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模
摘要:指出了林業專業合作社在經營中還存在著管理協調機構不順暢,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組織運行不規范,利益分配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提出了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規模效益,規范化管理,科學運作;提高林業專業組織化程度,促進營造林規模化、專業化、節約化生產;積極實施項目扶持政策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林業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林業產業;元陽縣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66-03
1、引言
林業專業合作社是在集體林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基礎上,同類林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同類林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相互性經濟組織。其主要任務是:對外為社員銷售、加工、運輸、儲藏林產品,對內為社員采購林業生產資料和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是提高林業組織化程度,推動分散經營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轉變,為林農服務的最主要的載體,是林業科技推廣最重要的載體,是落實強林惠農政策最重要的平臺,也是構建現代林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基石。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對鞏固林業改革成果、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元陽縣2007年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至2010年10月省林改工作總結表彰會后,基本完成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主要工作從明晰產權、落實經營自主權逐步轉移到林地林權流轉、林權抵押貸款、林業專業合作社組織發展等林業配套改革工作。元陽縣積極開展林業經營方式的改革,因勢利導組建了各種各類型的林業專業合作社26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在林業生產中所面臨的技術缺乏、資金短缺,市場對接難等問題,但由于林業專業合作社起步晚,發展不平衡、不規范,總體進展緩慢,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因此,積極探索促進林業專業合作社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對策,對推進元陽縣林業林權配套改革具有積極作用。
2、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2007年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以來,面對林業發展的新形勢,元陽縣按照“政府引導、自愿聯合、政企分開、民主管理、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開展林業經營方式的探索,重點抓好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目前,元陽縣已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26個,人社人員1800多戶,注冊資金4000多萬元,經營林地面積3.85萬畝,帶動農戶近3萬戶,其生產經營涵蓋了種苗生產、植樹造林、林下種植、林產品加工銷售等業務,涉及核桃、油茶、草果、杉木、其他綜合化等多個林產業。其經營模式以生產型、生產服務型和產銷型為主;生產服務型合作社是由合作社向社員和農戶提供種植管理技術,并執行統一技術標準,產品由合作社按約定的保底價回收。產銷型合作社則由合作社建立品牌,對產品統一包裝和銷售,其形式有“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基地+外資+農戶”等,如元陽縣新城振興草果協會、石頭寨杉木林基地、川宜聯社、紅河中丹橡膠實業有限公司、元陽縣文治天然橡膠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政府“統”不了、部門“包”不了、農戶“辦”不了或“辦起來不合算”的難題,有效地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接的交易費用大和風險成本高的問題,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果產生重要作用。在林業節約發展和商品對接市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在林業生產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為建設“生態建設強縣”注入了新的活力。
3、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1 管理協調機制不順暢
林農專業合作社的登記管理在工商部門。業務管理牽涉林業、農業、稅務、國土、銀行、供銷聯社等部門,涉及范圍很廣,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協調機制不順暢,而且各部門對林業專業合作社的地位、作用等認識不到位,管理上缺乏主動性,致使國家的相關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3.2 經營不善,效益低
全縣26家林農專業合作社中,從規模上看,社員數在100戶以上的有2個,合作社吸納和帶動社員的能力低下。從經營收益看,有凈收益的合作社只有6個,其余的合作社目前尚無收益。從農戶意識上看,大部分林農對林業專業合作社的實際意義不太了解,習慣了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缺乏組織起來規模發展的認識;從經營方式上看,一些專業合作社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組織、經營、管理的好方式,還是以前生產合作社的“大鍋飯”形式;有的合作社更是為了套取國家扶持項目資金,“等、靠、要”,沒有開展實際意義上的任何經營活動。
3.3 組織運行不規范,利益分配不公
全縣林農專業合作社雖然都擬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會等組織機構,但絕大多數林農合作社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不規范,經營上難以做到真正的民主管理。部分合作社則不按照章程履行職責,未真正為社員謀利和服務,社員沒有得到法律確認、權益沒有得到保障。個別實力雄厚的牽頭人為達到“一股獨大”的目的,進行變相操作,弄虛作假,在實際利益分配中,不進行利潤再分配,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建立利益共同體。
3.4 缺乏專業人才,管理水平不高
有的林業專業合作社缺乏牽頭人,組織管理者大部分專業水平不高,市場觀念不強,缺乏生產經營和管理經驗,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效益,特別在技術引進、經營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局限大,制約了林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4、對策與建議
4.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4.1.1 提高認識,健全組織機構
當前,我國林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繪制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確保生態安全、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培育和壯大林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林業生產要素潛能。創建新型林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推動現代林業發展的核心和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是提高林業組織化程度,推動分散經營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轉變,為林農服務的最主要的載體,是林業科技推廣最重要的載體,是落實強林惠農政策最重要的平臺,也是構建現代林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基石。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對鞏固林業改革成果、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endprint
為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成立由分管林業的副縣長為組長,林業、農業、財政、金融、稅務、工商、供銷聯社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由林業局牽頭,負責具體的日常事務工作。
4.1.2 加強部門協調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林業局要主動加強與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科技、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更大的支持,確保各項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實到位。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支持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就是支持“三農”的觀念,結合自己業務工作職能,全力以赴做好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積極落實好國家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用地和林產品運輸優惠政策以及金融信貸等服務,部門之間不要相互推諉,為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建設創造良好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4.1.3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廣互聯網等媒體,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群眾,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意義、作用,用成功典型合作社和擴社方案宣傳,使廣大林農理解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的組建程序、基本條件和要求、組織保障、措施,調動林農組建和發展壯大林業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
4.2 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建立網絡信臺充分發揮林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股份合作、家庭林場、農民經紀人隊伍、涉林企業等林業性服務組織的生力軍作用,大力開展有害生物防治、動植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林木采伐、林權流轉、資源評估等方面的生產性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鼓勵支持高等科研院所與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標投標等方式,引導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為林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務。開展“專家進社”、“輔導員聯系社”送服務行動,擴大林農專業合作社規模,通過提升合作社在信息、技術、林地流轉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及引導合作社通過標準化生產、建設無公害生產基地、實施品牌化經營、加強林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提升合作社在產品市場競爭中的能力,鼓勵合作社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營銷模式和發展“社隊聯營”等,提升合作社的市場營銷能力,不斷發展壯大林業專業合作社實力,帶動更多的農戶和基地。以農戶得實惠為目的,不斷提高合作效益,讓社員通過參加合作社獲得更多實惠。注重林業品牌建設,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加強產品營銷能力,擴大合作社的影響力、提升品牌、提高競爭力,取得規模效益。
4.3 精心組織,積極推進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林業局要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為契機,緊緊圍繞林業改革發展現狀和工作實際,研究制定本縣具體實施意見,并組織實施。健全工作指導體系,確定機構和人員專門負責指導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構建長效工作機制。深入調查研究,不斷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新措施、新辦法,及時總結經驗,研究解決推進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建設工作水平。推動示范社建設,按照“實行部門聯合評定示范社機制,分級建立示范社名錄”的要求,做好示范社評定工作,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結合縣實際,圍繞速生豐產林、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景觀利用、苗木花卉、特色馴養繁殖等林產品生產及加工、銷售,打造一批有品牌、效益好的林業領軍社、重點社、典型示范社,建設服務體系。加強培訓,設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人才庫,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建設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立健全輔導員聯系合作社制度。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工作,不斷提升合作組織素質,使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發展壯大,為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出積極貢獻。
4.4 強化措施,不斷落實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政策
林業局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鼓勵農民興辦林業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場、家庭林場、林業協會等多元化、多類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重點支持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林下經濟、造林綠化、森林撫育、苗木花卉、經濟林、加工儲藏、流通運輸、市場營銷、生產經營、信息平臺建設等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引導林業專業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與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與聯合,積極探索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聯社。林業局積極協調工商管理等有關部門,明確設立林業專業合作社登記,并在林業專業合作社聯社登記管理辦法上有新突破。加強政策落實,把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林業局主動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科技、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更大的支持,確保各項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實到位。因地制宜,不斷增加對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扶持資金,加大對林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森林防火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支持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增強發展能力。積極探索建立涉林項目與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廣泛對接的長效機制,安排部分財政投資項目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林業專業合作組織。逐步擴大造林綠化、森林撫育、林木培育種植、山區綜合開發、林業科技推廣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由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承擔的規模。對示范社建設鮮活林產品倉儲物流設施、興辦林產品加工業給予補助。引導國家補助項目形成的資產移交合作社管護,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項目資產管護機制。全面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享受國家規定的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其他涉農經濟活動相應的稅收優惠”的法律規定,進一步研究支持林農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在信用評定基礎上對示范社開展聯合授信,予以林業貼息貸款,規范林業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促進規范化建設,抓緊研究制定有關林業專業合作社的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積極創造條件,啟動實施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信息化建設工程試點,推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標準化建設。引導農民開展森林產品、林下經濟產品認證,綠色、有機、無公害、地理標志產品的“三品一標”建設,推進品牌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