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黨員》編輯部
編者按:
重慶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總結了2014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了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這對于全市上下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乘勢而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刊推出了《新常態下的重慶機遇》,希望能為您學習貫徹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精神提供參考。
2011年8月,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機。
2014年10月,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信息:小米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僅次于三星和蘋果。
從零到第三,僅用了短短三年,小米是怎么做到的?
“小米開創了互聯網手機模式,就是將硬件、軟件和互聯網服務一體化,通過這種模式創新來改變傳統手機的成本結構,從而達到最高性價比。”IDC說。
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邁向新常態的過程,也是經濟大轉型的過程。
根據物質不滅定律和質能轉化定律,大轉型就意味著大機遇——全球產業鏈的重新調整、升級和分工,將為落后地區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成本趕超的絕佳機會。
新常態下,只要善抓機遇,你就會成為下一個“小米”。
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市委召開四屆六次全會,對新常態下如何搶抓發展機遇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變新常態為新機遇——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使命。
轉型雖痛,前有亮光。
實施五大功能區域戰略,融入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機遇
新常態下,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中央推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發展戰略。重慶實施五大功能區域戰略,是精準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現重慶在全國“一盤棋”中科學作為、大有作為的戰略選擇。
探索
2012年,鄒子玉從位于重慶市合川區的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畢業。
作為外省人,他面臨一道選擇題:是回老家找工作,還是留在合川就業?
“留合川吧!”好友王學磊勸道。
“不了。”鄒子玉搖頭。
在他眼里,合川只是個“小城”——功能配套欠缺、產業不夠強大……
這些表象,讓鄒子玉感到“合川發展空間有限”,于是,他回了老家。
但王學磊留在了合川。
2014年國慶節,鄒子玉在微信圈看到了王學磊旅行的照片。
“這是哪里?這么漂亮!”鄒子玉問。
“合川三匯鎮啊。”王學磊答。
照片中,道路縱橫交錯,商鋪人流如織……
這不是鄒子玉記憶中的合川。
究竟發生了什么?這要從2013年說起——那年,重慶制定了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合川被劃為城市發展新區——城市發展新區被賦予了重慶工業化和城鎮化主戰場的新定位。
據此,合川對城市建設作出全新布局——“一心兩區一走廊”。
“一心”即合川主城三條核心街道——重點完善功能配套,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美麗江城核心區域。
“兩區”即城市拓展區和現代產業發展區——人口和要素梯次向環繞合川主城及周邊的19個鄉鎮轉移,打造環繞主城的產業及人口聚居區。
“一走廊”為合川東部經濟走廊,包括沿華鎣山一線八個鎮——重點承接兩江新區產業配套,形成引領合川發展的新的工業集聚地。
兩年來,“一心兩區一走廊”戰略讓合川發生了美麗蝶變。
一位外地游客說:“不論是合川主城,還是周圍群星環聚的小鎮,都透露出一座新興城市的優雅和活力,如同一位翩翩紳士。”
“今天的合川真是漂亮。”鄒子玉在微信中對王學磊說。
“后悔了吧?那趕快回來啊。”王學磊調侃道。
著力點
●統籌好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促進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
●加快建設外通、內暢、互聯的交通基礎設施。對內加快完善交通網絡建設,破除各區域間的地理阻隔,對外重點打通南向大通道,暢通西向、東向通道。
●加強區域合作協作。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與周邊省市的合作,推動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進行優化配置。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機遇
新常態下,中央作出了“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的戰略部署,并輔以一系列支持政策。重慶應立足自身比較優勢,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不斷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探索
2013年3月14日,重慶長江涂裝機械廠。
兩臺雙柱升降機、一臺四軸機械手,組成自動涂膠機器人系統。
“它是個大力士,能給寬2.5米、長3.8米的玻璃涂膠。”該廠技術中心副主任李戈說。
這么大一塊玻璃,若用人工搬運,需要四個人。
“它還是個快刀手,每分鐘能涂30米。”李戈說。
若用人工,每分鐘只能涂四五米。
“售價80萬元。”李戈說。
“這么貴,有人買嗎?”
“有兩家企業連樣機都想要。”李戈哈哈一笑。
一笑之后,李戈嘴一撇:“遺憾的是,不少關鍵部件受制于人。比如電機,就要從德國進口。”
這些部件出現丁點兒毛病,都得求助于外國廠商。
“受制于人,成了我們參與機器人產業分工的大障礙。”李戈說。
有人問:“科技領域下一件大事是什么?”
比爾·蓋茨回答:“機器人。”
機器人產業正處于井噴前夜。為搶占先機,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打造全球機器人之都。
作為老工業基地,重慶制造業較發達,擁有嫁接生產機器人的基礎。高位嫁接有兩大好處:既改造提升了傳統制造業,又搶占了新興產業制高點。
想嫁接,談何容易。
“企業、科研機構都在單打獨斗,產學研嚴重脫節,所以推進緩慢。”李戈說。
2013年4月28日,璧山縣(后撤縣設區)。
一片掌聲中,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長安集團等53家單位組成。
“結成產學研聯盟,攻破技術難關。”聯盟秘書長王瑞說。
在聯盟護航下,一批企業入駐重慶兩江機器人產業園——預計2020年,重慶機器人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瞄準技術前沿,在產業升級新領域展開高位嫁接,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鏈高端攀升——這就是打造機器人產業得出的經驗。
著力點
●以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點,助推本土制造業整體水平向中高端轉型升級。
●不斷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管理模式,推動汽摩、裝備制造、建材等傳統工業向產業中高端升級。
●將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戰略引向深入,將現代市場模式、組織業態、經營方式注入農業,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效益。
●以集聚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發展。
培育發掘新增長點,打造重慶經濟增長新動力
機遇
新常態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重慶應順應這些發展趨勢,積極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長點。
探索
2014年12月18日,重慶市渝北區御景豪庭小區。
“叮咚——”門鈴響起。
“我的‘神仙水到了……”周曉麗接過快遞。
一天前,周曉麗在重慶本土跨境電商平臺“世紀購”下了訂單——兩瓶進口SK-II“神仙水”。
“昨天買的,今天就到了。”周曉麗感慨不已。
以前,周曉麗不敢網上“海淘”:“假貨太多了。”
她能邁出這一步,源于重慶推出的打造西部電子商務開放高地戰略——要打造西部電子商務開放高地,首先得解決跨境電子商務“假冒偽劣”問題。
2010年,重慶引進全球最大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美國貝寶,合作建立國際電子商務第三方認證機構——重慶國際電子商務交易認證中心。
“認證中心將對經營主體、交易商品進行認證和核查。”跨境電子商務“假冒偽劣”難題就此迎刃而解。
2011年,留學德國的李亞準備網購旗袍。
“準備學校開舞會時穿!”她想得很美。
一瀏覽,她選擇了重慶艾克沃代購網——專為留學生代購中國商品。
不料舞會過了一周,旗袍方才寄到。
“太慢了!”李亞一肚子火。
“我們也想快點,但支付結算太耗時了。”艾克沃負責人張松說,“安全也難保證,付了錢,不一定能收到貨,發了貨,不一定能收到錢。”
對此,重慶開始全力公關。
2013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將重慶確定為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首批五個試點省市之一。
“在市政府幫助下,我們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獲得跨境支付牌照的企業。”重慶易極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新翔說。
2013年9月30日,一個見證奇跡的日子——一家國內公司網購一家國外公司的商品,通過易極付將錢打到對方賬戶上。
“支付、購匯、付匯,點點鼠標就能完成,既安全又快捷。”張松說。
破解跨境支付難題,為重慶打造西部電子商務開放高地掃清了又一障礙。
著力點
●服務貿易是重慶外貿新的增長點,要抓好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渝新歐”鐵路口岸建設運行、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離跨境結算和投融資便利化等五大服務貿易專項。
●加快培育消費熱點,大力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文化旅游和信息等新興業態,引進和培育電商及關聯產業。
●以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城區等新興產業為依托,以重大工程應用為帶動,著力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新增長點。
著力擴大對外開放,爭創內陸開放高地新優勢
機遇
新常態下,國家正在構建更高層次、更多維度、更多聯動的開放格局。重慶應抓住機遇,加快擴大對內對外、向東向西開放,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推動內陸開放再上新臺階。
探索
“我買奶粉那家淘寶代購店現在不發貨了!”2012年,家住重慶市南岸區的張小莉很著急。
雖然她剛懷孕,但已開始忙著為未來的寶寶囤積進口奶粉了。
“現在不囤貨,以后寶寶要斷糧!”她說。
一些進口奶粉廠商也在重慶設有實體店——為何她不去買?
“高出代購價格30%!”張小莉說。
以前,重慶人想買“洋貨”,要么在網上“海淘”,要么親自跑到國外“掃貨”——成本之高,讓人唏噓。
“洋貨”為何成本高?
面上說,是重慶深處內陸,物流成本太高;點上講,是重慶當時尚不具備保稅通關及物流渠道體系,導致進口商品渠道少、通關慢、價格高。
如此窘境,在2014年被扭轉。
2014年10月18日,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正式開門迎客——引進國際品牌近200個,涉及10000多種商品,從服裝、箱包到珠寶、名表,再到汽車一應俱全,同時在渝中區開設了延展平臺。
交易中心開業當天,市民如潮而來,張小莉也是其中之一。
她拿著一個大提包,在交易中心到處轉悠。看到滿目進口奶粉,她笑了。
看到那些奶粉的價格,她笑得更甜了:“跟國外價格幾乎差不多!”
幾乎差不多——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重慶,是如何做到的?借助保稅港區,打造對歐貿易展示交易中心。
以前,海外商品須從東部口岸轉運到重慶,物流成本高昂;而在進入重慶前,這些商品“逢關必過”,通關時間成本也居高不下。等這些商品運到重慶時,價格已被抬升了30%以上。
現在,通過“渝新歐”等國際物流大通道,海外商品可直達重慶,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建立對歐貿易展示交易中心,利用保稅政策又規避了跨國商貿新增的成本。
這樣的成果,讓張小莉贊嘆:“重慶,開始和世界同步了。”
著力點
●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機遇,加強“渝新歐”大通道和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建設,實現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
●認真研究發揮好航空口岸、水港口岸、鐵路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和鐵路保稅物流中心等功能作用,增強對外開放綜合優勢。
●大力“引進來”“走出去”,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壯大自己。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啟重慶經濟發展新引擎
機遇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重慶應積極作為,對接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以自身改革發展實際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增強對重慶經濟發展的動力支撐。
探索
2014年的一天,重慶市北部新區“愛輪之家”輪胎超市。
“叮鈴鈴——”電話又響了。
朱戈宇拿起電話:“您好!這里是‘愛輪之家。”
“我的車爆胎了,現在能來換胎嗎?”電話里傳來急切的聲音。
“請告知您的具體位置,我們馬上趕到。”
放下電話,朱戈宇跳上載有“移動輪胎更換系統”的服務車。
半個多小時后,朱戈宇就幫車主換好了輪胎。
車主付款后,對朱戈宇連連道謝。
如此高效的輪胎更換服務,源自朱戈宇發明的“移動輪胎更換系統”。
2013年,這項專利為他創造了將近6000萬元的銷售額。
2007年,在獲得這項發明專利之初,朱戈宇就有一個計劃——以包括這項專利在內的三項專利為核心,創業發家。
夢想雖美,但現實無奈。“我沒錢。”朱戈宇說。
對“朱戈宇們”而言,資金是一道高高的門檻,阻擋了專利成果的轉化。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讓專利成果轉化為資本。
在這條突圍路徑上,重慶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2012年11月,《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的若干規定》出臺,為技術專利“資本化”鋪平了道路。
2014年9月,《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發布,確定入股獎勵、收益分成、股權獎勵、股權出售、期權獎勵、分紅獎勵等六種激勵方式。
重慶還出臺了以專利技術質押貸款的政策。
…………
政策開路,“朱戈宇們”的困境逐漸破解。
獲得“移動輪胎更換系統”發明專利后,朱戈宇以三項發明專利作價4200萬元入股,和其他四個合伙人一起創辦了“愛輪之家”輪胎超市。
著力點
●加大對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行為的培育、激勵和保障力度,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協調聯動。
●針對產業發展動向和行業成長熱點,通過專利技術孵化園、創新引導基金等方式,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大力破除技術創新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針對技術研發、融資、市場化運用等重點難點,為創新鏈各環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