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相鳳
【摘 要】近年來,在公共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深化的前景下,如何加強單位預算資金管理,提高預算經費執行力,是財政核補事業單位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結合自己的在崗經驗,闡述了財政核補事業單位預算執行不力的現狀并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財政核補事業單位;預算經費;執行力
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要求各級單位嚴格落實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財政預算管理上推行公開“三公經費”、“公車改革”、“精簡會議”等一系列改革新舉措。另外,事業單位財政補助撥款的特殊性,也一直是社會、民眾關注的焦點。因此在中央廉政建設及社會呼吁公共財政預算公開透明的背景下,加強財政核補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經費管理,提高財政預算經費執行力,是公共財政管理改革對預算單位提出的要求,也是單位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業務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預算經費執行力是指預算單位按質按量地完成預算經費執行目標的能力,具體體現在預算單位各財務期間財政補助經費支出的完成程度,通常以預算資金執行率作為其定量考核指標。正常的預算經費執行率應與序時時間進度相配比,即按序時時間進度,預算資金在各財務期間應達到的正常支出水平。
一、財政核補事業單位預算經費管理與執行現狀
財政核補事業單位有一定的事業收入來源,財政僅按一定的比例及定額標準對該類事業單位進行經費補助,事業收入補充經費不足。目前,一些單位對預算經費缺乏有效的管理,年初開支無計劃,年中執行無控制,執行結果無評價,導致預算經費執行不力,給單位造成不利的影響。其具體表現形式及影響主要有兩方面:(1)經費支出過度,過早用完財政經費,引起財政預算資金執行率過高,出現個別項目經費不足,徒增事業收入彌補財政經費不足的負擔,造成資金浪費,又隱藏著單位事業結余資金不足的風險;(2)期間執行率低下,期末沖刺達標,給人以年底突擊花錢,違規亂花錢的表象,使單位形象受損,也因執行進度緩慢,存在財政收回額度或削減下年補助經費的風險。
因此,財政核補事業單位必須認真分析財政經費執行不力的原因,加強預算經費管理,嚴格控制預算經費執行率,力求各項經費在合法、合規、合理支出的前提下均衡有序平穩地進行。
二、預算經費管理不嚴、執行不力的現狀分析
1.預算編制缺乏足夠重視,預算分配計劃性不強
目前,部分事業單位領導未對預算編制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預算編制的財務專業性強,應該是財務部門負責的工作,不重視預算編制的過程,不考慮編制依據是否充分,而過于關注申請財政經費多少的問題,多報虛報總體經費需求。另外在年初財政預算經費下達后,沒有按照預算經費總量做出全年支出計劃安排,執行中支出隨意性較大,為預算執行偏離正常指標埋下隱患。
2.個別工作人員專業性及責任心不強
事業單位大多實行以崗定薪的薪酬制度,缺乏完善有效的競爭及考核激勵機制,部分崗位設置職責權限不明,容易滋長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的不良風氣。有的單位還安排非財務專業人員補充財務崗位,因該部分人員缺乏應有的專業履職能力,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容易為其假以借口,推卸責任,在報賬過程反復出現取得憑證不合規、審批資料不齊備、報賬不及時、未按規定或計劃開支等問題,直接影響當期預算資金執行率,給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諸多不便,加重了財務核算工作負擔。
3.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脫節,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
預算執行過程中業務經辦部門與財務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難以按財政綜合平衡開支的要求開展業務,支出隨意性大。特別是一些大額、分期項目,項目完成率難與正常資金支付比率相匹配,出現應支未支、緩支的現象,嚴重影響當期預算資金執行進度,同時面臨財政按比例收走不達標經費額度的風險。
4.執行過程中特別項目的限制性約束
(1)公用經費中特殊項目規定的約束
公用經費中的一些定額項目,如清涼飲料、節日加班餐費、離退休管理費,因其經費特點,很難按與時間配比的支付進度執行。另外,財政補助單位還存在使用公用經費彌補人員經費中臨工經費不足、社會保障經費不足的因素,導致人員經費前期執行率偏高,同時公用經費前期執行率偏低。
(2)政府采購及工程項目實施的時間性約束
在財政核補的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及工程項目所涉經費比重大,且實施過程均要經歷嚴格的立項審批、確定供應商、實施、驗收、結算等程序,時間跨度較大,易造成前期預算經費執行率低下。還有部分單位對連續性項目合同到期前重新招投標所需時間的預測性不足,導致新舊合同不能及時接續,合同經費不能按期支付,也直接影響預算經費的執行進度。
(3)合同支付條款的限制性約束
一些單位在簽訂大額項目合同時,忽視了財政對各會計期間經費執行率需達標的要求,僅依據項目的完工程度分季度、年度支付,或在次月支付,使經費執行率難與序時時間進度相匹配。
三、加強預算資金管理,提高經費執行力的對策
1.預算編制講方法,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
單位領導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由分管領導牽頭各業務部門參與預算編制,使預算經費全面統籌各業務部門的需求,達到預算編制科學合理化,提高預算的準確性。這是提高預算執行力的基礎。基本支出預算應按財政核撥經費比例及定額標準編制,勿錯報漏報,全面統籌各項經費需求。特別關注公用經費中的“三公經費”、“會議費”、“政府采購”項目,以零基預算為基礎,對比往年支出水平,以本年實際需求出發,科學預測全年支出。項目支出預算是單位根據自身發展的特殊需要,向財政申請的專項經費,具有專款專用、不得挪用的特點,單位應按根據具體項目需求,合理預測經費總量,不得多報虛報。
2.預算執行有計劃,在事前控制好經費執行率
科學合理的支出計劃是提高預算經費執行力的前提。年初預算經費下達后,建議單位領導組織財務部會同各業務部門分配預算經費總量,編制年度具體的業務實施計劃,特別安排好重要項目或大額項目的實施進度與序時時間進度相配比,在經費執行前做好控制計劃。
3.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重視經費執行分析與控制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提高預算經費執行力的重要保證。財務部門應加強與各業務實施部門,特別是采購部、資產管理處、項目實施部門的信息對接與溝通。在預算執行中要以計劃標準為準繩,注重各會計期間預算執行結果分析,及時發現并調整執行偏差,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特殊事項對預算經費執行率的影響:
(1)公用經費中定額項目支出要明確其具體的開支范圍、時限要求及審批權限。對于公用經費補充其他項目經費的情況,應在保證其合理調劑使用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其對當期總預算經費執行率的影響。
(2)重要合同的簽訂應吸收財會、審計、法律顧問或專家的意見。重點關注支付條款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影響財政資金執行率達正常指標。對需辦理政府招標采購的延續性項目合同,應提高對項目前期工作用時的預知性,提高經費預算的準確性,確保經費執行有效接續。
(3)分期實施的重大項目指定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統籌監管項目實施及經費執行進度。全面跟蹤合同履行情況,督促項目實施進展、工程完成率及資金支付進度等,發現可能影響資金執行效率的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并提出解決方案。
(4)財會人員應以各期實際經費支出為依據,區分經費功能科目類別,定期對各項經費執行率進行偏差分析,并將分析結果上報領導,反饋至相關業務經辦部門,及時溝通調整偏差。
4.執行結果須評價,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督與考核
單位應設立績效考核評價小組,專門負責考核單位各業務部門及個人工作績效,包括對預算經費執行力的考評。績效考核小組應以年初預算分配、執行計劃及各會計期間財政部門要求達到的預算資金執行率為評價標準,以各會計期間實際經費支出金額為測算依據,考核、監督各期間預算經費執行情況,并將考評結果作為考核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標準,建立追究問責機制,從完善制度、規范方面,提高經辦人責任心,保證預算經費均衡平穩地執行。
5.加強業務知識的宣教與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及履職能力
預算經費執行的好壞,是與財務人員的業務熟練程度分不開的。近年來隨著財政經費管理改革的深入,新的規章、新的制度、新的政策,對財務人員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業務主管部門加強對財務人員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解讀新政策要求,使經費執行人員及時全面地了解經費使用及開支要求,在核算過程中提高預算經費管理控制與執行能力。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令第68號.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2]財政部編寫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解讀.2012
[3]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