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京,李志剛
(石河子大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新疆兵團)成立于1954年,現有14個師,共有176個農牧團場。新疆兵團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6萬人,占總人口的 17.6%,高于全國14.3%的平均水平,國際上普遍認為,當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總人口10%的時候,說明該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可見,新疆兵團人口老齡化面臨嚴峻的形勢。2008年底,北京市相關部門提出了“9064養老模式”,即到2020年,有90%的老人以社區服務為依托實現居家養老,有6%的老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實現養老,有4%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1]。這說明,以社區為單位的養老模式是將來最重要的養老模式。本文著眼于新疆團場,基于社區服務,對團場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情況做一調查研究,以期了解老人們的真正需求,這樣才能避免在開發養老信息化服務系統時的盲目性。
養老信息化是指,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老年人衣食住行提供便捷。例如,實現安全監護的“一鍵通”,應用物聯網技術測量血壓、血脂上傳到終端,并進行電子病例的管理,適用于老年人的通訊器、上網顯示器等。信息化技術將運用在健康管理、生活照料、親情溝通等各個方面,實現方便、快捷、安全、可控的養老信息技術[2]。從養老信息系統方面來看,養老信息化現狀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從系統開發的角度來說,發達地區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養老系統,相對有名的養老信息化系統有,例如基于C/S模式的“全國離退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基于C/S模式的“離退休干部管理系統軟件”等,這些養老信息系統大部分都是基于C/S模式,但是目前來說,基于B/S模式且較為成功的養老信息系統還不多[3]。
(2)從用戶需求角度來說,有部分學者從用戶需求方面建立了需求模型,左美云等人在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中有詳細地闡述[4],本文設計的調查問卷,也是以左美云等人的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為基礎,再結合團場實際的情況所得來。
(3)從用戶使用范圍來說,在2013年底,內地發達地區如上海、廈門、廣州等地,已經全面實施開展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的建設,大部分社區已經引進養老信息管理系統。而在邊遠地區如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特別多的成功引用養老信息系統的案例。
目前,團場信息化還處于初級階段,初步形成了一個信息網絡,大部分團場師部已經形成了主干網絡通道,初步普及了信息技術。政府、各大企業能夠應用信息管理系統對信息進行管理[5]。信息化在團場養老方面的應用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實踐,就信息化水平較高的農八師石河子市來說,這些居家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對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時,對信息化管理還不是特別清晰,基本上是先統計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再通過電話聯系中轉站為老人提供服務,并沒有社區購買養老服務系統。團場在地理、歷史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各團場分布較散、信息化程度不高,這些都給團場養老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針對養老信息系統的功能需求展開調查,一共設計了25個題目,全部都是社區養老信息系統開發中可能會遇到的功能需求。問卷主要涉及到了6個方面,分別是生活照料類、醫療保健類、文化休閑類、體育健身類、精神慰藉類及政策法律類的需求,并且有年齡、性別的記錄,以便后面對年齡和性別分別進行交叉分析。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首先明確了調查地點、調查對象。農八師下屬有18個團場,它們分布較散,筆者選擇位于石河子市信息化程度較高的152團,距離石河子市較近的143團,并選擇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對老人們的訪問,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然后再進行調查問卷的填寫。
統計學上認為,一個有效的小規模問卷數量,在30~100之間是最好的,所以筆者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4份由于沒有填寫完畢及被訪人不認真填寫,視為作廢問卷,有效問卷為46份。
一個調查問卷是否有效、是否可信,我們需要對其進行信度與效度評估。信度即其可信度,效度即其準確度。筆者利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分析出信度為0.870。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認為,一個調查問卷的信度大于0.7,即認為是有效的調查問卷,所以本問卷有效。同時,分析出其效度KMO值為0.592,大于0.5可以做因子分析。
我們認為,如果很重要的選項比例大于35%,則該選項有必要成為信息系統的功能建設。見表1,帶有下劃線標記的為很重要的,且所占比例大于35%的選項,一共有10項。

表1 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在生活照料類的6個題目中,回答很重要且大于35%的有兩項,它們分別是,上門維修工作信息(56.5%),提供外出車輛信息(39.1%)。相比于上門家政服務信息、老年公共食堂信息、提供糧油米面信息等,老人們更希望得到上門維修工作和提供外出車輛信息,因為糧油米面代購、理發洗澡等,他們通過身邊的店面和商家,很容易獲得這種服務。
醫療保健類的4個題目中,回答很重要且大于35%的有3項,回答很重要這一項在醫療保健類所占全問卷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它們分別是,建立醫療檔案(69.6%),一鍵呼救(80.4%),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信息(45.7%)。可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更加重視健康。其中,一鍵呼救更是占到了高達80.4%的比例,這說明老年人急切需要一鍵呼救系統的建立。建立醫療檔案,可以按時監控老人的生命體征,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文化體育類5個題目中,回答很重要且大于35%的有兩項,它們分別是,老年活動中心的信息(52.2%),太極劍、操以及其他老年運動培訓的信息(39.1%)。可見,老人對社區活動的參與性還是非常高的。社區的老人聚集到一起,無論是打牌、打球,還是跳舞,他們能夠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找到同伴,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精神慰藉類的4個題目中,回答很重要且大于35%的選項為0,這也出乎筆者的意料。在發達地區的同類型問卷中,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等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也體現出了團場的特殊性。這一代老人基本上都是當年屯墾戍邊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們并不熱衷于心理咨詢等這些新興的產業。相反,他們通過與社區其他老年朋友聊天、一起活動等方式,進行心理舒解。
其他類的4個題目中,有3個被認為是很重要,認為很重要的比例很高。可見,居家老人對法律政策等的需求還是迫切的,他們對養老政策、重要新聞事件都比較關心,國家政策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老人們大都希望能夠了解到國家養老方面的政策新聞。對于建立健全社區網站,比較同類的研究結果,內地發達地區老人認為較為重要,這一代老人更注重身體的健康,相比上網學習、瀏覽社區網站,他們表示更愿意到廣場鍛煉身體。
考慮到調查結果,會在年齡和性別上與其他功能信息有差異,所以筆者利用SPSS19.0對問卷結果進行差異性交叉分析,卡方測驗小于0.05的,認為兩者之間有較為顯著的差異。
2.4.1 在性別上存在的差異
在性別上的差異有4組,分別是法律援助咨詢信息、養老保險信息、上門維修工作信息和老年活動中心信息。
(1)男女在法律援助咨詢信息方面的差異。

圖1 男女在法律援助咨詢信息上的差異
如圖1所示,男女在法律援助咨詢信息上的差異,卡方測驗為 0.002,小于 0.05,有顯著的差異。其中,有 63.0%的男性認為法律援助咨詢信息一般重要,有73.7%的女性認為法律援助咨詢信息很重要。由此可見,女性在法律需求和法律咨詢方面有更加強烈的需求,這也許是因為女性老年人更需要安全感,更需要被保護。
(2)男女在養老保險信息方面的差異。

圖2 男女在養老保險信息上的差異
如圖2所示,男女在養老保險信息上的差異,卡方測驗為0.003 小于 0.05,有顯著的差異。 其中,有 81.3%的男性認為養老保險信息很重要,有47.4%的女性認為養老保險信息一般重要,可以看出男性老年人對養老保險信息的需求大于女性老年人。(3)男女在上門維修工作信息方面的差異。

圖3 男女在上門維修工作信息上的差異
如圖3所示,男女在上門維修工作上的差異,卡方測驗為0.009,小于 0.05,有顯著的差異。 其中,有 48.1%的男性認為上門維修工作信息很重要,有68.4%的女性認為上門維修工作信息很
重要,可以看出女性老年人對上門維修工作更為重視。(4)男女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方面的差異。

圖4 男女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上的差異
如圖4所示,男女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上的差異,卡方測驗為 0.003,小于 0.05,有顯著的差異。其中,有 51.9%的男性認為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一般重要,有78.9%的女性認為老年活動中心信息很重要,可見女性老年人對老年活動中心的信息需求比較迫切。2.4.2 在年齡上存在的差異
在年齡上存在明顯差異的有兩組,分別是老年活動中心的信息和提供電話咨詢方面的信息。它們反映了不同的年齡組有不同的需求,筆者將年齡分為75歲以上組和75歲以下組。
(1)不同年齡的老人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方面的差異。

圖5 不同年齡的老人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上的差異
如圖5所示,不同年齡的老人在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上存在的差異,卡方測驗為0.012,小于0.05,有顯著的差異。其中,有44.4%的75歲以上老人認為老年活動中心信息不重要,有67.9%的75歲以下的老人認為老年活動中心信息很重要。可見,75歲以下的老人相對較有活力、有精力,更加愿意去老年活動中心進行活動。
(2)不同年齡的老人在提供電話咨詢方面的差異。

圖6 不同年齡的老人在提供電話咨詢上的差異
如圖6所示,不同年齡的老人在電話咨詢上存在的差異,卡方測驗為 0.004,小于 0.05,有顯著的差異。 其中,有 61.1%的 75歲以上老人認為提供電話咨詢不重要,有60.7%的75歲以下老人認為提供電話咨詢一般重要。可見,老人們普遍認為電話咨詢不是很重要,其中75歲以上的老人更是認為沒有必要電話咨詢。
根據調查問卷的25個問題,我們得出選項為“很重要”且大于35%的項目有10項,它們分別是,上門維修工作信息;提供外出車輛信息;建立醫療檔案;一鍵呼救;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信息;老年活動中心的信息;太極劍、操以及其他老年運動培訓的信息;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方面的信息;政府養老政策、重要新聞事件信息;養老保險信息。通過對年齡和性別與其他信息功能上的交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女性老年人在上門維修工作、法律咨詢、老年活動中心上的需求大于男性,男性老年人在養老保險信息上的需求大于女性老年人。75歲以下的老人在電話咨詢和老年活動中心的信息上,需求人數上均大于75歲以上的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在上門服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都有增加的趨勢,他們對健康和生命體征監測更為重視。
(1)在構建團場養老社區服務管理系統時,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需求,選擇老人需求高的服務內容,例如一鍵通、建立醫療檔案等。
(2)針對老人們認為一般的選項,要加大宣傳力度,對他們進行適度地引導。當他們在意識中接受這些服務,并且在現實的使用中體會到其中的方便時,便會促進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也能夠更好地為老人服務。
(3)與年齡和性別有差異的服務內容,在功能建設時要有針對性,系統要能夠做到很好的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刪、改。針對不同的年齡、性別,不同需求的老人,開發出不同的服務功能。可以結合物聯網等多方面的現代科技,尤其是在醫療保健方面,老人攜帶移動終端,可以方便快捷地測量血壓、血糖等指標,再通過物聯網將信息傳達到數據庫,使社區醫療人員根據實時數據,及時地發現并記錄老人的各項健康指標,做到統一化、系統化。
[1]北京市民政局.北京“九養政策”實現“一箭三雕”[J].領導決策信息,2010(26):20-21.
[2]劉佳.行業信息化之養老產業信息化[J].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2013(6).
[3]姜唯.德州市離退休干部社區服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3.
[4]劉滿成,左美云,李秋迪.基于社區服務的居家養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信息系統學報,2012,11(2):87-100.
[5]李志剛,朱東芹,陳敏齊,等.新疆兵團信息化發展的SWOT分析與戰略選擇[J].中國信息界,2012(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