歷史,總會念叨一句“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說的是清領時期全島三大港市的盛況。這里面說的月津,即是月津港,緊鄰嘉義的邊境鹽水小鎮。里邊的鹽水老街是條實實在在、沒被胡亂開發過的正港老街。百年打鐵垱混搭文藝咖啡屋,上了年紀的老宮廟邊一輛粉紅色的四驅越野車正在做競選宣傳,據說還有吉米的畫作留在老街的墻壁上。
安平樹屋
“安平樹屋”一度被稱為“安平鬼屋”。這間屋子原為英商德記洋行的倉庫,百年間幾株榕樹在屋內肆意生長,經年累月,竟成樹吃屋奇景,加上長期無人居住,屋內樹影瞳瞳,見之森然。不過這個“建筑+自然”的奇景被藝術家發現后,幾經改造,如今已經成為臺南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紅磚木梁中,無處不在的老樹虬枝從綠意里穿刺出濃郁的歷史感,恍惚間有種柬埔寨里千年古寺的肅殺。
左營蓮池塘
蓮池塘,聽名字總有種“老奶奶練劍處”和“阿公太極寶地”的即視感。實地騎行才發現,這是個高雄人曬神仙的地方!每騎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尊拔地而起的五彩神像或神獸。大大一尊觀音騎著青龍猛然扎在池塘邊上;幾百米遠處,龍虎塔威風之余張著大嘴又有點兒呆萌;72公尺的玄天大帝手持38.8公尺七星寶劍湖邊一站,帥到沒朋友。早早日本旅游雜志就已把這里列為高雄必訪之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