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燕
自從中央加強反對“四風”以來,出現了一股擔心官員辭職的輿論,有人擔心公務員的職業會受到冷落,更有人擔心今后會出現官員的辭職潮。最近從報紙上讀到一位官員的辭職消息,覺得像這樣的辭職,應當多點幾個“贊”。
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安徽省霍山縣副縣長潘家東,兩個月前,他向六安市委組織部提出辭職,希望繼續從事醫療管理工作,最近,該申請獲得批準。據11月13日的《新安晚報》報道,如今潘家東已回到霍山縣醫院任院長,雖然還沒有時間在門診部排班,但“潘家東手術排得很多,基本上每天做一臺手術。”
當前,在壓縮官員特權、減少官員灰色收入、降低公務員超標福利的大環境里,出現這樣的官員辭職,自然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這樣的“辭官”不僅引發了網友的各種猜測,而且潘家東辭官的消息在新聞網站被轉載多次。
其實,這樣的辭官應當成為官場的新常態。一方面,這是對中國幾千年封建意識形態滋生出來的“官念”的一次沖擊。長期以來,國人都把當官視為職業的最高境界,如今有人能主動從官場退出,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景象。隨著公仆意識的培養和增強,官場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必將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為更多人的實踐;另一方面,政府治理國家固然需要專業人才參與,從醫生中選拔衛生局長,能使政府對衛生事業的管理更加切合實際,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但是,長期固化的用人機制,必然造成脫離專業一線的官員與專業發展現狀的脫節,因此只有創新人才流動機制,才能保障治國理政水平的不斷提升;其三,我們常說人各有志,只有讓官場的能進能出成為常態,才能讓每位人才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才能形成和諧社會最理想的“人盡其才”局面。
因此,不論是從改變千年的“官念”,還是從提升治國理政能力、滿足個人職業愿望而言,潘家東的辭官,都值得點贊,再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