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2014年8月16日,重慶德康農牧(集團)有限公司招聘會。
“是中共黨員么?”應聘者坐定,總經理胡述剛便拋出第一個問題。
為何要問是不是黨員?
“同等條件下,黨員優先錄用。”胡述剛說。
一家非公企業為何如此重視黨員?
“我們嘗到了黨建工作給企業發展帶來的甜頭!”胡述剛回答。
而這背后,璧山區找到了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黨員作用的平臺——“新三會一課”。
“兩張皮”
2009年初,農歷春節剛過。
璧山區委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原璧山縣“兩新”工委)的同志走進重慶金冠汽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內心忐忑。
“完全沒人搭理你,人家都在忙自己的工作!”
“沒有黨委辦公室,沒有黨員活動場地……”
“七年前就已經成立了黨委,但黨組織形同虛設,難發揮作用!”
這是來金冠公司前,區非公工委的同志從街道組織委員那里了解到的情況。
盡管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現實情況還是讓人吃了一驚。
“找誰?”金冠公司一職員打電話的間隙,瞟了一眼來做工作的人。
“找你們黨委書記!”見有人搭理,一旁站了好一會兒的區非公工委的工作人員急忙回答,然后接著等。
兩分鐘后,職員打完電話甩了一句:“我們沒得黨委書記,都是干實事兒的人!”
區非公工委意料之中地吃了“閉門羹”,如此“遭遇”令人哭笑不得。
“不能再這樣下去,要找到癥結所在。”隨即,區非公工委便組織工作人員開展調研。
“黨建活動占用大量工作時間,對我們企業發展無益。”
“我們還要出一筆錢用于黨建開支,黨組織卻發揮不了作用,錢都打水漂了!”
“黨建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完全不符合我們企業的需要!”
“非公企業資產的私有性、員工的雇傭性、目標的功利性,造成了非公企業與黨建‘兩張皮現象嚴重。”調研后終于找到了原因。
于是,如何“結合”成為攻堅難題!
舊瓶新酒
在搞好結合、解決“兩張皮”的問題上,璧山區非公工委打起了“三會一課”的主意。
一段時間,“問題”“ 辦法”成了璧山區非公工委一班人內心的糾結,“調研”“ 座談”成了璧山區非公工委一班人工作的常態。
2009年8月3日,幾易其稿后,“新三會一課”制度在全區發布、執行。
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不但要傳承傳統,還要贏得企業歡迎!”璧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盧紅道出了關鍵所在。
2013年4月26日,針對“新三會一課”制度實施中收集到的意見,區非公工委又出臺文件對其進行完善。
政治理論學習會——把黨小組會、黨員大會和黨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并進行,創新學習形式,發揮凝聚人心、培養人才的作用。
黨政溝通協商會——與召開支部委員會結合,協商解決與職工利益相關、容易引發矛盾的熱點、難點問題等。
黨員獻計獻策會——與支部大會相結合,黨員帶領員工通過“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
技術創新課——利用業余黨校、職工夜校,通過邀請專家講課、觀看電教片、現場觀摩、舉行技能大賽等形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從此,“新三會一課”開始在璧山非公企業中開展起來。
2014年5月,當盧紅帶著區非公工委的同志再到企業調研黨建工作時,得到的反饋讓人欣喜。
“盧部長,‘新三會一課跟學校工作結合得很好,我們在工作上也很受啟發。”璧山陽光飛揚少兒英語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勝揚很是激動。
“盧部長,我40多歲了,還能不能申請入黨?”重慶市星級齒輪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邱前遠在德康集團參觀學習后深有感觸地問道。
化解矛盾
2014年6月初,重慶顧地塑膠電器有限公司車間。
一年一次的例行體檢結果出來后,立即在工人中引發了騷動。
“我怎么突然患了結石!”員工劉濤突然喊道,言語中透著驚慌。
“啊,我也有結石!”
…………
一時間冒出了好幾個“結石患者”。
“肯定是我們喝的水有問題。”劉濤說。
2014年初,劉濤和顧地公司大部分員工搬到了新廠區。然而,新廠區所在地水質很差。
“水很渾濁,喝到嘴里澀澀的。”不斷有員工反映情況。
直到體檢結果出來,工人們坐不住了。
于是,劉濤和幾個工人代表找到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峰。
“大家放心,我一定反映給老總,盡快幫大家解決!”張峰說道。
一個星期后,當月的黨政溝通協商會上,張峰將這一事件托出。
“馬上解決職工安全飲水問題,避免矛盾激化!”公司老總立即拍了板。
三個月后,一套凈水設備在新廠區食堂安裝到位。
“整套凈水設備,老總批了20萬余元的款項,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張峰說。
通過黨政溝通協商會,顧地公司成立了員工互助愛心會、勞動保護安全委員會,平均每年幫助員工解決各類問題12個。
同時,黨政溝通協商會和政治理論學習會在其他非公企業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
金冠公司黨政溝通協商會就修建職工宿舍問題與管理層溝通,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重慶藍黛實業有限公司黨政溝通協商會幫職工爭取福利,增強了職工的凝聚力。
重慶璧躍粉末冶金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利用午間十分鐘廣播“璧躍之聲”,提升黨員政治素養。
…………
服務發展
2014年10月30日,重慶山青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黨支部辦公室。
黨員樊英學又提交了一份建議——《關于拉索銷系列機構和工藝改造》。
這次他拿到了“合理化建議”特等獎。
“獎金2000元呢!”樊英學很興奮。
“建議可操作性強,預計實施后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上百萬元!”山青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羅偉說。
而在2013年10月,樊英學提交的《關于配重塊系列焊接工藝改造做建議》,已經付諸實施。
“將原來的電力消耗很大的‘焊接改為‘旋鉚,可提高效率70%,節約成本60%。”樊英學很有信心地說。
“一年下來,成本節約了近80萬元!”羅偉豎起了大拇指。
公司的激勵,已經使“樊英學們”鉆到了“技術眼”里。
黨員獻計獻策會實施以來,山青公司將技改的“合理化建議”與黨建結合起來,黨員和職工隨時提交建議,每季度開一次黨員獻計獻策會,每年開一次總結表彰會。
在黨員帶領下,公司上下齊動員,山青公司平均每年都會收集到40—50條操作性比較強的建議。
“其中,黨員建議占比達30%,而黨員人數占公司員工比例不到10%。”羅偉說。
通過黨員獻計獻策會,《關于刀具重復利用》《關于回收主機廠換擋導軸包裝盒》等一批技改建議得以實施,山青公司得以成功申報“重慶市市級技術中心”。
2014年底,山青公司產值突破2.5億元,而在10年前,其產值只有500萬元。
“‘新三會一課與公司發展結合緊密,真正實現了同頻共振!”羅偉說。
同頻共振
2014年10月的一天,璧山來鳳鎮新七村一家養雞場。
德康集團生產技術部黨員肖琳等五位專家正在診斷病雞,身邊圍滿了村里的養殖戶。
一旁,雞場主人56歲的黃顯富一愁莫展。
“下用藥已經三天了,還不見好轉!”黃顯富說。
兩個月前,他從德康集團購買了11000只雞苗,并與其簽訂了“公司+農戶”的協議。
“如今馬上要見效益了,卻發現幾百只雞染了病,如果治不好恐怕……”黃顯富不敢往下想。
“按什么病下的藥?”肖琳問。
“小腸球蟲病。”黃顯富說。
肖琳點了點頭,突然眉頭一皺,“是球蟲病沒錯,但病灶位置判斷錯誤,不在小腸部位,而在盲腸……”
找準位置后,肖琳對癥下藥,并繼續向周圍養殖戶普及相關知識。
三天后,藥到病除,黃顯富的一萬多只雞總算保住了。
“每只雞利潤5元左右,凈賺5萬多元呢!”黃顯富樂得合不攏嘴。
在德康集團,技術創新課開講尤為頻繁,每周一、三都要舉行。
“同時,針對簽約農戶突發性技術問題,由黨員專家帶頭下村現場授課,解決問題!”德康集團黨委組織委員曹立新說。
“黨員為企業發展作出的貢獻顯而易見!”胡述剛說。
嘗到甜頭后,德康集團黨委開始更加重視黨建工作。
2009年,德康集團黨委提出“錄用優先、提拔優先、調資優先、福利優先、晉級優先、崗位優先”為內容的“黨員六優先”制度。
2011年,德康集團黨委開始培養年輕黨員骨干團隊,如今一批“80后”黨員成為助推公司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
2007年至今,德康集團黨委積極發展黨員,黨員隊伍從最初的7人壯大到如今的107人,公司也由最初的1家企業發展到擁有34家企業的集團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