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是學生發展的催化劑,引導著數學教育的方向,調節著教師行為,改變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環境。如何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一步導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這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評價方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很大的局限性,評價內容片面、形式單調,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更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建立有助于促進學生發展、有助于教師反思的評價體系。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也就是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與對話,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問題的思考以及對數學的認識,有效的課堂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激發學生興趣,這都是有效的課堂評價語言。
1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僅僅是學習成果的甄別與選拔,也不是單一的判斷是與非,它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給予的傾向性意見。教師的評價傾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即時的調節作用。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不論是一個詞語還是一個眼神,都會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相應的行為表現。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方法
1、多邊的評價方法
在當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從雙邊對話式到多邊互動式,不僅是由老師評價學生,學生也可以評價學生,不僅是一對一的進行評價,還可以是小組內外的群體評價,不僅是真實的人物來評價,還可以是虛擬的學習伙伴來評價。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當關注評價的客體,不僅僅停留于對行為主體進行評價,還應關注群眾性的即時評價,比如傾聽者、協作者等。
課堂即時評價時教師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學習方式的滲透,而且可以通過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地評價。應指出的是,特別是批評學生,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給學生“留一點面子”,不要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個別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不應大聲地呵斥,而是一邊講課,一邊自然地走到這位同學的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輕輕地把他玩的東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2、以“提問”促進評價
以“提問”促進評價就是教師通過提問、設問或反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動他評,讓學生有評價的意識。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我們可以以反問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以設問的形式給出評價,引導學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說將錯誤當成是正確的答案進行再探究,激發使其“錯誤”與“正確”發生矛盾沖突,在沖突中發現、探究知識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現有知識與固有知識的本質區別的原動力,當學生在探究中發現了錯誤,則更有興趣去探究錯誤的原因,才會深入的展開研究,發現問題的本質,最后才會恍然大悟,此過程正是學生體悟新知的形成過程,才會更有效地建立新舊知識的連結點,有助于學生內化知識,也有助于知識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時探究中迸發的思維火花會不停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帶給學生巨大的樂趣,學生審美的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評價形式要多樣,評價語言要具體
評價的形式不要局限于語言上的呈現,還可以通過你的眼神、動作、手勢、微笑等體態語言達到評價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引進第三者評價,比如學習伙伴的語言提示,比如電腦課件的動畫效果,比如卡片評價、課堂表現記錄卡等。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評價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師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們給學生的評價必須是真實的、真誠的、真心的、具體的,不能講套話、空話、假話、大話,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學生的成績,說好話不等于絕對的鼓勵,我們應當學會直面學生出現的錯誤,適度的評價學生的表現,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讓評價語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體,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判斷,更要讓學生知道好的程度與努力的方向,千萬不要讓你含糊不清的籠統評價成為善意的謊言!
4、以“物“代評:
“給孩子兌換獎品的物質獎勵才對學生有效嗎?”我想對孩子少搞一些物質評價更好些。有些物質獎勵,對孩子有個努力的過程是很好的,但是有些老師在當堂課上有一些比如鉛筆、蘋果、學具等等這樣的物質獎勵。這個是不應該提倡的,可能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功利性。我所說的借物獎評是指借助物化的東西,給予學生一種階段性的期盼,比如有的學校實行“好卡”,它是個圓形的,一邊寫學校的名字,一邊是“好”字。每個月班主任老師和科任老師都到大隊輔導員老師那里領取規定數量的“好卡”。老師如何發給學生的呢?是上課表現好或者做作業時得到A+都會給學生一朵紅花,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決定多少紅花換一個“好卡”,比如我教數學就8朵紅花 換一個“好卡”,美術學科每周課少,就5朵紅花換一個“好卡“。學生對換取“好卡”很積極的,學生再用“好卡”到大隊部換取鉛筆、鋼筆等。有的學生儲存了幾年的“好卡”可以拍賣,換自己很喜歡的東西。
課堂上的評價一般都是瞬時評價、即興評價,它關注的是學生當前的行為表現,它所具有的效應也多是短期的,但我想我們不應該受課堂的局限,而應當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一種學習成果與階段評價、學期評價相結合,把課堂內外有機結合,不孤立任何一種評價形式,從而建立完整的、科學的評價體系,讓課堂評價也發揮它的延遲效應,讓課堂評價也成為學生一個基本信息,為學生的長效發展服務。
新課程的課堂評價提倡的是強化激勵和反饋的功能,幫助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潛能,認識自己、擁有自信。我們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走到學生的心中,以我們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我們的學生構建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引領他們在數學的天地里求知。
參考文獻
[1] 梁鏡清主編,《小學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 周玉仁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3]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理念與創新》,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