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韜+張萬盈
主持人語
生態文明建設需創新作為
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GDP和一時的經濟增長;
決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為代價換取所謂的“金山銀山”;
決不能以影響未來發展為代價謀取當前增長和眼前利益;
決不能以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代價獲得表面繁榮;
決不能對當前環保突出問題束手無策、無所作為,對苗頭性問題疏忽大意、無動于衷。
…………
2014年11月6日,重慶召開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大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2014年12月22日,市委召開四屆六次全會,要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全市人民營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發展環境。
五個“決不能”提振了人們對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心,但也有人并不理解。
“重慶仍屬于欠發達地區,仍處于欠發達階段,過早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會阻礙發展進程。”
“搞搞綠化、美化環境、愛國衛生運動,不就行了,要這么嚴肅么?”
…………
其實歸根結底,是這些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還停留在“生態”層面。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從“生態”到“生態文明”,也意味著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
未來,不去適應這種變革,也就是選擇了“被動出局”。
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要有超越“生態治理”的創新思維。
“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大會上強調。
創新難么?
在風光迤邐的云南省洱海流域,當地村民常說“家有兩頭牛,抵個公務員”。
但是,兩頭牛產生的糞便污染同樣也不可小看——牛糞污染成為洱海水質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各方都陷入了焦灼中,束手無策。
可是,一家企業卻從中看到了商機。
經過系統的處理和加工,牛糞成了很好的有機肥,算下來,每頭牛每年光賣牛糞的收入可達數千元。
幾年下來,這家企業一再發展壯大、賺得盆滿缽滿。而村莊里原先隨處可見的糞水橫流情況,也悄無聲息地換了新顏。
也因此,洱海水質連續七個月達到飲用水Ⅱ類標準。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打開思路,換一個角度,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畫卷必將向我們徐徐展開。
本刊精選六個探索案例,希望能為您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