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小微企業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微型企業在激活市場競爭,提高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已發揮了巨大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卻制約著其發展壯大,小微企業的經濟產出占全經濟產出的比例與其獲得融資比例是極不相稱的,因此,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良性發展關鍵問題之一。本文就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進行了闡述,并探討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現狀;解決途徑
小型和微型企業是指與本行業的大企業相比生產規模較小的企業,是一個相對概念,我國的小型和微型企業的主要類型包括:國有小型和微型企業,城鎮集體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隨著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微企業在穩定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啟動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企業制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中國的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既有小微型企業經營的特點,自身的原因,也有整個金融體系和其他原因。
首先,小微企業對融資“用不到” ,這主要是源于自身原因。小微企業規模小、大多是輕資產型的企業,固定資產不多,這就缺乏向銀行貸款的高質量抵押品,所以傳統的銀行擔保貸款對小微企業只能“望梅止渴”;而且小微企業對信用評級認識不深,有些小微企業可能因為管理者自身素質的限制,無意識的欠貸或拖延還款,小微企業也從此失去再獲得外界幫助的機會,至少更加困難:更危險的小微企業的自身財務管理問題,缺乏財務預算能力,內部現金管理制度混亂。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小微企業在面對風險時毫無招架之力。所以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走著“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的悲慘道路,能真正能從小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的寥寥無幾。內在動力不足,就算外界提供再多的幫助也是難以扶持,不能長久維系。
其次,小微企業對融資“用不起” ,在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之前的較長時間中,對于資金需求具有“短、頻、急”特點。若不能保證這個過程中的現金流,則很可能發生資金周轉問題甚至造成破產。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產品基本上與對大企業的貸款產品相同,沒有考慮小微企業的特點,缺少為他們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信貸品種單一,無法滿足小微企業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于此同時, 商業銀行作為小微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但由于貸款門檻高、審批時間長、貸款“僧多粥少”等眾多因素制約,使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貸款數量十分有限。在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都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的背景下,民間借貸成了企業的無奈選擇。在部分地區,民間借貸利率高風險大,逐漸演化成高利貸,高利息的民間借貸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財務負擔和巨大的金融風險,這不僅加劇了中小微企業經營的困難,而且使小微企業以后獲得正規貸款無異于“飲鴆止渴”。
最后,政府及市場不能提供全面的“保駕護航”, 我國不斷出臺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但總體卻收效甚微。著名經濟評論家葉檀就曾提出“中小企業越扶越弱,政策口惠而不實"的觀點。我國在2003年正式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多,而且并沒有針對小微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單獨立項。不完善的金融法制,加大了小微企業還有金融機構的業務風險。另外,對小微企業融資起重大作用的擔保等中介機構的發展還不完善,市場上很多的擔保機構并不專業,存在服務功能不到位、手續繁瑣、收費項目多、重復論證、重復收費等問題,這樣的中介機構并不能有效的承擔信貸風險和責任風險。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這樣的中介擔保機構并不能起到任何有效的幫助,反而增加了中介費用和時間成本。
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有效途徑
1.加大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以直接通過采取降低稅率、減免稅款、提高征收起征點等稅收優惠政策給小微企業最直接的資金援助:通過采取財政補貼、財政貸款、優惠貸款等財政優惠政策給小微企業最有力的資金支持;通過立法不斷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和領用擔保體系,全面發展資金市場、資本市場;各地方政府也應制定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地方性法規,制定具體措施對小微企業實行全面幫扶。同時政府也可以牽頭舉辦多樣活動幫助銀企無縫,解決金融機構與企業在信息掌握上相互不對稱,最終解決“金融消費者最后一公里”問題。以長沙為例,在細致全面地對長沙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進行摸底調查后,2014第三屆長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節提出“幫助小微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口號,將把工作最終的落腳點放在幫助銀企實現無縫對接上。活動主辦方將把有關信息反饋至銀行等金融機構,供其參考后為小微企業量身打造出便利、實惠的金融產品,然后推出一系列落地活動。
2.小微企業自身應做的努力。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小微企業自身。只有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把自身企業的財務制度健全、注重企業信用,加強企業商品競爭力,增強企業自身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融資問題。另外,小微企業要打破以往“同行是冤家”的傳統概念,培養集群發展意識,以相互參股、產業協作分工等方式,加強企業聯合融合,通過集群、集團發展,共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定價權,共同提高貸款擔保和風險分散化解能力,共同鋪就融資發展的綠色通道。
3.建立適應小微企業客戶的信貸產品。目前已經有多個銀行試點為小微企業創新提供了純信用方式貸款, 此類信用融資基于企業及企業主信用累積,采用專業評分卡系統工具評價,為企業發放純信用貸款,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問題。比如建設銀行推出近十項小微企業專用信貸產品。不斷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在 “信用貸”、“信用貸-善融貸”產品成功推廣的基礎上,推出了“結算透”、“創業貸”、“稅易貸”、“POS貸”、“善融e貸”等小微企業信用類產品,此外還強力推動小微企業貼現業務,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的發展。
另外,從十二五開始,國家已陸續指定了小企業發展試點地區,建立了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金融機構應該通過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全面合作,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產品,并通過與政府、園區及外部機構合作,爭取財稅資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分擔銀行貸款風險,這些努力在推動小微企業融資發展上將更具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寧丹.略論國內中小企業融資與發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
[3]韓陽.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
[4]李曉東.河北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河北:河北農業大學.2012.
[5]陳柏蒼.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分析.中國貿易報,2009(9).
[6]國才.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管理,2010(5).
作者簡介:周文慧(1984- ),女,湖南長沙人,碩士,湖南信息學院,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