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不久,蔣介石悍然發動全面內戰,解放戰爭由此拉開序幕。1945年8月3日,毛澤東發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文,強調對蔣介石發動內戰必須有充分準備,必須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隨后,新四軍第四師副師長韋國清率九旅北上魯南,配合兄弟部隊執行阻止國民黨軍隊沿津浦路北犯的任務。韋國清和九旅的首長率全體指戰員上書陳毅軍長,表示:“在首長指揮下,我們將不顧一切困難,不怕一切犧牲,為保衛華北的大門,支應華中,給向北犯的頑軍以堅決干脆徹底的打擊……我們一定為創造我黨我軍光榮戰績而拼命努力?!蓖?0月,北上山東之新四軍第二師四、五旅及第四師九旅于山東嶧縣附近組成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
1946年7月26日至28日,第二縱隊九旅首戰朝陽集,圓滿完成了縱隊賦予的穿插、打援,協同四旅殲滅向淮北解放區進犯之敵的任務,共殲敵六十九師九十二旅全部及六十旅一部,生俘九十二旅副旅長冼盛楷以下5000余人。陳毅司令員為此揮毫寫下“人民震怒山河動,背水奇功敵盡降”的詩句,頌揚了九旅官兵英勇善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1947年1月下旬,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九旅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團依次改為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六師十六、十七、十八團。1947年2月7日,六師與四、五師共同發起討郝(鵬舉)戰役,在隴海路東白塔埠地區殲滅敵第四十二集團軍軍部及二、四師,俘虜郝鵬舉,共殲敵6000余人。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六師在縱隊的統一指揮下,執行戰役打援任務,進行了第一次臨蒙公路運動防御,有力地鉗制了敵人,為主攻部隊全殲敵整編第七十四師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7年夏季,為進一步發展華東戰局,中央軍委對華東作戰任務作了新的調整,抽調二縱隊南下華中,會合十一、十二縱隊組成蘇北兵團,擔負華中戰場的作戰任務,變蘇北敵后為戰略進攻的側翼戰場,策應中原作戰,直接威脅國民黨京滬杭統治區。六師在膠南地區經過休整,于1948年2月17日自膠南出發,沿沭河以東,經桑園九佛山莒南向華中開進,越隴海東段敵占區,于3月14日進到蘇北阜寧以西、老黃河以南羊寨地區集結待命。
淮海戰役首戰王塘 1948年11月15日,六師十六團首戰王塘,戰斗打響不久,三營營長魯銳率領全營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經一整夜激戰,殲敵一個加強營,他卻不幸在此次激戰中犧牲。在擔任主攻的二營因搜索村西動作遲緩,未能按時發起沖擊的情況下,教導員劉建德及時調整兵力部署,冒死指揮作戰,全營官兵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全殲敵一個加強營。十六團八連被師、縱隊逐級評為“英雄連”,蘇北兵團正式授予八連“英雄連”榮譽稱號。王塘戰斗是該師在淮海戰役中打的第一仗,這場戰斗中,八連連長張春禮渾身多處負傷仍堅持完成戰斗任務,被譽為“鐵人張春禮”。1950年,第三野戰軍授予張春禮“一級人民英雄”稱號,并出席全國首屆英模大會,第三野戰軍追授魯銳“一級人民英雄”稱號。
突破長江天險 1949年元旦,毛澤東發表新年獻詞,提出向長江以南進軍的任務。中央軍委關于同意總前委渡江作戰部署的電報,其中同意4月16日起提前攻占江北及江心據點的任務。該師根據二十一軍命令,擔任渡江突擊師,在總攻前一日發起攻擊,奪取江心洲,突破主航道,從而拉開了渡江戰役的序幕。
之后,該師在二十一軍編成內主要執行和完成了渡江作戰,5月6日,該師攻克杭州蕭山。8月12日部隊渡海解放重要軍港三都岙。南下閩東北以后,協同地方政府和武裝,建立政權,建設浙南,殲滅閩東北殘敵,開辟閩東北糧源,解決浙南糧食供應問題。
解放戰爭時期,這個部隊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北上魯南保衛抗戰勝利果實,配合戰略進攻,南下華中,策應我軍中原作戰,轉戰淮海戰場,進軍浙南閩北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四年中,共殲敵4萬余人,繳獲火炮200余門,涌現出許多英雄模范這期間部隊共傷亡6400余人,其中犧牲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