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依
本報告根據2014上海國有企業50強和上海民營企業50強的2013年和2012年的經營業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研究這兩類企業在總量指標、平均指標、集中度指標、人均效益、資本效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不同之處,以資有關方面參考。
一、上海國有企業50強與上海民營企業50強總量對比分析
1. 營業收入
從營業收入指標看,上海國有企業50強共實現營業收入36905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34家企業,營業收入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10家企業。而同期上海民營企業50強的該項指標總額為5253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14家企業,營業收入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10家企業。顯然上海國有企業5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是上海民營企業50強7.03倍,上海國有企業50強明顯強于上海民營企業50強。
2. 資產總額
從資產總額看,國有企業50強的資產總額為141657億元,平均值為2833億元,其中有15家企業的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資產總額在100-1000億元之間的有21家企業,資產總額在50-100億元之間的有6家。
上海民營企業50強的該項指標總額為5662億元,平均值為113億元,其中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有1家企業, 13家企業的資產總額在100-1000億元之間,8家企業的資產總額在50-100億元之間。
3. 納稅總額
從納稅總額指標來看,上海國有企業50強的納稅總額為3099億元,其中納稅總額超過100億元的有7家企業,納稅總額在10-100億元之間的有16家企業,納稅總額在1-10億元之間的有21家企業。
民營企業50強的該項指標總額為173億元,其中納稅總額在50億元以上的有1家,10-50億元之間的有3家企業,納稅總額在1-10億元之間的有24家企業。
4. 研發費用總額
就已提供數據的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而言,國有企業50強的研發費用總額為1020億,其中研發費用總額在100億元以上的有1家,10-100億元之間的有4家企業,研發費用總額在1-10億元之間的有13家企業,研發費用總額在5000萬-1億元之間的有6家企業。
民企50強的該項指標為26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總額在10億元以上的有1家,1-10億元的有6家企業,研發費用總額在5000萬-1億元之間的有1家企業,研發費用總額在1000-5000萬元之間的有9家企業。
5. 就業人數
就企業的從業人數而言,國有企業50強共吸納就業124萬人,其中人數在10萬人以上的企業有2家。
民企50強的該項指標總值為25萬人,就業人數在10000-40000人之間的企業有7家。這顯示出上海民營企業的就業規模遠弱于上海國有企業。
6. 專利
國企50強的專利總量為26526項,其中發明專利3153項。在國企中,在發明專利方面,排名前三甲的分別是: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580項)、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59項)、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341項)。
民企50強擁有專利總量2258項,其中發明專利1084項。發明專利方面,排名前三甲的分別是: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762項)、、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60項)、上海勝華電纜(集團)有限公司(18項)。
二、上海國有企業50強與上海民營企業50強成長性對比分析
1. 增長狀況分析
從整體規模看,從各指標的增長的絕對數額而言,上海國有企業50強比上海民營企業50強增長勢頭要好得多,在相對增長率方面,上海民營企業在營業收入、凈利潤上優于國企。但是2013年無論國企民企的就業人數都有所減少。詳見表1
營業收入增長率,國企50強增長15.67 %,民企50強增長29.47%;資產增長率,國企50強增長14.10%,民企50強增長13.83%。凈利潤增長率,國企50強增長12.82 %,民企50強負增長29.46%;納稅增長率,國企50強增長10.81 %,民企50強增長0.87%。就業人數增長率,國企50強增長-1.52%,民企50強增長-2.77%。
2. 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主要反映企業的數量及其相對規模的分布結構。我們采用企業排名前五位CR5和前十位CR10的各項經濟指標占50強企業各項經濟指標的比率作為集中度指標值。2014上海國有企業50強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營業收入為5658億元,凈利潤是356億元,資產總額為3736億元,納稅總額為773億元,研發費用為58億元,就業人數是91870人。2014上海民營企業50強排名第一的是上海華信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其營業收入為1026億元,凈利潤是12億元,資產總額為280億元,納稅總額為2億元,研發費用為1.56千萬元,就業人數是2148人。同樣排名第一的企業,國企與民企的總量指標上相差懸殊巨大。
針對CR5企業而言,國有企業在凈利潤、資產總額、納稅總額和研發費用的比率上明顯超過民營企業,尤其是在資產總額上有顯著的集中性,營業收入、從業人數指標國企略低于民企;針對CR10企業而言,與CR5顯示的狀況大致一致,在營業收入上國企也比民企的集中度高。總體情況看,研發費用的投入無論在國企還是民企都高度集中在少數企業中,反映出研發費用的分布非常不均勻。具體的集中度分析數據詳見圖1。
3. 人均效率和資產效益指標分析
比較上海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鍵指標要從衡量企業的產出效率方面考慮,這其中主要從人均產出和單位資產產出兩個角度來進行兩組數據的對比。上海民營企業50強在諸項人均指標上都低于上海國有企業50強,尤其在人均資產上遠遠低于國企,而且在最近六年中呈波動式發展,國企反而是逐年上升。在單位資產的產出上,靜態數據顯示上海民營企業50強比國有企業50強產出效率高得多,且資產負債率略低。
(1)人均指標
從四項人均指標看,上海國有企業50強遠遠超越民營企業50強。從最近六年的發展趨勢上看,國企每年的人均指標逐年穩步提升,而民企的發展有進有退,呈波動式發展。民企在人均營業收入上2012年下降,其余年份都在增長;在人均凈利潤上,2010和2011年下降,其余年份上升;在人均資產上,大面上呈上升趨勢;在人均納稅上,穩中有降。詳細數據見圖2、3。
(2)單位資產的產出
從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資產比、凈資產利潤率方面看,民企50強優于國企50強。國企13年與12年相比,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資產比率指標都下跌了,凈資產利潤率和資產負債率提升。
同時我們關注到,13年與12年數據相比,民企50強在資產收益率、凈資產利潤率、營業收入資產比率和資產負債率上都下降。詳細數據見圖4、圖5。
4. 產業發展分析
上海企業的產業分類主要為三大板塊: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國企50強中有制造業企業14家,服務業企業29家,建筑業企業7家。民企50強中,擁有制造業企業17家,服務業企業30家,建筑業企業3家。顯然,入圍的企業的產業分布,國有與民營旗鼓相當。詳細數據見表2
從產業角度看,無論哪個產業,在絕對值指標上國企的規模遠超越民企。尤其在納稅額上,民企與國企的差距最為懸殊,數據顯示國企制造業的納稅額是民企制造業的27.17倍,國企服務業的納稅額是民企服務業的11.67倍,國企建筑業的納稅額是民企建筑業的17倍。民營企業的稅收負擔更重。從產業分類看,顯然民企的絕對指標都遠落后于國企,其中從制造業角度,民企與國企的相對差距最大。從產業的資產效益看,無論在制造業、服務業,還是在建筑業領域,民企總體優于國企。但唯一例外的是在凈資產利潤率上,民企建筑業明顯遜于國企建筑業。
國企的資產負債率比民企高,尤其在建筑業表現最高,就制造業和服務業,民企與國企的趨于相同。這反映總資產中有較大比例資金是通過借債來籌得的,這種現象可以一分為二來看,如果企業資產收益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可以解釋為:企業的融資能力強,利用債務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強;如果企業資產收益率比較低則說明負債經營的效果不佳,意味著企業的償債負擔較大。而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國企建筑業的數據恰恰顯示:資產收益率低,而資產負債率高。
5. 企業社會貢獻與創新能力分析
從納稅看,國企50強2013年納稅總額為為3099億元,比2012年的2700億元增長了14.78 %;民企50強2013年的納稅總額為173億元,比2012年的188億元下跌了7.98 %。從稅收增幅上看,國企增、民企跌,發展勢頭不一致。從納稅總量上看,國企是民企的17.91倍。
從就業看,國企50強實現就業124萬人,同比上年120萬人增加了3.33%;民企50強實現就業25萬人,同比上年27萬人,下降了7.41%。民企似乎仍未擺脫經濟環境的影響,新增就業呈下滑趨勢。
從創新能力看,2013年國企50強側重于“技術創新”,投入研發費用總額為1020億元,增幅為270.91%;民企投入研發費用總額為26億元,同比下降了3.70%。國企擁有專利26526項,同比上年增長了20.35%,其中發明專利3153項,同比上年下跌了19.38%,另外參與形成標準1482項。民企擁有專利2258項,同比上年增長了38.78%,其中發明專利1084項,同比上年增長了613.16%,另外參與形成標準146項.。國企和民企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加強,雖然民企投入研發費用總額有所下降,但取得的成果是驚人的,尤其在發明專利上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6. 2014與2013入圍企業變動
對比近兩年的入圍大企業名冊,國有企業中有5家企業發生變動,而民營企業則有10家變動。顯示出國有大企業經濟發展基本穩定,民營企業的波動較大。
三、2013國企50強與民企50強總體發展特點
1. 民企50強在企業發展規模上明顯弱于上海國有企業50強
無論從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納稅總額、研發費用、就業人數、專利等總量指標的比照,還是從兩大類企業中各自排名第一的企業的比較,國有企業的強勢不容置疑。
2. 上海企業整體經濟增速明顯,國企與民企各有優勢,但提供就業總量均下降
基于過去兩年的各自發展的數據,國企50強整體絕對數額增長情況優于民企50強。在相對增長率方面,民企在營業收入、凈利潤上優于國企。雙方在就業上均表現為負增長,表明減少用工提高勞動效率受到重視。
3. 企業集中趨勢明顯,企業間發展不均衡
國有企業在總量規模上的發展差距大于民企。國企50強大企業中,集中度更高,各企業發展很不均衡,差異大,呈現出“一支獨秀”的趨勢。研發費用的集中度最高,研發投入只集中于極少部分企業。
4. 民企的資產效益遠高于國企,但人均效率低于國企
上海民企50強在人均效率上都低于上海國有企業50強,尤其在人均資產上遠遠低于國企,而且在最近六年中呈波動式發展,國企反而是逐年上升。在單位資產的產出上,靜態數據顯示上海民營企業50強比國有企業50強產出效率高得多,且資產負債率略低。
5. 研發投入產業差異明顯,國企投入強于民企
2013年企業較上年更加重視研發投入,產業差異較為明顯,國企建筑業投入增速最快。國企和民企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加強,雖然民企投入研發費用總額有所下降,但取得的成果是驚人的,尤其在發明專利上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從研發費用和專利數量方面,國企發明專利數量是民企的2.91倍,國企投入的研發費用是民企的39.23倍,民企從投入研發所取得的效益顯然優于國企。研發費用的投入,國企中有13家服務企業無數據,而民企中:6家制造、24家服務、2家建筑皆無投入。
6. 國企對社會的貢獻力高于民企
2013年無論納稅和提供就業崗位國企的勢頭始終超越民企,在稅收增幅上,國企增、民企反而跌,就業崗位上也同樣出現了國增民跌的現象。
7. 民營企業發展的波動性大于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發展更為穩定
國有企業中有5家企業發生變動,而民營企業則有10家企業,民營企業的波動性更大。四、總結
通過對2014上海國企50強與民企50強的對比數據分析可看到,企業發展的綜合實力在增強,雖然在一些指標上民企弱于國企,甚而退步,但大的發展方向還是喜人的。我們期盼繼續鞏固上海國有企業發展的支柱地位,同時提高國企經濟效益、降低稅負,降低負債率。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民企發展,改變國強民弱的不平衡局面,尤其要從金融、技術創新等角度對民企進行政策傾斜,發揮民企的獨特優勢,激發民營經濟更大活力。
(作者系上海海關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