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樂 梁機 賴玖鑫 李盛
摘要:總結了國內對于厚莢相思扦插技術的研究方法與結果,從影響扦插生根的內因和外因2個方面入手,詳細論述了國內對于厚莢相思扦插技術影響因素的研究。對以后的實驗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并對厚莢相思的扦插工作帶來的社會效應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厚莢相思;扦插;研究進展;展望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12-03
1、引言
厚莢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又名粗果相思,屬于含羞草科金合歡屬,是熱帶的常綠喬木,原產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濕潤熱帶地區,適合生長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根系發達,具有根瘤,可以進行固氮作用,能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態氮從而改良土壤。厚莢相思具有速生、干形較直、耐干旱瘠薄和抗逆性強等特點,是一種多功能的速生用材樹種。1985年厚莫相思從澳大利亞引人我國,經種源試驗和樹木改良已在華南地區推廣,至今成為新興熱帶人工林造林樹種,是速生豐產優質的紙漿用材樹種。厚莢相思的嫩芽可以用來治愈跌打損傷,樹根可以用來作染料,其樹皮也是優良的栲膠原料。厚莢相思具有如此多的優良特性,已經成為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良用材林樹種和綠化樹種。總之厚莢相思兼備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良樹種。
厚莢相思種皮堅硬,外層裹有蠟質,不易吸水膨脹,未經處理的種子,發芽不整齊,發芽期長達2~3個月,有的甚至半年后還有發芽。其種子繁殖具有一定的分化性,樹形、生長量、抗性、纖維含量等性狀表現差異大,開發利用受到約束。這些制約著厚莢相思的利用與發展,而用優良的厚莢相思林木的枝條用來扦插繁殖形成的苗木可以較好地保持其母株優良的性狀,這樣既解決了苗木緊缺從而抑制其發展的現狀,也提高了目前厚莢相思的優良種的發展,進而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國內厚莢相思扦插技術研究進展
2.1 研究方法與結果
陳青度、李小梅以厚莢相思的萌條作插穗,用1/3火燒土加2/3黃心土作為基質,蘸上自配的IBD 2#多效生根粉,直接插入育苗容器育苗,苗床用塑料薄膜拱棚加蓋遮光度為60%的黑網加以調節控制溫濕度及光照,在基質和插穗上不消毒、定期淋澆1‰的復合肥水的情況下,厚莢相思的成活率為78.9%。
方鎮坤用正交實驗設計研究對厚莢相思扦插繁殖的影響。結果表明:嫩枝使用450 mg/kg ABT 1#+450 mg/kg IBA生根率高,生根數多;100%紅心土對于厚莢相思的生根率、生根數、生根長度以及苗高4個指標都優于其它基質;四季都適合厚莢相思的扦插,其中以4~6月扦插生根率最高,達92.63%,以1~3月扦插生根率較低為76.17%。
林玉斌通過對厚莢相思扦插育苗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以河沙、黃心土和草木灰的混合基質相對于以面粉沙為基質的成活率、成苗率以及抽梢高度分別提高了10%、12.4%、31.79%;從1年生厚莢相思母樹上分別采集下部、中部和上部的穗條進行對比,中部穗條扦插成活率最高為65.0%;從1年生厚莢相思母樹上采集中部穗條,分別用質量分數為不同的吲哚丁酸處理3h后,扦插在河沙、草木灰和黃心土混合的基質上,結果顯示其質量分數控制在1.0×10-4~1.5×10-4可以提高抽穗的成活率。
周傳明等用厚莢相思良友單株組培苗作為采穗母株,以不同的基質與不同的生長調節劑處理進行扦插實驗。結果表明:黃心土扦插生根效果最好,以NAA處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其中以800 mg/L的NAA效果最好,在試驗的扦插對比發現7月份扦插的效果明顯優于9月份。
方福鐘進行厚莢相思的扦插育苗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以河沙、草木灰和黃心土混合基質相對于河沙基質與黃心土基質能大幅度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成苗率以及加快插穗的生長;應用母株中部穗條扦插其成活率最高,達81.1%;以1年生厚莢相思母樹上中部穗條,分別用不同濃度的IAA處理3h后,扦插在河沙、草木灰和黃心土混合基質容器中,顯示100~300rag/k的IAA最為合適,最能增加插穗的成活率。
2.2 對扦插影響因素的研究
厚莢相思的扦插繁殖技術在我國研究不是很全面,但是通過對扦插成活的影響因素的各種實驗,現在已經找到能較好地提高扦插成活率的方法,其扦插試驗中都獲得了成功。扦插繁殖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如樹種遺傳特性、氣候條件、穗條的生理狀態、基質、生根劑的應用、扦插方法與管理及實際工作經驗等。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部因素有:扦插母樹的年齡、采穗的位置、扦插的季節、插穗的類型和插穗的大小等。外部因素有:插條的處理、插床的基質、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
2.2.1 對內部因素的研究
(1)母株年齡。許多樹種的扦插繁殖都存在著年齡效應,就是隨著樹齡的增加,不僅幼齡時扦插生根的能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根系的質量下降,進而影響無性系的生長勢。通常老齡的母株的插穗比幼齡的母樹的插穗生根更加困難,也就是說母株的年齡越大其生根率越低。
陳青度等和周傳明等都選用優良家系苗木建立采穗圃,定植3~5個月后進行截干,1~2月后取萌芽條作插穗。林玉斌和方福鐘扦插材料選取1年生的厚莢相思枝條,方鎮坤選取2年生厚莢相思枝條。這些都屬于幼齡的枝條,具有較強的扦插生根能力。
為了提高扦插的生根率,我們要進行老樹復幼,老樹復幼后生長出的萌芽枝一般都表現出幼年的特性,使用這些萌芽枝作插穗,其生根力往往比普通枝要強很多。
(2)插穗位置。一般情況下,生根能力最好的是生長在樹干的遠胚端的萌芽條,其次是樹干上部的萌芽條,而生根能力最差的是樹冠上部的側枝。植株不同位置的插穗其生根率不同,同一植株的中下部枝條的生根率比其上部枝條要好;在同一枝條上,先端的枝條比其基部枝條具有更高的扦插成活率。林玉斌和方福鐘實驗以及方鎮坤以正交試驗表明以母株中下部穗條扦插其成活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