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 要】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財政部、衛生部等部委于2010年12月31日聯合對外下發了《醫院會計制度》,該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首先在公立醫院中試點執行,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原制度同時廢止。新《制度》的頒布與執行,對醫院預算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此相關的標準也制定的越來越精細。然而縱觀我國各類醫院卻依然不難發現,預算管理的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本文以此為背景,結合現行制度與醫院現狀,圍繞預算管理試展開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有助于我國醫院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醫院;預算管理;有效性;執行;措施;發展
一、醫院預算管理概述
預算管理實際是一種財務預算。醫院于會計期初,根據其近期的發展目標與任務計劃,編制月度/季度/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并在計劃中針對醫院當期的收支規模、財務結構、資金渠道等進行預測。總體而言,醫院預算實際是醫院在本會計期間內的發展目標與任務計劃在財務,尤其是在收支方面的一種具體反映。億元預算一般分為兩類,即收入預算、支出預算。其中,收入預算主要涉及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其他收入、差額預算補助等;支出預算主要涉及藥品費、業務費、工資、職工福利費、衛生材料費、公務費、大型設備更新維護費、一般修繕購置費、低值易耗品費用、租賃費、制劑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差額預算補助和專項補助支出等。
二、醫院實行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財政部、衛生部等部委于2010年12月31日聯合對外下發的《醫院會計制度》中,明確要求我國各類醫院均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并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預算管理機制。同時,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預算管理在醫院內部管理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并發展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醫院內部管理手段。預算管理無論是對醫院的現行運營還是日后發展,都具有重大貢獻。
預算管理的基期工作便是針對醫院的近期發展目標與任務計劃編制前期預算。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事前控制”。此外,醫院在運行中需執行預算計劃,而在這種執行中,醫院的管理者與財務人員需要圍繞預算監督醫院的各項經營活動是否存在違背醫院發展目標與任務計劃的現象,并針對違規行為及時采取適當措施糾正偏差。而這實際是一種“事中控制”。再者,會計期末,當期的預算計劃已執行完畢,此時醫院需匯總預算執行情況,并及時將信息反饋和進行績效評估。管理者根據所反饋的信息能夠及時了解預算與實際執行的差異,以對癥下藥。而這實際是一種“事后控制”。
三、目前我國醫院預算管理的常見誤區
前文已述,執行預算管理,對醫院的整體運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以此能夠確保醫院收支平衡、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同時,預算管理還能從源頭上加強醫院的財務管理,強化執行國家制定的醫療衛生政策。雖然我國衛生部、財政部重新修訂了《醫院會計制度》,并于其中明確要求我國各類醫院均要建立健全預算管理機制,全面實行預算管理。但是,在《制度》執行的近三年中,我國醫院在預算管理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善。
1.相關人員認識不足
管理者等相關人員對醫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足主要體現在,醫院管理者對預算管理的編制方法、編制程序,以及預算管理在醫院整個運行體系中的作用均了解不足。而究其原因,多是源于在很多醫院管理者的觀念中,預算管理僅不過是一項隸屬于財務部門的財務工作,與其他部門、其他人員牽扯度不大。另一方面,這種觀念的存在還是因為醫院內部對預算管理的宣傳力度不足,普及工作不夠。同時,財務等人員傳統意識過強,缺乏全員財務管理意識,使預算管理的人員參與積極性不高。
2.預算執行力度不高,未落到實處
目前,我國各類醫院的預算管理執行力度普遍不高,未真正落到實處。首先,預算管理的硬性約束不足,各科室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其次,在預算編制期間,財務等相關人員制定各類數據與標準時缺乏嚴謹性,繼而導致預算的準確性、實用性、合理性等均有所欠缺。再者,目前我國各類醫院在預算編制中存在“兩張皮”現象,組織機構與人員配置均存在不完善之處,對預算計劃缺乏深入考察與論證。在預算執行中,預算沒有發揮出應用的規劃作用,對超預算、無預算的情況沒有進行必要和嚴謹的審批。而之所以存在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缺乏行之有效的預算管理機制與考核機制。
3.預算管理目標不明確,預算編制缺乏獨立性
《醫院會計制度》中已對預算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我國各類醫院都應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并結合內部管理目標,編制當期財務收支計劃,并于預算執行中嚴格把握預算指標。然而在現實中,由于我國醫院具有公益性質,并非市場競爭環境中的自由主體,無論是運行還是未來發展均會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計劃與約束。因此,實際的醫院預算管理目標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明確性。首先,很多醫院在編制預算計劃時,可能并非出于醫院內部管理的角度,而是單純為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的任務。容易導致醫院的預算管理目標與其中長期發展不對應。其次,在現行制度下,醫院的預算計劃實際還是其申請經費的一種工具,并非用于規范和完善實際的內部管理。因此,很多醫院的預算管理對其內部控制的作用發揮并不高。
四、促進我國醫院預算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前文已述,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國各醫院開始正式施行《醫院會計制度》。該《制度》中明確提出我國各類醫院均應健全預算管理機制,全面施行預算管理。但是,在《制度》執行的近三年中,我國醫院在預算管理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圍繞醫院預算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自己的相關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醫院預算管理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1.加強預算控制,不能隨意調整預算
預算的實際執行效果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醫院管理者及財務等人員對預算的控制力度。因此,醫院在預算執行中,應對其加強控制。定期將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待偏差及時探明原因,積極糾正,全面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再者,醫院在預算管理的期初,一旦預算編制完成,就不得隨意變動。然而,隨著新醫改的進展,醫院的發展規劃可能也會隨之出現較大變化,這些變化勢必會對預算產生較大影響。此時,財務等預算負責人員便不得不進行預算調整。對此,相關預算管理人員應對“突發情況”進行妥善分析,及時報告上級,再行補提預算或在前期預算基礎上進行調整。此外,收入預算調整后,支出預算也應相應進行調增或調減。需要注意的是,在預算調整方面,財政補助資金預算一般不予調整。
2.利用內控機制規范預算的實際執行狀態
除上述措施之外,醫院還應利用內控機制規范預算的實際執行狀態。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財務或者預算部門應于每會計期初編制醫院當期的預算計劃。通過該計劃,實現對資金的統籌安排與合理控制開支。在預算執行中,倘若所發生的支出超出預算范圍或者不在預算計劃之中,則應報醫院領導,走特批程序。倘若未經領導授權審批,則不得開支。此外,超出預算計劃的支出,財務或預算管理部門應對其發生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其次,財務或預算管理部門應于每個會計期初時,分解預算收入的各項指標,并將其細化至各個科室。每期期末,財務或預算管理部門參照前期所制定的預算計劃,分析當期的預算實際執行情況,并于執行過程中對預算進行嚴控。總之,要利用醫院的內部控制實現預算管理。
3.完善預算管理和考評機制
筆者認為,我國醫院若要從整體上促進預算管理,就不得不從制度角度進行完善。而需要完善的制度,一方面是預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則是與預算相關的考評制度。俗語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而這種規矩便是制度。首先,在制度中圍繞預算的編制、審核、執行、分析、調整等,進行詳細規定。一旦發生問題均能“有據可查”。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與預算相關的考評制度,以充分調動全院各員工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倘若各科室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效果較好,甚至產生了相關績效,則應對該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相反,則應給予一定的懲處。總之,通過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與考評制度,全面促進醫院的預算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姜樂峰.醫院內控制度建設淺議[J].時代經貿(下旬刊),2012(10)
[2]邱濱.如何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J].經濟師,2013(10)
[3]毛景.淺談醫院財務管理的制度建設[J].時代經貿(下旬刊),2011(03)
[4]陳碧婷.醫院財務的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J].金融經濟,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