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云
(山丹縣人民醫院,甘肅 張掖 734100)
職業認同是用特定的工作條件去刻畫一個職業團體特征的心理變量[1],也指個體認為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還是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2]。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不僅關系到我國醫療事業的推進,也對社會衛生事業的和諧發展具有一定影響。我國自古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說法,說明醫護職業社會地位較高,受人尊敬。但是,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及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醫患矛盾逐漸顯露。近幾年社會對醫護工作者的諸多負面評價以及多起暴力襲醫事件,對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水平產生影響,如何看待醫護職業、如何保持對醫護職業的情感和意志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同時,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以及近期“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西部發展成為了當前的熱門話題。本研究以西部G省Z地區6所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對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為改善醫院管理、提升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提供依據。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訪談法,于2015年1、2月以隨機抽樣方式對G省Z地區6所公立醫院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現狀進行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202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7.0%。同時,從6所被調查醫院中隨機抽取醫護工作者各5名進行訪談,共訪談30名醫護人員。
本研究以與醫生職業認同相近的職業認同量表為基礎,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調整、補充了部分條目。問卷經信度與效度檢驗,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02,表明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同時,問卷經過多名專家單盲獨立鑒定,認為調查項目能夠較好地反映本研究所要調查的問題,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可以作為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調查的正式問卷。
問卷從6個維度(職業認識、情感、技能、期望、意志、價值觀)來調查,包含34道題。前12題涉及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包括年齡、職稱、工作時間、工資待遇等;后22題涉及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情況,各維度包含3~4道題。題目答案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形態,計分 1、2、3、4、5分,分數越高表示職業認同程度越高(反向題要變為正向題再進行計分),并運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最后,對醫護工作者進行訪談。根據實際情況對訪談題目進行調整,對訪談內容進行筆錄,與每位醫護工作者訪談時間為20~30分鐘。
本研究調查對象男性占44.2%,女性占55.8%;醫生占57.1%,護士占42.9%;年齡≤30歲占34.2%,31~40歲占28.6%,41~50歲占26.5%,>50歲占10.7%;專科學歷占56.7%,本科及以上學歷占43.4%;初級職稱占42.3%,中級職稱占47.4%,副高級職稱占10.2%;每周工作時間<50 h占50.0%,≥50 h占50.0%;月收入<3 000元占50.5%,≥3 000元占49.5%。
本研究認為,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包括職業認識、職業情感、職業期望、職業意志、職業價值觀以及職業技能6個方面。其中職業認識是指醫護工作者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性質、功能、意義等的認識;職業情感是指醫護工作者對所從事職業是否喜歡、在職業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是積極還是消極;職業期望是指醫護工作者對于自己能否在職業活動中取得成就、能否成為優秀醫護工作者的期望;職業意志是指醫護工作者對于當前從事的職業及當前工作環境的意志水平,是與其工作調動傾向和離開自身職業傾向相背離的方面;職業價值觀是指醫護工作者對于從事職業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是金錢、地位、榮譽還是實現自我價值等的認識;職業技能是指醫護工作者對于自己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與病患溝通等方面水平高低的感知。了解醫護工作者對所從事職業的認識、情感、價值觀、期望、技能及意志,就能夠全面把握其職業認同程度。
從表1可以看出,在最高分為5分的標準下,G省Z地區公立醫院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較高(M=3.701 3)。其中職業期望、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維度得分較高,其次是職業認識、職業情感維度,而職業意志維度得分相對較低,說明醫護工作者可能出現職業倦怠,有離職意向。調查對象職業期望維度得分最高,說明醫護工作者普遍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優秀的醫護人員,希望在職業活動中取得一定成就。

表1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得分(分)
將平均分4~5分作為高認同組,2分<平均分<4分作為一般認同組,平均分1~2分作為低認同組。從表2可以看出,全體醫護工作者有2.6%屬于高認同組,64.8%屬于一般認同組,32.7%屬于低認同組。由此可見,G省Z地區公立醫院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總體水平較高,大部分醫護工作者較認同自身職業。

表2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分層表
從表3可以看出,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分層中,高認同組在職業情感、認識、價值觀、期望、技能、意志6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一般認同組和低認同組。

表3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分層均值(分)
2.3.1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年齡差異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年齡的方差分析(見表4),結果表明:不同年齡醫護工作者職業意志維度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其他維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年齡>50歲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最高,年齡≤30歲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最低。

表4 不同年齡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得分(分)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LSD事后多重比較(見表5),可以看出:(1)在職業情感因素上,年齡≤30歲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41~50歲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數據表明,年齡≤30歲醫護工作者與31~40歲、41~50歲醫護工作者職業情感維度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2)在職業認識因素上,年齡>50歲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41~50歲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3)在職業期望因素上,41~50歲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年齡≤30歲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4)在職業價值觀因素上,41~50歲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年齡≤30歲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5)在職業技能因素上,41~50歲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年齡≤30歲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醫護工作者需要實踐鍛煉才能達到較高水平。(6)在職業意志因素上,年齡>50歲醫護工作者與其他年齡段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年齡段醫護工作者離職意向較強。

表5 不同年齡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方差分析與LSD多重比較結果
2.3.2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學歷差異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學歷的方差分析(見表6),結果表明:不同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情感、職業期望維度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其他維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專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學歷醫護工作者,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LSD事后多重比較(見表7),可以看出:(1)在職業情感因素上,大專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本科及以上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2)在職業認識因素上,本科及以上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說明學歷越高,醫護工作者對自身職業的認識水平越高。(3)在職業期望因素上,大專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期望維度與其他學歷醫護工作者存在顯著性差異。(4)在職業價值觀因素上,本科及以上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5)在職業技能因素上,學歷越高則醫護水平、技能越高。(6)在職業意志因素上,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其他學歷醫護工作者離職意向較高。

表6 不同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得分(分)

表7 不同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方差分析與LSD多重比較結果
2.3.3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的職稱差異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職稱的方差分析(見表8),結果表明:不同職稱醫護工作者的職業期望、職業技能、職業意志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其他因素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醫護工作者;護士職稱越高認同程度越低,醫生職稱越高認同程度越高。

表8 不同職稱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得分(分)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LSD事后多重比較(見表9),可以看出:(1)在職業情感因素上,護士認同程度最高,主管護士認同程度最低,兩者得分具有顯著性差異。(2)在職業認識因素上,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認同程度最高,主管護士認同程度最低。(3)在職業期望因素上,主治醫師認同程度最高,護士認同程度最低。護士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醫護工作者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4)在職業價值觀因素上,副主任醫師認同程度最高,主管護士認同程度最低,兩者得分具有顯著性差異。(5)在職業技能因素上,主治醫師認同程度最高。(6)在職業意志因素上,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其他職稱醫護工作者離職意向較強。

表9 不同職稱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方差分析與LSD多重比較結果
2.3.4 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工資待遇差異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工資待遇的方差分析(見表10),結果表明:不同工資待遇醫護工作者的職業情感、職業認識、職業意志維度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其他維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醫護工作者,工資3 001~4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最低。
對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進行LSD事后多重比較(見表11),可以看出:(1)在職業情感因素上,工資>5 000元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工資3 001~4 000元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且與工資≤2 000元、2 001~3 000元醫護工作者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2)在職業認識因素上,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3 001~4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與除工資4 001~5 000元以外的其他級別醫護工作者得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3)在職業期望因素上,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2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低。(4)在職業價值觀因素上,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且與其他醫護工作者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5)在職業技能因素上,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認同程度最高,且與工資≤2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6)在職業意志因素上,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水平較高,與其他醫護工作者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1不同工資待遇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情況及各因素方差分析與LSD多重比較結果
(1)G省Z地區公立醫院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總體水平較高(M=3.701 3)。
(2)人口學變量不同,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不同。
①不同年齡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具有差異性。其中年齡>50歲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年齡醫護工作者,≤30歲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最低,隨著年齡增加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提高。
②不同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具有差異性。其中大專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學歷醫護工作者,中專及以下學歷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最低,并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學歷越高職業認同程度越高。
③不同職稱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具有差異性。其中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職稱醫護工作者;護士職稱越高認同程度越低,而醫生職稱越高認同程度越高。調查結果顯示,醫生與護士職業認同問卷得分沒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并不能斷定醫生職業認同程度高于護士。
④不同工資待遇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具有差異性。其中工資>5 000元的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程度高于其他醫護工作者。
⑤其他人口學變量,如每周工作時間、婚姻情況、醫院等級、醫院所在地等方面,醫護工作者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為了解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我們對部分醫護工作者進行了訪談,受訪的30名醫護工作者年齡26~55歲,醫生、護士各15名。受訪結果顯示,影響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差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3.2.1 工作量太大 在訪談中,醫護工作者普遍反映對自身工作比較喜歡,但由于工作量較大而逐漸產生了厭倦情緒。“醫生太辛苦,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還要隨傳隨到,24小時待命”“只要進了醫院,就是一輩子辛苦”“我是一名護士,沒有周末,還有夜班,三班倒真是受不了,特別累,時間一長就厭煩了,職業倦怠了。”同時,受訪的醫護工作者表示,工作量大小并不是完全指單位安排的工作量,醫護工作的性質就是要終身學習,大部分醫護工作者在下班后還要進行醫學知識補充,這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因為醫學發展非常迅速,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3.2.2 醫患關系緊張 在訪談中,大部分醫護工作者都提到了影響自身職業認同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緊張的醫患關系。“我們在醫院工作的人壓力都非常大,這種壓力并不是說醫學素養不夠、診治技能差,我們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壓力主要來自和病人之間的關系。”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甚至發生了多起襲醫事件,這導致部分醫護工作者對自身職業認同程度降低。“有一些病患誤解了醫護工作這個職業,覺得我們什么病癥都可以治好,這是不現實的想法”“我覺得在醫院工作,不論醫生還是護士,都是非常高尚的職業,我們也盡職盡責地幫助病患解除痛苦,但病患來醫院本來就帶著消極情緒,有時候不太理解我們的工作性質。”
職業認同高的個體所具有的與職業相關的積極情感能夠幫助其克服對惡劣工作條件的不滿,會阻礙其離職意向,還有助于同事間合作[3]。因此,保持并提高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對我國醫療事業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發現,大部分醫護工作者認為醫護職業風險大、責任重,在日常診治、護理中經常會面臨一些突發狀況。因此,應關注醫護工作者生存狀態,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維護醫護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借助大眾傳媒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良好的醫護工作者職業形象,突出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無私奉獻精神,提高公眾對醫護工作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增強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程度。
工作量是影響醫護工作者職業認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適當減少醫護工作者工作量。可以通過合理安排工作量,制定適宜的輪班制度、崗位制度等來降低醫護工作者工作強度,減輕醫護工作者負擔。研究還顯示較高的待遇能夠有效帶動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水平,應適當提高醫護工作者工資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獎勵機制,切實提升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醫護工作者剛入職時職業認同水平較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認同水平逐漸下降。因此,需積極關注醫護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如心理疏導活動、文娛健身活動、聯誼活動等為醫護工作者減壓。管理者要主動關心醫護工作者,對產生職業倦怠的醫護工作者予以理解。同時,緊張的醫患關系已經影響到醫護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水平,積極改善醫患關系是提高其職業認同水平的有效措施。可以定期舉辦相關活動,邀請病人及其家屬參加,改變其對醫護工作的觀念,建立和諧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