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遠明
摘要:指出了隨著我國林業的不斷發展,目前這個階段已經可以通過營林技術的科學使用來實現森林病蟲害的治理目標。營林技術如果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便可以提高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不斷促進我國林業發展,先進的營林技術非常重要。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做了分析,并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策略也作了闡述,此外,還分析了林業的營林技術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逐步提高實現我國林業生物控制水平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營林技術;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69-02
1、引言
為防治森林病蟲害,相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質資源,通過一些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營地技術取決于害蟲與疾病的發生,而通過對營林技術科學的使用可以實現防控林業害蟲的目的。它不僅能促進林木速生豐產,而且是一種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方法。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營林技術改變昆蟲的發育和繁殖的條件,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可以改變類型和森林昆蟲和其他生物的組合,使該害蟲的天敵增加;還可以直接殺死害蟲,大大降低被破壞樹木的數量;可以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相關樹木的損失。它是“預防性治療”的重要手段,也是綜合防治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內容。當前我國已經改進營林技術,且起到了防治森林害蟲的明顯效果。
2、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發生原因分析
林業害蟲主要是指能夠影響森林,樹木和樹木種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并引發林業的疾病,造成嚴重損失的昆蟲,害蟲。《中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提出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相關策略,其后對這一政策進行了調整,以“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這種政策其實是堅持科學發展觀,通過林業生產各個環節來展開病蟲害防治工作,由防治政策向預防政策轉移。其中,科學的預防和控制,能夠準確把握住有效的控制害蟲的發生時間,通過相關的規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和實踐。對于相對突出的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來促進實施。至于促進健康,必須牢固樹立健康觀念,采取綜合措施,以實現森林健康為目標。森林健康是使森林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和維持系統穩定性的能力,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也能夠最大化的實現生態和社會效益。
中國是世界上森林中發生病蟲害頗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可能有超過i00種病蟲害。近年來,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也在增加,造成了近千億元損失。僅在廣東省,每年發生各種森林病害和蟲害約290000hm2,其中:森林蟲害約240000hm2,病害約4000hm2,鼠害約40000hm2。可以說,森林病蟲害是森林被害的主要因素,是“隱形殺手”。目前,廣東省發生的病蟲害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人的,有的是廣東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馬尾松毛蟲、竹蝗、松材線蟲、松突園蚧、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
隨著全球貿易和旅游業的發展,外來森林病蟲害侵襲變得更加嚴重。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至少有外來入侵植物380種,每年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近1000億美元,可以說生物入侵是一個破壞森林,破壞生態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
3、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意義分析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及植物檢疫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生物控制的方法,物理控制的方法,人力控制的方法,都能提高造林的等價性。同時提高造林技術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措施,應貫穿在整個森林的生產過程。提高營林技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對不同品種和密度的抗病蟲害能力進行生物技術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②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適地適樹;③營造混交林,避免單一品種,實行科學造林;④嚴格造林苗木檢疫,預防病蟲害的發生;⑤選擇良種壯苗上山造林,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抗病能力;⑥合理采伐林,保護森林植被促進多層次的植被生長,改善林下衛生條件。
實踐證明,上述措施,可以保證植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蟲能力,增加昆蟲和鳥類等天敵,提高森林對病蟲害控制能力。同時,適當的修剪,施肥,澆水,除草,松土等撫育措施可以提高森林對病蟲害的抗性,這些都是營林技術對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4、營林技術對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
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主體,在環境保護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森林的過量采伐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全球森林資源的減少,使一些珍稀物種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保護森林資源需要完善我國林業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強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
4.1 轉變觀念,建立創新的控制策略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控制必須建立“健康森林”、“森林健康”的新概念,實現以下新的變化:治療預防;由臨時為主轉變為永久性的控制策略;防治管理,項目治理轉型的防治;防治技術,從化學控制轉變為生物控制。
4.2 要積極加強預防,促進林木健康生長
森林病蟲害防治和完整的森林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辯證關系,根據現代生態學理論,通過以森林控制技術為基礎,以森林植物檢疫和生物防治為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森林群落在發展過程中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因素,比如病害和蟲害,增加森林健康成長的有利因素,促進樹木的健康成長。
4.3 營造混交林,促進良好森林環境的形成
人工造林應混交,混交森林凋落物層可以形成腐殖質層,而且它很容易分解。此外昆蟲種類較多,一些昆蟲盡管對樹木的破壞小,補充宿主卻是某些寄生性天敵,它能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植物病蟲害的控制或抑制。因此,人工造林技術應該適用于樹的各種育種措施,加強對物種的抵抗能力。同時,也應選擇適當的樹,適宜種源的種類,盡可能地引進外來物種的發展。在混交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混交方法(針葉和闊混、針葉和針葉,喬木和灌木,灌木和灌木等混交模式)。
4.4 堅持封山育林,提高森林的保護性能
封山育林是減少森林植被被人為和家畜破壞,通過補植套種促其逐漸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通過人為手段,排除人為的干擾和破壞,利用天然下種或樹木萌芽更新和人工促進植被恢復的再生方法。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逐步增加森林的抗性,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森林的保護性能的重要途徑。
4.5 保護有益昆蟲,抑制害蟲的發生和傳播
在森林中生存著大量的寄生蜂、捕食性昆蟲、鳥類和其它有益生物,它們在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和繁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護這些有益生物。
此外還可以逐步改造純林為混交林,引入一些符合其生活條件的食蟲鳥類,增加害蟲的天敵,以減少害蟲的數量和病蟲害發生頻率。
5、小結
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森林病害蟲給林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對我國的林業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有大量的資源,森林資源居世界前列,最近幾年,森林病蟲害問題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做好,營林技術很重要,通過營林技術可以提高林木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只有不斷提高林業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病蟲害發生危害問題,促進中國林業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