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奔
[摘 要]社會保險是對勞動者生存權的重要保障。從司法層面進行分析,可以將社會保險分為社會保險補繳爭議和社會保險賠償爭議這兩方面。在解決這兩種社會保險糾紛時,應以行政的手段,按照勞動爭議對社會保險糾紛進行解決,根據不同糾紛的實際情況,確立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文章從社會保險爭議的類型進行分析,對社會保險的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糾紛的策略。
[關鍵詞]社會保險;爭議;解決途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127
社會制度的逐漸完善,使得勞動者的權益問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并采取了許多方法和手段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在社會保險方面,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制度、決策等,專注于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基于勞動者工作環境、生活實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勞動者在申請社會保險賠償時出現了爭議。
1 社會保險爭議的主要類型
1.1 補繳爭議
社會保險是一個涉及較廣的概念,通過對概念內部可以進行細化分類的部分進行研究,以便于廣大的勞動者對社會保險的爭議具體、全面的了解。社會保險補繳爭議是較為繁復而重要的,如果不能對社會保險補繳爭議進行正確的解決和處理,將會對勞動者的養老和醫療方面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造成社會保險補繳爭議主要是由于單位的失誤而造成的。目前,企業內部存在因為工作失誤乃至故意為之造成的失誤,導致出現企業勞動者社會保險拖欠、不足等現象,勞動者在短期內不容易發現因為這些失誤對自身造成的權益的影響。補繳爭議主要是在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發生的糾紛,面對這種糾紛,勞動者需要對企業的相關單位進行社會保險補繳方面的溝通,往往是能解決社會保險補繳爭議問題的。
1.2 賠償爭議
社會保險的賠償爭議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社會保險的補繳爭議有一定的聯系和相似性的,由于企業的相關單位在進行勞動者保險繳納問題中的故意回避,以及履行保險事宜不夠徹底而引起的。社會保險補繳爭議和社會保險賠償爭議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后者發生時,已經對勞動者的實際權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害。例如,在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勞動者出現工傷時,就需要進行及時的醫療救治,這個時候,因為企業的相關單位沒能及時或者沒有完全繳納社會保險,直接導致了勞動者社會保障的缺失。勞動者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就會要求企業的相關單位進行賠償,以補償勞動者因為社會保險賠償部分的損失。產生社會保險賠償爭議的主要原因就是勞動者想要獲得相應的補償。
2 社會保險爭議類型的主要特點
2.1 行政特色濃烈
目前,國內的保險行業在種類上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承辦機構上也不相同。一般保險的承辦機構是經由國家批注的,例如保險公司。社會保險則是由國家相關機構承辦的,這是社會保險與其他種類保險最大的差異。基于這種原因,促就了社會保險運作時具備了豐富的政治色彩,更具有執行公信方面的優勢。而普通的保險公司則是以經濟收益為運行目的,具有經濟色彩。相反的,每年國家還會為社會保險進行規模較大的財政撥款,以減輕勞動者的生存壓力,為勞動者的生存提供強保障。
2.2 解決途徑不統一
社會保險在執行過程中,由于企業各單位的實際情況的差異,較為容易與勞動者產生社會保險爭議問題,這是從社會保險開始出現便一直伴隨其發展、完善而存在的問題。社會保險由于類型的不同,所產生的爭議的性質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解決爭議的途徑也各不相同。這就給解決社會保險爭議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無法對社會保險爭議進行統一的解決,阻礙了社會保險爭議的快速解決,降低了社會保險爭議的解決效率。目前,解決社會保險補繳糾紛與賠償糾紛的問題時,兩者自成解決體系,涉及一些交叉性的社會保險糾紛的解決時,勞動者較難尋找出有效的解決途徑,這時候社會保險解決爭議的相關途徑的局限性就凸顯出來了。
2.3 解決效率較低
目前,社會保險爭議糾紛解決的效率相對較低,這直接影響到了勞動者的實際需求。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在進行社會保險爭議解決時,相關的程序較為復雜。行政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了在進行社會保險爭議問題解決時,通常需要進行多次的審核、繁復的處理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勞動者在尋求社會保險問題解決時的難度。由于實際中的參與社會保險爭議問題解決的相關人員自身的素質、辦公條件等問題的限制,也會造成社會保險爭議問題解決效率提升困難的現象。
3 社會保險爭議的主要解決途徑
3.1 解決程序
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勞動法律制度不斷健全,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也日益提高,因社會保險引發的爭議日漸增多。社會保險爭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爭議各方主體的利益需求不同,外在表現為勞動者對社會保險權益的維護,深層價值則是勞動者對社會利益的追求和對個人價值的關注。通過勞動爭議程序能較好地解決企業相關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爭議,通過對勞動者和企業相關單位之間的矛盾進行調解、仲裁。根據實際的情況,勞動者可以根據勞動爭議程序與企業相關單位進行協商,無法達成共識時還可以由相關解決機構進行仲裁,以達到促使企業相關部門支付勞動者社會保險賠償缺少的部分,從而達到協助勞動者進行權益的保護。基于社會勞動爭議程序的局限性,導致了其不能對社會保險的補繳爭議進行有效的解決,不能徹底地解決社會保險補繳爭議問題,只能對社會賠償爭議進行解決。
3.2 行政手段
社會保險的承辦方是政府的行政機構,因此,在進行社會保險爭議解決時,企業相關的部門和勞動者應重視對行政手段的應用。通過行政手段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地使社會保險爭議得到較快、較好的解決。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的情況以行政復議的方式向相關的行政機構提出書面的要求,要求行政機構對涉及社會保險爭議賠償的問題進行解決。一般情況下行政復議是能解決社會保險爭議問題的,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者勞動者對行政復議解決的結果不贊成,還可以進一步向法院機關提出行政訴訟,經由法院機關的處理。行政手段的使用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4 結 論
社會保險是勞動者在年老、疾病等導致的無法正常進行工作時獲得國家統一發放的物質幫助的有效途徑,社會保險是對勞動者基本生存資料的保證。市場經濟的逐漸完善,造成了社會保險的多樣性發展,也使得因社會保險問題而產生的糾紛日益增加。社會保險爭議問題的處理,直接影響到了勞動者的切身權益,也進一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社會保險爭議的多樣性,從而導致了相關部門在解決社會保險賠償爭議和糾紛時的難度,勞動者在尋求社會保險賠償時,應從多渠道進行解決,相關機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解決社會保險爭議,保障勞動者的自身權益。
參考文獻:
[1]郝仲敏.社會保險爭議解決途徑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學,2013.
[2]劉卓.社會保險爭議民事解決途徑探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3]金外瓊.社會保險爭議解決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4]李國慶.社會保險爭議解決途徑分析[J].企業導報,2014(3):121-122.
[5]李琪.社會保險爭議解決機制完善[J].商場現代化,2013(22):176-178.
[6]陳清.社會保險糾紛解決途徑探討[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10):99-102.
[7]莫春萍.關于加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