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嬌,王春玲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基礎護理學(簡稱“基護”)是護理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其中實訓課程占課時的50%以上,所涵蓋的護理技能是臨床各科護理的基礎,一直以來深受護理專業師生的重視。在基護實訓課程教學中強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職護生具有年齡小、實踐經驗欠缺、語言表達能力差的特點,長久以來,在基護實訓操作中如何滲透溝通能力培養一直是教學難點。2014年,我院基護教研組針對中職護生特征,設計實施了標準化溝通教學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以我院2013級中職護生為研究對象,選擇一個班級為實驗班(護生51名),一個班級為對照班(護生54名)。兩班各有男生3人,其余均為女生,年齡14~16歲,初中起點。兩班在年齡、性別、家庭背景、學習成績上無明顯差異,由同一教師授課,實驗安排、考核標準相同。實驗班在基護實訓操作中加入標準化溝通訓練,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
實訓課程開課前,由教研組教師集中討論,選擇出需要與患者互動的基護操作,設計適用該操作的病例,并針對病例設計對話。對話要求簡潔明了,能夠體現該項操作特點與注意事項,符合臨床實際。在上課前將病例和對話交給護生,要求其熟悉病例,熟練掌握對話內容。實訓課上,先由教師示教,強調對話內容,然后督促護生進行小組練習,結合提前掌握的對話內容,分角色演示案例。
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班護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標準化溝通訓練的意見和感受。同時對兩班護生進行操作考核,并采用SPSS 13.0軟件對考核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實驗班對標準化溝通訓練的看法。結果顯示,護生對該教學方法滿意度較高,認為能夠提高溝通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見表1)。

表1 實驗班對標準化溝通訓練的評價[n(%)]
(2)運用t檢驗比較兩班操作考核成績。結果顯示,兩班成績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中實驗班成績優于對照班(見表2)。
表2 兩班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班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班別 人數 平均成績實驗班對照班P 51 54 82.36±0.36 74.25±1.21<0.05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更加關注人的社會性,這就要求護士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溝通能力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有效溝通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中職護生在技能操作練習時,即使設定情景進行角色扮演,仍然難以進入角色,溝通往往限于“你好”“再見”等基本詞匯,甚至常常做“啞巴”護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擇了幾項需要溝通的技術操作,設計劇本,編寫對話,一字一句教護生練習,循序漸進地學習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并鼓勵護生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更好地體會護患角色,培養愛傷觀念。
標準化溝通是對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深化,它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模式,調動護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護生實驗興趣,加深對護理知識的理解,使護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2]。設計劇本時,教師著重強調注意事項和操作要點,使護生在溝通交流的同時強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操作練習時分小組進行,每個人分配不同的角色,進行不同的對話。團隊練習能夠使護生認識到一項操作的完成需要團隊的合作,無形中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總之,標準化溝通是情景教學法的進一步深化,是針對中職護生特點設計的,能夠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培養護生溝通交流能力。同時,能夠提高護生人文素質,培養團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