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芹
摘 要: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經濟管理學科,作為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不僅要進行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教學,更要重視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會計人員就要具備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并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而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存在著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關鍵詞:中職會計;問題;改革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為高素質的財經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作為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其目標就是培養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會計技術專業人才,經濟發展的越快,會計工作就越凸顯它的重要性。而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業務操作能力,用掌握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來提高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問題處理能力。
1 中職生的特點
好的教學方法是一定要適應學生特點的,中職學校的學生與其他普高的學生相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點,了解和掌握這些特點是制訂好教學方法的前提。
1、基礎差跟不上,沒有學習興趣。有些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因種種原因造成基礎差,到職校后,教學內容更抽象,課堂信息量大,跨度大,有些教師又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意高中教學與初中教學中知識鏈的銜接,使得學生一開始就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日積月累學習中的問題越積越多,成功的體驗越來越少,學習興趣逐漸減弱。
2、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對于一些家長來說,把學生送來,就當是托兒所,家長沒了目標,學生當然也沒有動力,既使有些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學得一技之長,將來好找個合適的工作,但是學生自己可不這么認為,他們無求知、上進的愿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沒有學習的壓力;不想上課或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后不肯花時間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做作業應付了事。
3、缺乏自信,有自卑感。受傳統的社會認同度影響,中職學生比普高學生比,優越性差,不被社會認同,因為從小到大總是落在別人的后面,因而受到家長的埋怨、教師的指責、同學的歧視,導致他們自暴自棄,形成了一種自卑的心理。
上述種種因素互相影響,導致不良循環,抓住這些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指導他們明確的學習方向,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的啟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在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會計課程的設置上,偏重理論性教學,輕視實踐性教學,兩者的課時比例相差太大,課程設置不合理。而會計學科中有關課程的實踐課時占比偏少而有的甚至沒實踐實驗課,理論知識課時偏重,勢必會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開展,這樣就不能滿足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要求。
2、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境均來自于實踐與理論的脫節。如沒有真正在企業接受過鍛煉,不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和生產流程,特別是會計專業的教師,而這樣就很難適應以強調動手能力為特征的職業教育。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普通高校的畢業學生,從學校到學校,自身就沒有參加過會計實踐,沒有在會計崗位上的實際工作經歷,動手能力較差,因此無法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3、課程教材落后。 現代化的會計管理對工作人員有很高的要求,但中職會計的教學很多都還使用的是傳統的教材,而這些教材的知識已經落后于現代經濟管理的需求,導致學生在學習現有中職會計的知識后,很難找到工作。
4、實踐技能訓練方式不正確。在會計實踐技能的訓練方式上,學校一般都采用傳統的封閉式訓練,即按著教學進度計劃進行,以教會學生怎樣理解書本知識為教學任務,偏重于書本知識的傳授。這種教學方法造成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與理解所學知識。
3 對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改進
1、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中職會計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基數的增加,教師很難做到一對一的教學輔導,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學習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學習,在中職會計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思考能力,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教師限定閱讀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同時教師加以總結引導,完成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
2、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教學培養學生的會計業務素質。會計專業是一項理論枯燥的課程,而且實際操作又在教學中占據很大的比重。所以,若要學生有興趣的投入這門課程,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的功能,使學生在信息化和多媒體中學習枯燥和系統的理論知識,并得到開展實際活動的機會。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微機房的優勢,加強學生的電算化能力,使學生掌握一系列制證,記賬等軟件應用程序和會計實務中的電算化應用問題。多媒體除培養學生的會計業務素質之外,同時它的聲畫并茂,感染力強的特點可以使呆板的教學變得多姿多彩,視聽結合,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3、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興趣。中職學生因學習基礎較差,對脫離專業的文化課不感興趣,對枯燥的教學方法感到厭煩,但他們的專業意識強,嘗試欲望和動手能力都不差。應從這一點出發,尋求解決的方法。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如組織學生去參觀企業的財會機構,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內容和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對會計有一個感性認識和概括的了解。其次,學校和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時時關注會計的狀況,不斷創新教學、教材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4、以實例創設情境。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通用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領域中廣泛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在講授過程從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實例聯系教學,營造真實的、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抓住問題和思考問題。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好奇好問的特點,設置一些問題,造成一種氣氛,是學生被新問題所吸引,讓他們一開始就帶著急需解決的問題來聽課,并誘發他們產生一種想親自去試一試,以求從中發現問題的心理狀態。例如在上課時我們可以指定幾個班干部擔任會計中一些重要角色,如出納、主管會計、采購員、銷售員、工人等,由老師擔任財務總監,設計一個實物題,點鈔當現金,輔助各種道具,各司其職開展業務,結束后看哪個同學做得最出色。這樣每次輪換角色,使學生融入到情境中,更快地把死板的會計知識學活。
我國企業會計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在改革以后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并且現在的中職學校學生素質、文化水平與從前相比都體現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整體素質較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知識,研討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存花,李飛.淺議大學會計教學改革應解決的幾個問題[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S2).
[2]葉立群.職業技術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職業教育叢書、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國家教委重點項目[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