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就有消息透露,上海正在做關于街頭表演的試點和立法準備,探索化解街頭藝人與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至馬年秋日,一支小小的街頭表演先頭部隊在靜安嘉里中心正式亮相了。按理這是一則小范疇的文化新聞,似乎無關宏旨,詎料激起不小漣漪,連京城主流媒體也加入熱議,儼然視作“文化事件”??磥怼靶☆}大做”有其道理,對于“打造溫情城市”的宏大命題而言,小股先頭部隊的嘗試只是小試牛刀,接下來,如何延伸到街頭文化、廣場文化、地鐵文化、劇場文化、商圈文化、機場文化等,自有其示范作用。
有人說,街頭藝人與街頭藝術,乃等而下之的草根藝人與草根藝術,不登大雅之堂。此言差矣。“差矣”之一,著名藝術家也會參與街頭表演,帶給觀眾以莫大驚喜。“差矣”之二,“非著名”藝術家,往往具有專業水準;“差矣”之三,不同場合,觀眾有不同“期待方向感”,他們更看重參與互動的接地氣藝術,適宜專業場所之正規表演未必更有效。就以網絡上廣為傳頌的“閃唱”而言,一群專業或非專業歌者,在商廈、在廣場、在地鐵,用突如其來的方式引吭高歌,唱的又都是耳熟能詳的時代曲,引來無數知音。這樣的“街頭藝術”,完全可以和劇場表演媲美。近日微信群里被大量轉發的“德國某超市突然熄燈,超市收銀員集體奉獻圣誕曲”,簡直就是一場行為藝術,從天而降的另類表演,讓顧客獲得猝不及防的無限驚喜,滿場都是溫情。
所謂溫情城市,說的是,城市不僅有冷冰冰的高樓大廈,更有暖呼呼的城市文化,它不是只在有限的表演場所呈現,更要在街頭隨處撞見。一座宜居的城市應該有溫情脈脈、善解人意的管理文化,對各色人群充分包容,讓各色“藝人”都能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到城市管理和公共生活中。城市的藝術氛圍,不但是軟實力的象征,也是和諧之都的保證。無處不在的藝術使人心軟化,軟化的人心遠離犯罪、暴力、冷漠和對抗。比起空洞的口號,這樣的制度化街頭景觀,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街頭藝術還是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很多藝術種類,都是在街頭藝術中繁衍出來的,滬上最有名的滑稽戲,便是源于其鼻祖——馬路說唱“小熱昏”。而有些“著名表演”,也是在街頭完成的,如當年風靡一時的街頭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它甚至起到了“鼓舞人民抗日斗志”的作用。所以其偉力不可小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街頭藝術由于高度接受市場檢驗,具有去蕪存菁、優勝劣汰的天然屬性,那份“被逼的完善”,恰恰是藝術成長的有效路徑。舞臺表演和街頭表演之間,其實有一種內在的邏輯關系,“草根”經市場的陽光雨露之后茁壯成長,一旦長成參天大樹,誰也無法阻擋其偉岸。尤其是那些“達人”,更是街頭藝術的集大成者,至于展露身手的所在是“廟堂”還是“江湖”,無足掛齒。
如今出國遠足已是家常便飯,人們普遍看到,在歐美大小城市,街頭藝術已然成為最為可圈可點的人文風景。這對于飽含“海派文化基因”的上海而言,無疑極具借鑒意義。所以這次八位街頭藝術家的“持證上崗”,只是“破冰”的第一步,一旦這些“抽樣”行走得步履穩健,便有加速發展的必要。作為國際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觀,尺度稍稍放寬一點、步子稍稍加快一點又何妨?看似散漫的街頭藝術,卻構筑了飽滿的公共信任和公共接納,因了它的存在,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才會顯得更加柔軟,城市品質和城市氣質才會顯得更加高貴。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