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燕 楊勝文 王敏 申建權 陸開江
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對于高校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4],培養模式的探討成為各高校研究的熱點。為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系開展青年教師“四過關”能力培養,通過“四過關”培養,找出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完善培養方案與機制提供參考依據,現將培養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以來分配到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系4個教研室的16名青年老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預防醫學教研室3名,外總教研室2名,診斷教研室4名,中醫教研室7名,平均年齡(26.8±2.3)歲,到校工作時間(2.4±0.9)年;本科15名,碩士1名;男生11名,女生5名。
1.2 方法 對全系16名青年老師采用系部擬訂的《醫學系青年教師培養方案》、《醫學系青年教師任課資格“四過關”考核工作方案》進行培養。考核項目為“四過關”:教學課程理論考核過關、教學課程技能操作考核過關、教案書寫過關和講課過關。考核標準:教學課程理論考核成績達到90分及以上;教學課程技能操作考核達到90分及以上;教案書寫檢查考核達到80分及以上;講課考核達到80分及以上。指導教師遴選采用《醫學系關于實施青年教師培養導師制的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以教研室為單位,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的配對比為1∶1或1∶2。
1.3 考評方法 考評隊伍由系部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教學課程理論考核采用閉卷考試,組卷以選擇題和案例分析組成;技能操作考核按照各教研室的技能操作考核評分要求進行;教案書寫檢查按照統一的《教案書寫檢查考核表》進行,考核表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理論教學課堂考評按照統一的《理論教學課堂評價表》進行,評價表內容包括目標教學、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每個模塊以100分制為單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青年教師“四過關”考核情況 16名青年教師教學理論課程考核總體成績與合格標準分(90分)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t=2.177,P<0.05),但外總、診斷、預防醫學和中醫教研室青年教師在教學課程理論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與合格標準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診斷、預防醫學和中醫教研室青年教師教案書寫與合格標準(80分)比較(除外科外),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中醫青年教師講課與合格標準(80分)比較,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余教研室青年教師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 1 “四過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 1 “四過關”考核成績比較(±s,分)
注:理論和操作考核合格標準為90分;教案和講課考核合格標準為80分;aP<0.05;bP<0.01
教研室 例數 理論 操作 教案 講課外總 2 93.5±3.5 93.0±1.4 84.0±2.8 83.5±2.1診斷 4 93.5±2.5 90.9±0.9 85.0±1.2a 82.5±3.0預防醫學 3 92.0±1.0 89.0±1.0 88.5±2.3a 83.3±4.2中醫 7 89.9±3.1 90.7±3.1 90.0±2.6b 89.1±4.3b四個教研室 16 91.6±3.0a 90.7±5.6 87.7±3.3b 85.7±4.7b
2.2 指導老師對“四過關”考核的評價 見表2。

表2 13位指導教師對系部開展青年教師“四過關”考核評價情況[n(%)]
2.3 青年教師對“四過關”考核的評價 見表3。

表3 16位青年教師對系部開展“四過關”考核評價情況[n(%)]
隨著高校的迅速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突顯師資隊伍力量的不足,為充實師資隊伍,學校必然要引進大批青年教師到高校師資隊伍中來,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是各高校面臨的一大難題[5-7]。目前各高校常采用的培養模式通常只是崗前培訓和指導教師的“傳、幫、帶”,青年教師只要通過試講就能走上講臺。此模式對青年教師缺乏系統的、全方位的培養,或者說只是針對了一個點或面的提升,如側重理論教學水平培養,忽視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掌握情況,因而難以反映青年教師的真實“家底”,實際工作中整體教學能力與水平并不顯著。
本系開展青年教師“四過關”教學能力培養,要求4個教學模塊考核達到標準后教研室方可安排教學任務,考核未達標者,提出整改方案,再參加下一輪考核,暫不安排理論教學任務。本次開展的“四過關”教學能力考核,除個別剛到崗的青年教師外,多數教師均獲得系部頒發的《授課資格證書》。但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過程中本文發現還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培養:(1)建立規范的培訓制度,將青年教師培養作為長效機制來抓。(2)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在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時,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并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中。(3)學校、系部和教研室應給青年教師諸多展示平臺,經常開展如教學競賽、技能操作比賽、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等。樹立爭先創優的意識和責任意識。(4)充分發揮各級教學督導和指導教師作用。對青年教師的聽課,教學督導、指導教師可進行簡短的點評,同時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共同研究與促進,彌補青年教師教學不足,實現共同進步。(5)加強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8]。如進入教學醫院頂崗實習6~12個月,以豐富實踐經驗,升華理論知識。
[1] 陳璇.構建省屬地方高等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長效機制[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1,5(28):101-105.
[2] 黃松青.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集美大學學報,2010,11(4):17-20.
[3] 王海文.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107-108.
[4] 劉慶志,國鳳蘭.高校新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措施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9(1):141.
[5] 周愛珍,程斌,王和平.醫藥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漸進式培養模式的探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3):159-160.
[6] 李莉.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J].右江醫學,2010,38(3):361-362.
[7] 雷世鑫.談醫學專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1(9):74-75.
[8] 馮晴.臨床教師從事臨床專業實踐的必要性[J].當代醫學,2013,19(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