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劉曉明,鄢 茵(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胸外科.康復科,南昌 330006)
早期呼吸功能訓練對脊髓損傷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并發癥的影響
胡 燕a,劉曉明b,鄢 茵c(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a.骨科,b.胸外科c.康復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討早期呼吸鍛煉對脊髓損傷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128例脊髓損傷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圍術期行常規性護理;觀察組術前接受呼吸指導,圍術期再行常規性護理。對2組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術后第1s呼吸氣體的容積(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預計值百分比(FVC%)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呼吸急促、呼吸頻率改變、分泌物增加、肺活量下降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早期呼吸鍛煉能有效改善脊髓損傷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少患者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康復。
早期呼吸鍛煉; 脊髓損傷; 心理應激反應; 術后并發癥
脊髓損傷是骨科中嚴重疾病,可導致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及終身性殘疾,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手術是目前治療脊髓損傷的有效措施,但手術作為強烈的應激源,可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麻醉、手術效果及患者術后康復[2]。采用有效的干預措施緩解患者不良的情緒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有研究[3]表明,早期呼吸鍛煉有利于緩解穩定患者血壓及心率,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并發癥。本研究探討早期呼吸鍛煉對脊髓損傷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旨在更好地促進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脊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常規手術治療 。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齡19~74(43.9±5.9)歲,病程1~12(3.5±1.2)個月;損傷節段:胸部 28例,頸部 32例,腰部34例,骶骨34例。納入標準:1)經CT、X線或MRI確診為脊髓損傷;2)存在明確的外傷;3)損傷節段以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括約肌功能障礙;4)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腦卒中、腦損傷及神經系統性疾病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將12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損傷節段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并按要求實施相應護理。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圍術期行常規性護理。
觀察組術前接受呼吸指導,圍術期再行常規性護理。具體措施:1)術前教育。醫護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部疾病、是否存在慢性疾病、有沒有手術病史、有沒有合并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后對患者實施手術。術前充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向患者解析手術方案及相關問題,讓患者做好思想準備,減輕患者不安情緒。2)早期呼吸鍛煉。①腹式呼吸:指導患者行腹式呼吸,呼氣時讓橫膈膜上下移動,使得腹腔壓力增加,將臟器擠到下方,從而引起腹部膨脹,吐氣時橫膈膜會高于正常水平,進行深呼吸時,容易將肺底二氧化碳呼出,從而改善患者并發癥。②縮唇呼吸:是指采用鼻子吸氣,而呼氣時嘴呈縮唇狀以增加抵抗,慢慢呼氣。同時應指導患者吸氣時用力,呼氣時慢慢呼出氣體。3)指導患者采用擴充器增加呼吸功能:術前給患者配備并發癥擴充訓練器,訓練器上有明確的并發癥指標刻度,從而能引起患者興趣。訓練時讓患者取坐位、半臥位呼氣后口部與并發癥擴張器喉嘴,同時最大限度吸氣。每天1次,術前1周進行訓練,手術當天停止,術后3 d繼續進行訓練。訓練前由護理人員向患者解析并發癥擴充器鍛煉的意義,以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4)術前指導患者呼吸排痰:術前指導患者深呼吸用最大的胸腹力進行咳嗽,將咽喉中的分泌物排出。同時指導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上身前傾、放松兩肩、用力深呼吸后,采用胸腹力進行最大咳嗽將分泌物咳出。每天鍛煉3次,訓練前向患者解析咳嗽的意義,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負性情緒:由專業護理人員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心理焦慮狀況進行評估,HAMA、HAMD評分大于18分為陽性。2)肺功能:采用并發癥檢測儀(北京裕天醫療技術公司生產,型號:HI-101)測定各組并發癥,包括第1 s呼吸氣體的容積(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預計值百分比(FVC%)。3)記錄2組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2.1 2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2組干預后FEV1、FVC、FEV1/FVC較干預前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干預后FEV1、FVC、FEV1/FVC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nFEV1(%預計值)FVC(%預計值)FEV1/FVC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6468.12±7.3278.42±6.50*52.32±5.4366.80±4.32*61.08±4.7872.40±5.21*對照組6467.98±6.3870.98±6.41*52.78±4.6358.25±7.58*60.98±5.0267.35±5.42*t0.1894.7850.2125.1780.1255.856P0.4890.0120.7850.0080.2150.000
*P<0.05與干預前比較。
2.2 2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HAMA、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對比 分
*P<0.05與干預前比較。
2.3 2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呼吸急促、呼吸頻率改變、分泌物增加、肺活量下降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比較

組別n呼吸急促呼吸頻率改變分泌物增加肺活量下降例%例%例%例%觀察組6423.1223.1234.6923.12對照組641015.621218.751421.871218.75χ25.8858.0208.2088.020P0.0150.0050.0240.005
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產生與脊髓損傷后呼吸肌的失神經支配有關,主要呼吸肌包括肋間肌和膈肌,輔助呼吸肌包括腹肌和頸部肌肉[4]。脊髓損傷后由于呼吸肌的失神經支配使呼吸功能嚴重障礙,同時由于患者臥床咳痰能力受影響,還引起痰液的阻塞或呼吸道的梗阻,而且脊髓損傷還可伴有胸腹部的聯合損傷或嚴重腹脹,這些都導致脊髓損傷患者出現呼吸系統并發癥[5-6]。
本研究對脊髓損傷患者實施早期呼吸鍛煉,使得每位患者通過呼吸鍛煉使得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術前心理應激反應均得到改善,這表明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將有助于患者改善焦慮、抑郁情緒,有助于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有利于麻醉及手術的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FEV1、FVC、FEV1/FVC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后呼吸指導將有助于改善患者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這可能與如下原因有關:1)術前對患者胸部肌肉及膈肌進行鍛煉,將有助于患者術后咳痰及排痰,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風險[7-8]。2)術前充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向患者講述術前呼吸鍛煉的目的及意義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術前呼吸鍛煉的認識,從而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9-10]。3)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通過改變患者呼吸方式,使得腹式呼吸能更有效補充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呼吸不足。
綜上所述,早期呼吸鍛煉能有效改善脊髓損傷患者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康復。
[1] 時美芳,湯云仙,吳戴悅.創傷性脊髓損傷急性不穩定期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6):517-518.
[2] 孫薇,賀秋彥,栗曉婧.頸髓損傷床旁徒手呼吸功能訓練[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6):593-594.
[3] 韓秀慧,安林芝,安麗媛.頸脊髓損傷患者肺部功能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8):30-31.
[4] 張琪.頸髓損傷患者呼吸訓練及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4):122-123.
[5] 付紅英,李登鳳.呼吸訓練器降低頸脊髓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8):59-60.
[6] 宋志燕,程衛珍.個體化出院健康教育對高齡脊髓損傷伴肢體癱瘓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5-86.
[7] 呂衛華,衛金歧,趙君.脊髓損傷患者醫院感染常見部位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4):2909-2910.
[8] 鄧亞平.個性化呼吸護理在頸椎脊髓損傷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1):169,171.
[9] 賈燕瑞,蘇慶軍,海涌.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32-234.
[10] 李小梅.個性化護理對促進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康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36-37.
(責任編輯:羅芳)
2014-12-14
R473.6
A
1009-8194(2015)09-0082-03
10.13764/j.cnki.lcsy.2015.0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