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周作橋
輸油臂作為原油碼頭的一種特殊的輸油設備,文章統計了某原油碼頭半年來輸油臂的故障情況,歸納出輸油臂故障的幾種形式,具體分析了各種故障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避免輸油臂故障的防范措施。
某原油碼頭共有4 臺RC16DEQ-30/22.4 船用輸油臂,經過調查統計,2012 年1~6 月份,在接卸作業期間,輸油臂共發生故障15 次,故障停機時間累計達36h,嚴重影響碼頭的接卸作業,形成不必要的油輪滯期,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15 次故障現象中,主密封滲漏8 次,故障停機時間為16h;內外臂展開角一級報警4 次,故障停機時間為10h;水平越位一次報警1 次,故障停機時間為4h;緊急脫離裝置(Emergency Release System.ERS)動作1 次,故障停機時間為4h;快速液壓接頭密封滲漏1 次,故障停機時間為2h。
經過對失效的主密封圈進行測量、分析,認為:主密封圈原骨架為不銹鋼材質,因不銹鋼材質物性決定,不銹鋼骨架耐腐蝕,但彈性較小,密封圈骨架在受擠壓變形后回彈量不足,從而發生原油滲漏。
進、出線口密封老化或密封不嚴密,雨水及潮濕空氣就會從進、出線口進入接線盒內,當積水在24VDC 限位開關接線端子上形成短路,開關由常開狀態變為閉合狀態,造成閉路誤報警。
輸油臂運行時,受原油流動沖擊、震動,頂絲容易出現松動,裝置下推桿對蝶閥的閥板失去自鎖作用,推桿在重力作用下,切斷剪切銷,并推動凸輪轉動,船、臂兩側蝶閥關閉,則抱箍打開,導致緊急裝置誤動作。
改進主密封圈骨架材料:把密封圈鋼骨架不銹鋼更換為高碳鋼材料,提高了密封圈骨架彈性;
增大主密封圈的預壓量:主密封圈密封處厚度增加1mm 預壓量,使壓縮量達到3mm,提高了密封效果;
修改輸油臂操作規程:原規程中的抽空作業會產生負壓,負壓會破壞主密封骨架的彈力,當雜質進入密封面,會破壞密封面,造成主密封滲漏;因此修改規程為為“輸油臂停止作業后,關閉輸油臂根部陸域方向的閥門,開啟輸油臂三維接頭處的真空破壞器,然后啟動螺桿泵,進行抽空作業”。
改進輸油臂限位接線盒進線方式:接線盒進線口全部向下安裝,并擰緊進口接頭密封螺帽,防止雨水、露水及潮濕空氣等進入接線盒內。
改進輸油臂定位銷的固定方式:在下推桿鉆孔,將原頂絲改為剪切銷,解決頂絲易松動問題;
保留復位銷:輸油臂接船后不拆除油缸上、下推桿聯接的復位銷,依靠油缸的實現機械自鎖。開啟輸油臂液壓分站內緊急脫離裝置液壓管路閥門,保持緊急脫離裝置油缸壓力正常,實現液壓自鎖;
制訂剪切銷更換制度:緊急脫離裝置剪切銷每卸2 艘船必須更換;下推桿剪切銷、抱箍剪切銷每半年更換;
修改PLC 程序:取消緊急脫離裝置二級報警后自動脫離功能,改為值班人員手動操作,防止出現二級誤報警而引起的誤脫離。
2014 年度輸油臂故障次數統計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輸油臂仍然出現主密封故障,但其故障次數大大降低,年度降幅為75%,且停機時間降至為0;其他故障次數與停機時間均降至為0,效果明顯。
輸油臂故障原因比較復雜,在查找故障原因時,要根據輸油臂的故障表現形式、部位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從輸油臂本體、液壓系統、電氣系統及運行狀態多方面考慮。輸油臂本體如繩輪系統、旋轉彎頭等狀況;液壓系統電磁閥、蓄能器、油泵等工作狀況;電氣控制系統如輸油臂PLC 模塊、工作情況;運行狀態如船泵及輸油管線壓力、流量、溫度、振動、聲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