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萍
摘要:指出了大姚縣以核桃為主要產業,但是近幾年來,適宜核桃種植的地塊已應栽盡栽,為彌補不適宜核桃種植地塊的空白及核桃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的不足,為達到林地的最大利用和實現以短養長的目的,通過大姚縣原有花椒種植(面積5.6萬畝)及2012年大規模種植(面積15.7萬畝)實踐證明,大姚縣立地條件適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花椒種植,群眾種植花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因此,花椒即將成為繼核桃之后的又一新興產業。
關鍵詞:大姚縣花椒產業;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S5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81-03
1、引言
大姚縣委、縣政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培植多元化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切實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針對大姚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農業縣,山高箐深,大部分鄉鎮較為適宜種植花椒,而且品質優良的實際,定下了把花椒產業建成楚雄州10縣市花椒特色經濟林基地縣和產業大縣的目標,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抓好“四群”教育工作為契機,到2011年全縣已有花椒種植面積5.6萬畝,326萬多株,產量多達620t,產值達2000萬元,為變自然優勢為產業優勢,變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培強壯大花椒這一優勢特色產業,把花椒培植成為繼核桃產業之后的又一促農增收的大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市場化經營”的方式,努力把花椒產業發展成為大姚今后最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
2、大姚縣的基本情況
大姚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山區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1.7%,山區經濟的發展優勢在“山”,花椒是一種香料作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適應性強、分布廣,房前屋后、地頭地角、山坡陡地、低次林改造等都可栽種,發展花椒是山區經濟發展的好出路,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很高的經濟價值。2012年按照《大姚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花椒產業發展意見》的精神,結合實際,整合全縣資源優勢,在2600~2800m海拔段坡地和1800m的低熱河谷地段坡地重點發展花椒產業。通過年初調查規劃,全縣可種植花椒面積40萬畝。對2011年底的5.6萬畝及2012年發展的15.7萬畝花椒實施有效管理的同時,計劃2013年種植花椒15萬畝,其中,發展花椒嫁接苗8萬畝以上,使全縣花椒面積達到40萬畝以上,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縣花椒產值超過16億元,農民人均出售花椒收入超過6000元。
3、培強做大花椒產業的必要
3.1 提高農村經濟收益、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
花椒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適生范圍廣,生態效益顯著。大力發展花椒,能夠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花椒產業發展規劃區大都集中分布在大姚縣的鐵鎖鄉、三臺鄉、三岔河鄉,灣碧鄉。同時,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對于鞏固和擴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對廣大農民來講,獲得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只有把林業產業發展起來,農民才有經營山林的積極性,林業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長久鞏固。充分利用山區林地資源發展花椒,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綠化了國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山區面貌。
3.2 優化飲食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花椒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花椒籽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銅、鐵、鋅、錳、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是人們飲食生活,特別是烹制菜肴的重要佐料,同時也有著廣泛的藥用價值。隨著我國花椒產業的蓬勃發展,花椒的應用已由傳統的辛香料、食品配料發展到醫藥保健、日化、殺蟲劑、農藥等方面。目前全國整體花椒市場仍然供不應求,且95%都用于食用,花椒的深加工和出口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因此,市場潛力很大,短期內出現供大于求的可能性不大,完全可以放心投資基地的建設。最近兩年利用花椒籽榨油的企業也越來越多,花椒嫩葉還可以作為蔬菜食用,花椒真可謂全身都是寶。國內約有1/3的人口喜食花椒,按4.3億人計算,每人每月食用25g,全國每年對花椒的需求量在13萬t左右,而目前全國花椒的總產量在6~7萬t左右,市場缺口大,供不應求,花椒的市場價格也高居不下,每公斤在15元左右,仍屬賣方市場。花椒藥用價值高,其性辛熱,有消食解脹、健脾強胃、止咳化痰、強風除濕、活血通絡等功效,是醫藥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據市場調查,目前國內調味品生產企業年需花椒在5000萬t以上,醫藥化工年需花椒籽油在10萬t以上。因此,大力發展花椒產業,提供品質優良的花椒供應市場,滿足國人對花椒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國民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4、花椒產業發展的對策
4.1 抓落實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花椒富民為方針,以基地建設、市場建設、品牌建設、企業建設、科研建設為重點,以科技促發展,向管理要效益,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健全體系,強勢推進,努力實現花椒基地建設規模化、生產技術標準化、企業加工現代化、產品經營品牌化的產業發展目標。要充分發揮已成立了的花椒產業組織其協調和管理工作組的積極作用,村民代表和致富能手的帶頭作用。同時,從花椒種植地塊規劃、面積的落實、育苗、苗木調供、移栽及中耕管理等都做到有專人管理。
4.2 抓宣傳發動
結合“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縣新農村指導員、鄉村干部深入村組,組織宣傳發動群眾,深入農戶家中算成本、算收入賬,為他們發展家庭經濟提一些意見和建議,統一思想。為強勢推進花椒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大姚縣花椒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群眾利用低次林改造和房前屋后大力發展,規定誰種植誰所有,可以繼承;力爭整合各方資金,做到建一片,鞏固一片,發揮效益一片,力爭每年種植花椒10萬畝以上。
4.3 抓科技強化技術支撐體系
由協會來運作,農業、林業等科技部門參與,建立花椒種植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對花椒產業發展中的品種改良、品質退化防治技術和核桃樹等林下作物多樣性配置技術進行研究。為使花椒速生豐產,強化科技措施,要求統一按照“六個一”栽培技術標準進行種植,即:一塊適宜花椒種植的好地;一個大塘,規格是60cm×60cm×60cm;一擔農家肥,塘內應放農家肥或鈣鎂磷肥等作底肥;一棵壯苗,苗高不低于60cm;一塊地膜,地膜覆蓋;澆一次定根水。為花椒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不斷提升花椒種植科技水平。同時,為做到典型引路,建設示范基地,在廣泛引導群眾種植的基礎上,推進三岔河鄉、鐵鎖鄉、灣碧鄉萬畝花椒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有效地促進花椒產業的發展。endprint
4.4 抓服務
縣委、縣政府下發了關于花椒產業發展的規劃、意見和考核獎懲辦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還聘請省林科院專家為縣、鄉、村干部職工和種植大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編印6萬本《花椒栽培管理技術》發放到全縣農戶手中,讓花椒產業發展做到“村有土專家、戶有明白人”。在花椒產業發展中,始終以服務為重點,2012年在三臺鄉的吾普吾么、黃家灣、多底河、過拉地等村委會建立了4個育苗點,購進了優質的花椒種子,由鄉政府統一育袋苗40萬株,交給村組移植成活后,再由村組交給農戶管護。并強化了農業、林業等科技部門的作用,技術人員經常深入到育苗點和移栽地塊,指導培訓農民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等技術。同時,設專人把好苗木質量、調供采購花椒苗,方便了群眾。
4.5 抓項目、籌措資金
結合退耕還林的陡坡地治理項目及縣財政配套了相應項目經費。屬于陡坡地治理項目的每畝花椒補足300元,另外的每畝花椒補助農戶50元,基本上可解決農戶花椒苗。制定花椒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大姚縣引進了2家育花椒苗企業,加上縣內的育苗戶育的苗,基本能解決該縣的需苗量。
5、花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5.1 種植地塊分散、規模化程度低
核桃產業發展在大姚縣歷史悠久,在1700~2700m海拔所有空地都種植了核桃,只有海拔2700~2800m之間和海拔1600m的低熱河谷的零星地塊可種植花椒,因此地塊比較分散,形不成規模,上百畝連片的面積都比較少。
5.2 基礎設施薄弱
近年來,雖然縣委縣政府、鄉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大姚縣山區山高坡陡箐深,水在低處、林地在高處,境內的3條河主要用于發電,大部分旱地和花椒都得靠箐水和天降雨。特別是連續3年干旱,箐水逐漸減少,在提高科技種植水平和推廣無公害化生產設施方面還比較薄弱,制約了花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花椒樹耐旱而不耐寒,特別是春季萌芽后,對低溫更敏感,在-3~-2℃就會凍死新梢及花序,農民俗稱“霜殺”,輕者造成減產,重者造成絕收。
5.3 起步晚,效益未凸現,群眾認識不足
花椒產業起步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未凸現,群眾對花椒產業認識不足。一是管理粗放,花椒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由于花椒種植地塊比較分散,給技術指導和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傳統的管理方法制約著產業的發展,不修枝或修枝技術不規范,花椒采收后主要是依靠陽光自然曬干,遇到下雨,影響花椒品質。二是還未成立花椒協會,通過協會來運作。三是信息和網絡建設還較滯后。
6、對發展壯大花椒產業的建議
6.1 加強基地建設,不斷擴大種植規模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機制,圍繞縣政府“綠色產業富民”發展戰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指導思想,加大投入,發展花椒種植達到40萬畝以上,產值16億元以上。
6.2 加強信息網絡的建設,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拓寬銷售渠道,按照營銷網絡化、產銷一體化的農產品營銷理念,充分發揮花椒協會的紐帶作用,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管理、銷售、信息服務網絡,為群眾及時提供生產技術、市場行情、產品供求等信息。各鄉鎮要組建鄉級花椒產業協會、花椒技術協會;各鄉鎮在組建鄉鎮級花椒協會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導和支持村委會組建花椒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之間、合作社之間、協會與合作社之間要相互配合,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為花椒產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支持。對發展花椒種植的村、社,加強對農民栽培技術的培訓和指導,采取聽講座、發放栽培技術資料、現場指導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花椒的品種改良技術、品質退化防治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林下作物多樣性配置技術的研究,不斷提升種植科技水平,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
6.3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花椒進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招商引資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建立產品深加工廠,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如加工成花椒粉、食用花椒油,花椒精、保鮮花椒,花椒籽油等系列產品。通過產品深加工,增加花椒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