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享蘭
血尿在臨床中分為腎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源性血尿2種。在臨床中多種腎臟疾病或泌尿系統疾病均可導致血尿發生,因此,血尿在臨床中的誤診率非常高。胡桃夾綜合征又稱為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胡桃夾綜合征患者也會伴隨血尿癥狀,很容易與單純血尿混淆。為進一步降低單純性血尿、胡桃夾綜合征的誤診率,本研究對13例成人單純性血尿與胡桃夾綜合征的誤診、漏診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貴溪市人民醫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間13例成人單純性血尿與胡桃夾綜合征誤診、漏診患者,平均年齡(37±13)歲,男5例,女8例。患者均出現血尿狀況,且均為肉眼血尿,其中有3例患者出現腰痛癥狀,患者均無高血壓癥狀。尿常規檢查白細胞為0~5/HP,紅細胞水平增高,腎功能正常、B超檢查正常。所有患者均被誤診為單純性血尿,誤診時間最短為1 d,最長為10 d。患者均體型瘦長。
1.2 確診方式 所有患者在治療無效后均進行超聲探測檢測,經檢查確診為胡桃夾綜合征。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誤診前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并對患者的誤診、漏診情況進行整理。治療效果主要分為痊愈、有效、無效3個評價指標。痊愈:患者治療后血尿、腰痛等癥狀消失、無鏡下血尿癥狀。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仍需繼續治療。無效:患者治療前后病情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例胡桃夾綜合征患者均被誤診為單純性血尿,無漏診患者。所有患者在明確診斷后均及時調整治療方式,其治療效果如下:患者確診前治療效果均為無效,確診后治療痊愈的患者為7例(53.8%),治療有效的為5例(38.5%),治療無效的患者為1例(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確診前后治療效果比較[n(%)]
胡桃夾綜合征為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解剖形態上起自腹主動脈的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構成45°~60°夾角,左腎靜脈過此夾角流入下腔靜脈。本病的發病機理為左腎靜脈管腔受壓阻斷靜脈回流進而導致左腎靜脈壓力增高,同時由于管腔過度狹窄導致淤血積聚進而形成血尿。正常時,此夾角被腸系膜脂肪、淋巴結及腹膜等充塞,故左腎靜脈不受壓[1]。臨床中認為胡桃夾綜合征的發病與患者體位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患者體位發生劇烈變動時,椎體會出現牽拉伸展現象,而椎體過度牽拉會導致腎下垂,進而使左腎靜脈受到壓迫[2]。此外,在臥位時體內壓力值較低,立位或者坐位時患者體內的壓力就會增高,若患者在并發同時存在精索動脈曲張狀況,可能會對擠壓的靜脈進行緩解,進而降低血尿的發生率。
本病在臨床中女性的發病率要高于男性,有研究表明,兒童的發病率顯著高于成年人的發病率,本研究并未對兒童病例進行討論,但有文獻報道,成人胡桃夾綜合征患者與兒童胡桃夾綜合征患者在特征上存在一定差異[3]。成人患者在發病時多伴有靜脈曲張發生,而兒童靜脈曲張的發生率則偏低,主要是由于兩者生理解剖形態所致。且兒童發病多為青春期前的暫時情況,預后情況要比成人理想得多。此外,成人患者多伴有腎小球腎炎存在,對于此種患者來說,應該采用手術進行治療,而非采取藥物治療。由于胡桃夾綜合征在臨床中多表現為血尿、腰痛癥狀,因此,在臨床中與單純性血尿發生混淆導致誤診的病例也非常多。
本研究中共有13例胡桃夾綜合征患者出現誤診情況,且所有患者均被誤診為成人單純性血尿,無漏診患者。結果顯示,誤診后嚴重耽誤患者的治療,不僅為患者帶來身體的痛苦,也會為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由于泌尿系統疾病、其他腎臟疾病均可能導致血尿出現,因此,本病在臨床中的誤診率較高。對所有患者的誤診情況進行分析后,分析誤診以及漏診的原因可能為以下幾點:(1)胡桃夾綜合征無明顯特征變化,因此,若患者出現其他疾病或血尿癥狀較為嚴重則很容易被忽略[4]。(2)醫師臨床經驗不足,在疾病診斷時考慮問題過于狹隘,同時沒有正確區分血尿的來源,未對患者進行血尿紅細胞形態學檢查或未對紅細胞容積進行曲線分布檢查[5]。(3)未對患者進行左腎靜脈彩超檢查,尤其是對于體型瘦長、間斷性血尿、不明原因血尿的患者來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6]。若醫師在臨床中僅對患者腎臟形態進行檢查而未對患者腎臟靜脈形態進行探查則很容易導致誤診漏診狀況發生[7]。因此,醫師在臨床中要充分熟悉本病的發病特點,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意識。醫師在臨床中要對患者病史進行采集,并注意患者血尿或蛋白尿的發病規律,此外,醫師在臨床中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并對結果進行仔細分析[8]。
綜上所述,胡桃夾綜合征在臨床中很容易與單純性血尿發生混淆,出現誤診、漏診現象,因此,醫師務必要明確診斷,降低誤診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 李明新.胡桃夾綜合征和腎下垂90例臨床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2010,15(34):162-163.
[2] 何曉峰.胡桃夾綜合征與腎臟病變的臨床和實驗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2010,11(7):241-242.
[3] 鮑金娥,王萌紅.胡桃夾綜合征誤診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4(30):237-239.
[4] 張彥,牟楠楠,王惠,等.彩色超聲多普勒結合超聲造影診斷胡桃夾綜合征[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14(11):226-227.
[5] 劉震杰,李魯濱,沈來根.胡桃夾綜合征診治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2010,14(5):62-63.
[6] 張艷,吳錫蓉,羅錫惠.彩超對“胡桃夾”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中國療養醫學,2013,15(32):147-148.
[7] 陳海燕,劉娜,菅宏蘊.胡桃夾綜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3,15(32):156-157.
[8] 白繼瓊,張翥,馬繼偉,等.胡桃夾綜合征合并腎臟器質性疾病的診治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2,11(32):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