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兆晴 曹玲
摘要:指出了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優秀的教師應該擁有愛的情懷,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生必須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
關鍵詞:教育;師愛;愛的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334-02
1、引言
近年來,我們從電視網絡上屢屢看到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的新聞報道,這讓社會大眾痛心疾首,讓老師們羞愧萬分。他們配稱為“老師”嗎?他們應當給孩子播種愛的種子的時候,卻給孩子留下了暴力的陰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教師更應愛學生,施愛于學生,這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不愛學生、不懂得如何愛的教師自然沒有資格做教師。教師應讓學生在教育中享受到愛,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2、教師心中有愛
教育需要愛,愛就是最好的教育,這正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愛護學生,把學生當做朋友知己,從平等的角度關愛他們。就像是面對幼兒園的小朋友時,老師蹲下跟他們說話一樣,讓學生感覺老師和他是平等的,他們愿意跟你說說心里話。老師如果“居高臨下”和學生交流,無形中給了學生壓力,當然不愿意說出心里活了。當然這需要老師具備給學生創造愛的環境的能力。當學生找到你,并且跟你傾訴:老師,我很郁悶,很糾結……這個時候,老師做的就是: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同身受”。他們會覺得找到了“知音”,愿意和老師分擔和分享。這和對學生嘮嘮叨叨、長篇大論教育一番后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有些老師專業水平很高,可以說為了教好學生他們“嘔心瀝血”,但是對學生沒有愛,不知道學生的需求,也不理學生的訴求,這樣“埋頭苦干”的老師值得推崇嗎?所以,老師只有學會聽,學生才愿意講,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啟發。在贏得了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愛的同時,促使他們樂于接受你對他(她)的教導,從而達到師生關系健康發展的目的。
教師們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回味與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時光,體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所必須付出的感情,從事教育這份事業,有愛心,有責任心,這些都是必須有的情感。當學生在畢業臨別時跟你舉杯感恩,你聽到學生對你這樣的評價:為人師表。那一刻就像是一股清風吹過我的耳邊,又像是洪亮的鐘聲在我耳邊敲響。這句話將是從事教師職業的行動指南也是未來前進的動力。
教師心中有愛,它將發揮出神奇的力量,這是父母所不能企及的力量。教師對學生的非血緣關系的愛既普通又神圣,是廣義的,它來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深切關心和期望。讓教育呼喚出人性的根本——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3、教師表達愛的方式
教師除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必須對愛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學會用正確的表達師愛的方式,為良好師生關系的發展創造很好的環境氛圍。這既是優秀的教師道德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能力。那老師們如何做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呢?
3.1 讓愛無處不在
愛融合于師生實際的交往中。一個教師只有心中充滿愛,才可能讓學生向往善良、親近善良。當學生在談起他的學校和老師的時候是刻骨銘心的鼓勵還是痛苦呢?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將給他的學生帶來怎樣的傷害,有的甚至是終身的……那么,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中,老師對學生真誠的微笑、贊賞都會使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向上。反之那些鄙視、厭惡、輕蔑的態度會損傷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當你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睡覺,哪怕問他:是不是生病了?這也會使學生感到“羞愧”,比起一番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意識到他自己的錯誤。當學生對老師產生誤解或是批評老師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有什么地方做錯了嗎?而不是對學生一番訓斥,以此來表達你的“憤怒”,樹立你的“威信”,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在教育學生,這就是“教育”。
3.2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愛不等同于溺愛,也不是對學生的缺點或錯誤以“微笑”置之。“教不嚴,師之惰”。不能對問題聽之任之,否則后患無窮。糾正錯誤,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只會讓問題更糟糕。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對事不對人,錯的地方一定要指出來,但也要肯定優點。有些教師采用三明治式的談話方式:肯定優點一指出缺點一提出希望,這是非常可取的一種談話方式,學生易于接受。面對學生還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情景教育,如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愛的教育。曾經有位學生突患白血病,卻因家境貧寒無錢治療。老師和學生發起了愛的傳遞號召,大家不辭辛勞去超市、廣場組織捐款。教師和學生在愛的活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使師生的人格得到升華。教師既完善了自身素質,又在愛的活動中提升了自身價值,做到教學相長,而學生也被激發出無限的潛能,心中充滿愛,健康、陽光。
4、教師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首先需要教師調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態,以博愛積極的心胸履行教師應盡的教育職責。我們送走了一批學生又迎來了新一批的學生,我們驕傲了還是失望了?面對流動的學生,我們更要調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等待教育的學生。教師,也是普通人,會有情緒的低潮,出現情感的失落。每當這個時候,可能會以消極的情緒低調、敷衍塞責地應對自己的工作。但是,在理解了教師的愛、注重愛的表達后,作為教師就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積極陽光地展示自己的魅力,履行教師的職責。學生有煩惱的時候,他會向他信任的老師傾訴,老師們也應該適當宣泄“苦悶”。遇到難題或委屈時,可以和一位你信賴的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交流,談心訴苦,尋求解脫的方法,使壓抑的心情得到緩解。筆者曾經因為教授中職學生的課而“惱”,因為學生不喜歡上課,只知道沉迷于“低頭族”的生活中。想一想對學生發怒,于生不利,所以不時咨詢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尋找有效的“教學藥方”,以找到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的方法,也緩解自己的心情。老師在學生面前“萎靡頹廢”、“一蹶不振”,怎么能做學生的榜樣呢。
5、結語
巴特曾言: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愛是一份信任。贊許、期待、信任,會讓學生感覺如沐春風、艷陽高照。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各具特色的潛能,然后挖掘它們,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從而把他們自身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算達到了教育的良好效果。愛是一種理解。當有學生來找你“聊天”的時候,就是他們信任你,需要你支持的時候。教師需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有的失誤與困惑,支持他們、寬容他們,讓他們重新揚起前進的風帆。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做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教師一輩子應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讓學生在教育中享受到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