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
摘要:指出了開展林糧間作,在解決景東山區群眾當前生產生活需要、取得近期效益的同時,也改善了泡核桃種植地塊的土壤條件,達到泡核桃撫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時,泡核桃林糧間作為擴大泡核桃種植面積提供了土地資源依托,解決了農林爭地的矛盾。開展林糧間作,以短養長,主副結合,是景東泡核桃種植產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林糧間作;土壤條件;農林爭地;種植產業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65-02
1、林糧間作對泡核桃生長發育的促進作用
開展泡核桃林糧間作,可以解決農、林爭地,改善泡核桃生長的土壤條件,提高泡核桃種植管水平,促進泡核桃種植產業的發展。
1.1 改善泡核桃生長的土壤條件
實行林糧間作,在農作物翻耕、松土、除草、施肥和灌水的同時,改善了泡核桃生長的土壤條件。核桃樹喜肥,只有在各種養分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和結果,否則,會形成“小老樹”,或連年枯梢,不能形成產量。要根據核桃的需肥量施肥。一般情況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可促進核桃生長、發育和結果。種植農作物過程中,在為農作物施肥中,同時也為泡核桃樹施了肥;如果間作豆科農作物,還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肥含量;農作物的根、莖、葉腐爛后增加了土壤有機物質含量,同時疏松了土壤,改善了泡核桃的生長條件,促進了泡核桃的生長。根據太忠鎮林業服務中心2011年對泡核桃經濟林的普查資料,太忠鎮泡核桃種植面積16971.9畝,進行林糧間作的8270.4畝泡核桃樹勢旺盛,掛果樹坐果多。而未進行林糧間作的8701.5畝泡核桃造林地塊,泡核桃長勢較差,掛果樹坐果少。以葉家坡村丫口小組陳汝德、羅應兵2戶管理情況說明。2戶農戶于2008年種植,陳汝德戶種植面積5畝,種植在家里的耕地內,栽入53株泡核桃樹,一直種植農作物,套種小麥、玉米等,2012年調查,保存率為100%,泡核桃平均高2.1m,平均根徑6cm,平均冠幅1.5m,泡核桃生長旺盛。羅應兵種植面積3畝,栽人泡核桃31株,栽后就沒有進行管理,次年成活率為68%,2009年督促該戶完成了補苗,2010年檢查成活率為56%,又督促該戶進行補苗,2011年檢查保存率為52%。2012年進行檢查,存活核桃樹10株,平均高1.5m,平均根徑4cm,平均冠幅1.1m,樹勢衰弱。
筆者2011年10月對太忠鎮葉家坡村噦么山小組吳明忠戶進行訪問調查,該戶有豐產期泡核桃樹15株,2009年以前泡核桃地一直承包給鄰居進行林糧間作,自己收獲泡核桃,泡核桃年產量在950kg左右,泡核桃果大,籽粒飽滿。2009年鄰居因為發展其他產業,不再承包該地種植糧食作物,荒蕪下來,吳明忠戶常年在外打工,僅收獲季節回來,泡核桃產量逐年降低,2010年僅收獲560kg,2011年收獲480kg,且有空癟核桃,果實也變小了。
在適宜泡核桃生長的氣候條件下,泡核桃生長發育主要依賴于立地條件的改善,泡核桃林糧間作,既疏松了土壤,同時,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從而促進泡核桃的生長發育。
1.2 間接防治了泡核桃病蟲害
在種植農作物過程中翻耕、除草,從源頭上消滅了泡核桃越冬害蟲的越冬場所,起到了防的作用;在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同時,也防治了泡核桃病蟲害。1.3為擴大泡核桃種植面積提供了土地資源依托
景東縣發展泡核桃種植產業,擴大泡核桃種植面積,需要有適宜泡核桃生長的土地資源為依托。在海拔1500~2000m區域內,為哀牢山和無量山腹坡地帶,是景東山區群眾生產生活較為集中的地段,有大量水肥條件好的坡耕地,應用林糧間作模式發展泡核桃產業,使泡核桃種植產業發展有了土地資源依托。
2、泡核桃林糧間作評價
2.1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泡核桃樹體高大,樹冠枝繁葉茂,多呈半圓形,可阻擋雨水直接沖刷地表,緩和地表徑流。其根系發達,為深根性樹種,可以固結大片土壤,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在已造的泡核桃林地內間作糧食作物,雨季集中的季節(6~10月)正是農作物生長期,可阻擋雨水直接沖刷地表,緩和地表徑流,并不造成生態破壞。而在耕地內培育泡核桃,有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
大力發展核桃經濟林的種植,不但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可為景東縣創造明顯的生態效益和風景觀光效應。該縣的核桃基本上是種植在海拔1500~2000m之間的腹坡地帶,而海拔在2000m以上的地區基本屬于該縣的國家級哀牢山和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核桃基地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擴寬了兩山保護區過渡地帶和緩沖地帶的綠色林帶,促進了景東生態經濟協調快速發展。
2.2 對當前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林糧間作改善了泡核桃生長條件,促進了泡核桃的生長。泡核桃培育周期長,栽培一般需要10年才可產生效益。從泡核桃撫育管理角度看,實行林糧間作,在農作物翻耕、施肥、灌水的同時,代替了對泡核桃林的中耕撫育,節省了勞動力等的投入;從農業生產角度看,開展林糧間作,增加了耕作面積,提高了山區土地利用率,從而達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綜合利用目的。
林糧間作發展核桃種植產業,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景東縣是個典型的山區縣,“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全縣已有13個鄉鎮,135個村,1467個村民小組的4萬戶農戶,12萬人在種植核桃。在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還增加了全縣農村人口的就業機會。
3、結語
針對當前景東縣山區發展現狀,走林糧間作的路子發展泡核桃產業符合山區實際。林糧間作發展泡核桃產業,節省了泡核桃撫育管理的勞力投入,促進了泡核桃生長發育;改善了當前山區糧食生產不足的現狀,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泡核桃產業發展有了土地資源依托;有利于改善山區生態環境。因此,要將林糧間作作為一項技術措施進行推廣,實現“地養核桃樹,核桃樹養人”的目的,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使山區群眾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致富之路,使泡核桃產業真正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實現泡核桃產業真正成為景東強大綠色經濟產業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