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菁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較為常見的手段之一,然而冠心病患者多為老年人,這就使得其在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時,極易發生心血管事件,同時周圍血管出現高危性病變、并發癥的幾率亦較高,術后患者可出現較多嚴重并發癥,因此給予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有著顯著的臨床意義[1]。本研究對176例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176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88例,觀察組中男54例,女34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2.35±3.67)歲;基礎疾病:不穩定型心絞痛20例,穩定型心絞痛15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4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壓病12例,其他慢性疾病9例;參考組中男52例,女36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4.18±4.12)歲;基礎疾病:不穩定型心絞痛22例,穩定型心絞痛14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5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壓病13例,其他慢性疾病8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參考組患者常規術后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干預:(1)尿潴留預防。為保證患者能夠順利排尿,術前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指導,使其能夠熟練的在床上排尿,男性患者可采用側位排尿,同時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床上排尿的必要性,幫助其克服羞澀、緊張等情緒,從而有效預防并發癥。(2)血管并發癥。對于大劑量抗凝藥、術程較長患者,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盡量延長觀察及壓迫時間,手術后4 h內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滲血現象,醫護人員需要觸摸患者腹壁、大腿根部、手臂周圍是否出現增粗、發硬現象;觀察患者皮膚內是否有出血點,并對其牙齦是否出血、大小便顏色、鼻出血情況進行觀察;對于較小的皮下血腫,無需給予患者特殊治療,患者此時多無需進行特殊治療,可自行吸收;對于血腫較大患者,血管無雜音患者,術后24~48 h內患者需要加壓包扎,股動脈穿刺后8 h應該用沙袋壓迫。(3)造影劑相關腎病。術中應該盡量減少造影劑的使用,手術前、手術后給予患者充分水化,從而刺激造影劑排泄。對于已經存在糖尿病、腎功能損害患者在,盡量選擇等滲造影劑,同時減少術中使用量,術中患者盡量減少腎毒性藥物及重復造影的使用。(4)迷走神經反射。通過多種方法使患者了解手術方法、必要性、注意事項、過程及安全性等,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告知患者術前不易過飽進食。手術后鼓勵患者進食,少量多次飲水,預防胃腸道突然誘發迷走神經反射及低血糖反應等;對于排尿難度較大患者盡早誘導排尿,在誘導無效后及時導尿,避免擴張刺激壓力感受器、膀胱過度充盈等,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為了預防迷走神經反射,在拔管前可先給予患者局部麻醉,拔管后采用繃帶對傷口包扎,掌握適當松緊,尤其是在對男性患者進行包扎時,需要繃帶對睪丸造成壓迫,進而引起疼痛,使得患者出現迷走神經反射,保證輸液管管路通暢。若出現迷走神經反射,則立即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鹽液等,維持有效的循環血量;患者采取去枕平臥方式,頭部略微偏向單側,同時接受低流量氧氣吸入[2]。(5)造影劑不良反應。患者經過造影劑治療后,可出現面色潮紅、全身發熱、心慌、嘔吐惡心、喉頭水腫、胸悶等嚴重不良反應,為預防上述并發癥的發生,術前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過敏史進行綜合評估,對于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改善及糾正,嚴格控制血糖、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進肝腎、血壓功能的改善,術中給予患者非離子型造影劑,操作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操作水平,術中盡量減少造影劑用量,鼓勵患者手術后多飲水,然而不能出現腹脹[3]。(6)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中,醫護人員需要注意術側手臂制動,盡量減少活動,從而減少出血現象;抬高患者手術肢,需要高于心臟水平,從而促進靜脈回流,有效緩解腫脹;采用硫酸鎂等高滲藥物進行局部濕敷;對于皮膚表面有張力性水泡出現患者,則采用乙醇紗布進行覆蓋并包扎[4]。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6例和2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比較(n)
冠脈介入治療技術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受到主觀、客觀因素的影響,術后患者可出現諸多并發癥,患者康復時間明顯延長,同時生存質量顯著下降[5-6],因此盡早給予患者必要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建立完整的護理程序,在護理程序中將健康教育融入,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預防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7]。為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醫護人員需要盡早觀察是否出現尿潴留、血管并發癥、造影劑相關腎病、迷走神經反射、骨筋膜室綜合征。造影劑副作用等,并根據并發癥發生的時間、特點、規律、表現及伴隨癥狀等,盡早識別及診斷告知醫生采取針對性護理及治療措施,從而最大程度的預防并發癥[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脈介入術后給予優質預見性護理對于并發癥的預防有著重要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1] 胡永平,潘家華.造影劑腎病預防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3(16):708-709.
[2] 史沛霞,高秀華.藥物洗脫支架置入后圍手術期支架內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6):48-50.
[3] 利定建,孟麗琴,梁健.依那普利葉酸片對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16):124-126.
[4] 王璐.中藥在冠心病結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2):155-156.
[5] 顧婕,史冬梅.選擇性冠脈造影及介入治療術后皮下血腫與出血原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3):379-380.
[6] 艾慶,申強,包忠武,等.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7):108-109.
[7] 相銀,張曉.強化他汀治療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抗血小板出血風險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6):105-106.
[8] 吳詠昕,袁穎,張宏.急性心肌梗死延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J].江西醫藥,2012,47(5):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