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各大企業普遍存在著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意識薄弱,相關監管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企業的正常運行發展,對會計行業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此,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深入分析會計監督的內涵以及研究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問題顯得尤為必要,筆者在文章中先理清何為會計監督,然后對現行的會計監督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最后“對癥下藥”,給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會計監督;企業發展;建議
一、引言
會計監督是指依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規章等對企業內部進行的會計工作給予一定程度的控制,而后為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以及擴大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便需要根據正確有效的會計信息對這一系列的經濟活動來作全面、綜合的協調、控制以及監督管理。在會計學里,一般對于會計監督有廣義與俠義兩種劃分。后者僅是企業內部進行會計監督的其中一部分,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企業會計職員按照國家出臺的相關財經政策法規,會計法規等利用正確的會計信息,對企業所進行經濟活動來給予的全面綜合的監控以及管理,以使企業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而不相背離;而前者即廣義的會計監督內容不僅包括內部監督,還包括外部監督,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政府財稅、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文章中所提及的會計監督僅指狹義的會計監督,從企業內部入手,對如何加強企業會計監督提出相關建議。
二、我國企業會計監督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領導對會計監督不予重視?,F行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中財會人員素質水平仍然不夠高,但對于最基本的算帳、記帳、報帳等工作和進行一般性的經濟情況分析還是能夠勝任的,畢竟財務這一塊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被多數企業中的高層領導所認可,連這記賬等最基本的工作都干不了的只是極少數人,還要追溯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由于高層任人唯親,盛行不正之風,他們將自己的親朋、子女提拔到相關崗位去的,現在還是有個別的領導如此作為。而這少部分強塞進來的財會員工不通業務,又懶得學習,而且常以財會監督自居,態度生硬,認為自己有后臺便了不起,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由于領導對內部會計監督不夠重視,這個”黑鍋“不能由廣大財會工作人員來背。
2.企業內部管理機構不完善。相對于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當前的企業管理結構還不是很完善,尚處于建設初級階段,有待進一步健全。在多數企業內部沒有一套完整的會計監督制度體系,對會計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即便是有幾個個別的企業建立了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會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來執行與管理,導致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失真,披露不夠真實,這同樣會讓企業會計監督制度形同虛設,便直接導致企業會計秩序的混亂以及經營不力的后果。為加強企業內部的規范化管理,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促進公司發展壯大,提高經濟效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應加快制訂并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3.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社會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有賴于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保障,對于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也同樣如此,但我國目前在會計這一領域方面仍然存在著無法可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比如,我國雖然已開始施行新《會計法》,相比于舊法,是有了實質性的進步,然而與之相配套的一些明確而又精致的細則卻并沒有出臺,導致新《會計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針對性,幾乎成為一紙空文。當有違規現象發生時,還是缺乏相關的法律條文給予強有力的懲戒。而已經出臺的法律制度也沒有去認真落實,對企業會計的監管與懲罰力度不足等,使企業監管體系制度上存在著巨大的缺陷。而且,對于一部分單位在執行新的財務制度之后,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管路,致使“新制度、老法子”的情況出現,會計管理狀況混亂不堪。
4.企業獨立的會計監督制度不完善。在企業內部具有一套完善獨立的會計監督制度才能確保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運作,否則便會使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執行不力。在許多發達國家,對于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且客觀的評價往往會委托授權外部會計監督機構來執行,便能保證企業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進行,而且也有效抑制了企業內部間的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使會計監督的職能得到實質性的體現。然而,我國大多數企業中還是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會計監督制度,仍然不夠完善,不能緊密的結合外部對企業內部進行會計監督,便難以保證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
三、加強企業會計監督的相關建議
1.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造成我國企業會計內部監督不力的情況出現原因有兩種,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里的主要負責人并沒有真正了解進行企業內部監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一些有法不依的現象發生。人們心里總會有這樣一個想法:內部監督只是流于形式表面,給外人看看就好,它的設立可有可無。再碰到處理不了的某件事情或者某種情況發生時,他們第一想法并不是從法律法規或規章中尋找依據,而是轉而問領導應該怎么辦,領導怎么說就怎么做,而把相關的條文規定完全放在一邊,以致許多違規做事,瞞上欺下的情況時有發生。那些失真的會計信息便就如此樣炮制出來了。也許企業獲得了一時的經濟效益利、,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絕對不是良策,反而侵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所以,在當前首當其沖的便要健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已經刻不容緩,并要求企業人員來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2.企業主動接受外部會計監督。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財會職員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做事并向其負責,因此,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會計在干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從事著會計監督工作,便好比兼裁判員又是與運動員于一身,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不可避免。所以,在企業進行自我監督的同時也接受外部會計監督是非常必要的,如以會計師事務所里注冊會計師為主的社會監督具有客觀公正性,以政府財稅、審計等職能部門為主的國家監督具有權威性,這不僅能依法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相關會計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同時還能對從事相關工作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進行外部監督。
3.全面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企業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對會計監督工作水平的高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有利于加強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首先,對會計從業人員每年定期進行繼續教育、設置會計職業道德以及誠信評價系統等多種方法來對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進行加強。其次,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對外界的抵誘和抗壓能力也應予以加強,不能因為單位負責人的幾句話或者要求,以及某些利益的誘惑便放棄基本的職業道德,而違規做事。最后,還應該有拔尖的業務素質水平以及較強的綜合能力,除了會計人員自身不斷提升能力,豐富專業知識外,單位也應時刻關注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更新,以便能更快的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而后更好的開展會計監督工作。
4.加大法律法規處罰力度.筆者認為,對于防止一切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莫過于法律的處罰。罰的越重(當然要把握一個“度”),所受到的教訓自然越深刻,因此,在政治以及經濟兩個領域加強處罰力度,尤其是經濟制裁,可以令違法違規者將吞進去的經濟利益完全的再吐出來,也許會更多,長此下去,便就沒有人再愿意以及敢于違法違規了。但這畢竟只是外部實行的懲戒措施,企業內部難以把控,所以對于企業自身還是應該多從上述三個角度加以考慮。
四、結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各類經濟活動更加復雜,難以完美掌控,因此,企業監督也隨之愈來愈成為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改善企業內部會計環境,也有助于企業對外披露真實有效的信息,很多學者以及相關企業家也在對這方面加強研究,首先就須得搞清何為正確的會計監督?對會計監督有了一個正確的了解后,又需要如何為強化會計監督創造條件?并且對如何保障會計監督相關工作的順利展開,而使之更具有約束力,企業應該怎樣制定一個具有相對有強制效力的內部監督制度?再輔之以外部相關政府財稅、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管理,這樣便能使會計監督職能能夠正常運轉,也對企業的健康長遠有序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明辰.淺論加強企業會計監督[J].中國林業經濟,2013(04)
[2]吳玲.加強會計監督,提高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職能[J].財經(學術版),2013(20)
作者簡介:王桂霞(1969.8- ),女,吉林省敦化市人,財務總監,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財務管理、企業納稅籌劃和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