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林
上世紀30年代末,我的母親出生在四川一個小縣城外的一戶貧困農家。外祖父和外祖母生養了四女三男七個兒女,母親為大。由于家庭貧困、子女較多,繁瑣的家務和照顧弟妹的重任過早地落在母親的身上。“長女如母”,由于生活的艱辛,長期的勞累,使母親本就瘦小的身材更顯精瘦,卻也磨練出了母親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堅強性格和勤儉節約、寬厚待人的良好品行。
1956年,在國家開發西部森林工業的宏偉浪潮中,母親幸運地被招為森工局的第一批女工。一貫的勤勞、認真和樸實,成就了她在單位上的出色工作,贏得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尊敬,多次被評為先進受到表彰。后來,母親與單位上一個同鄉的機電工喜結良緣,生育了大哥和姐姐。可就在姐姐剛滿兩歲的時候,母親的天空塌了,大哥和姐姐的父親不幸因公去世。母親一人拉扯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硬撐了幾年后,在好心人的撮合下,母親又與前夫的同事結了婚,最終又生養了我和三個兄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大家庭。
為了養育我們幾個兄弟姊妹,減輕家庭的困難,母親把大哥送回了老家,交給外祖父母代養。父親的工作繁雜,很難顧及家中事情。當時父母所在的林場處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偏遠深溝,母親除了從事林場的糧食背運工作之外,還要操持繁雜的家務。為抽出更多的時間照顧我們,母親每天早上五點就與其他背運女工一道,借著朦朧的天色走在了蜿蜒崎嶇的小路上為林場職工背運生活、生產物資,來去一趟就得三十來公里,負重近百斤,不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
在那段割資本主義尾巴的艱難歲月里,為了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供我們上學讀書,母親冒著挨揪挨批的危險,趁拾柴禾或在有月光的夜晚,悄悄的溜到離家較遠的隱蔽的荒坡上開墾土地,種上一些土豆、蘿卜、和小菜,種上一大家人的生活和希望。我很清楚的記得,在一個朦朧的月夜,母親領著姐姐和我一道去山地里收土豆,在崎嶇的山路上,瘦小的母親拄著木棍背負著百來斤重的土豆摸索著走在前面,看著母親的背影,仿佛就是一座在月光里緩慢移動的小山。當經過一道溝坎時。母親由于體力不支栽倒在地。我和姐姐急忙甩掉身上的背筐,狂奔過去扶起母親,母親臉上流著血,右手臂也受了傷,她擦了擦臉上的血跡拍掉身上的塵土對我們說:“沒事!”又硬撐著與我們一同將收獲的土豆,收獲的一點希望背回了家。
平時,母親常在我們面前提及大哥,總是掛念著他。父親主動提出并將大哥從老家農村接了回來,當時大哥初中還未畢業。母親曾多次對大哥講明家中的困難,以自己在家中排行老大過早地承擔起繁瑣的家務和照顧弟妹的體驗來開導大哥,讓弟妹能好好讀書,希望他替父母分一點憂。于是,大哥輟學了,小小的年紀就加入了母親她們的物資背運隊伍,成了一名臨時背運工。
我們幾兄妹陸續開始到離家很遠的地方上中學的時候,家庭的經濟變得更加拮據。為進一步節約開支。工作之余,母親想方設法在外攬一些額外的活以增加收入。我們不知母親從哪兒以50元錢買回一臺幾乎是報廢了的縫紉機,找了許多人才把它修理到基本上能夠使用。于是,母親一邊攬點為別人縫縫補補的活干,一邊為我們親手制作和縫補衣服。我們幾兄弟所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大的穿不了就傳給小的,盡管有些補丁,卻依然被母親侍弄得平平整整、干干凈凈。穿著這些衣服和鞋子,我們在同學們面前沒有半點羞愧,感受到的是更多的溫馨——因為那是母親用愛心為我們精心縫制的溫暖啊。就這樣,母親用她的心血與汗水滋養了我們貧瘠卻依然茁壯的童年和少年。
幾年后,在一次補員招工中,單位領導考慮到父母工作積極和家庭的困難,將大哥優先考慮招了工。后來,姐姐參加了工作,我和二弟也考上了如意的技校和中專,分配了工作,另外兩個兄弟通過參軍,轉業后也陸續找到了工作……歲月像風一樣輕飄飄地流逝,我們也都相繼長大,先后成家立業、各奔東西。
1986年父母從林區退休回到了老家,如一對孤獨的老雀,開始戀守清寂的“空巢”。不久,父親因高血壓引發其他病變,失去記憶半身癱瘓。當時,母親未告訴我們實情,獨自一人守護在父親身邊,一方面精心照料,一方面四處求醫。由于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持續的體力透支,曾一度使母親變得無比憔悴。她開始吃齋念佛,為父親祈禱,急切而虔誠地盲目求醫,以至于輕易地將一萬元錢交給了江湖騙子。一萬元,對退休金很低的父母來說,幾乎是用前半生所有的辛苦和節儉攢下的一筆大數目啊!正在用錢的節骨眼上,一大筆錢立刻化為了烏有,母親仿佛突遇晴天霹靂,幾天寢食不安,焦慮萬分,暗自垂淚。但是轉念想到過去那么多苦都吃過、那么艱難都挺過來了,如今父親在醫院等待治療,還有那么幾個天各一方的兒女……母親堅強地忍了下來,回到了醫院,回到了父親身邊,用東拼西湊的錢繳付了醫療費,卻一直未向父親提起。在父親出院一段時間后,母親才將此事告訴了我們,并還上了借款。知道這件事后,我們作子女的還好生后怕。為使父母放松心情。在我們的請求下,父母分別到我們兄弟姊妹工作的地方走了一圈。每到一處,母親都習慣干練而主動地承擔起家務。我們總是勸說她:媽,你以前為我們兄弟姊妹吃了不少苦,現在要照顧病重的父親,還為我們做家務,實在是太辛苦了,你好好歇著吧!母親只是輕輕地一笑:“習慣了,閑不住,還是有一點事做才覺得踏實,閑著也是閑著”!為了讓母親不再勞累,我們下班回到家后總是盡力攬著活干,但效果總是不佳,因為在我們上班的時候,母親已將家中一切需打理的事情基本上都打理完了。
由于父母上了年紀,在內地又生活了一段時間,難以適應高原氣候,又擔心給我們兄弟姊妹增加負擔,在各處沒呆多久,母親就又帶著父親回老家去了。
秋去冬來,母親一如既往地照顧著父親,夏日為他擦澡,冬天替他暖被,溫婉體貼,細致入微,父親的病情大有好轉,以至于許多醫生都感到驚訝。正是由于母親這種數年如一日的精心護理,才創造了父親這種長年高血壓、多次中風而半身癱瘓的老年病人能康復得這么好的奇跡……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如今已經為人父母的我們,似乎才真正讀懂“母親”這個詞的深刻內涵。清瘦弱小的母親啊,雖然跌蕩的歲月讓你的容顏日漸滄桑,但你的目光依然那么和善、淡定而安詳,你的形象在我們心中依然那么高大。我們堅信,你的目光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同尋常的光輝,這種光輝必將照耀并且溫暖我們的一生。
本欄目責任編校:周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