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摘 要】近些年來,外商投資企業憑借其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中國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這與其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密不可分。本文在分析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包括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問題、企業內部監管及腐敗問題、財務評價機制問題和轉移利潤問題等。在此基礎上,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完善外商投資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包括:(1)在現有管理體制下提高境內資金的使用效率;(2)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最大限度杜絕腐敗問題;(3)完善財務管理評價機制,注重遠期考核目標,追求長遠利益,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如產品質量、市場份額、售后服務、開發能力、應變能力等考核指標;(4)加強稅務機關的監管,限制轉移利潤,避免稅款流失,并列舉了一些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外資企業成本、利潤的審計,關注關聯企業間尤其是與境外關聯企業間的交易;提高稅務征管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稅務機關在外匯付出開具稅務證明時把好審核關;完善國家財稅法規,嚴格執法,加大對偷逃稅款的處罰力度;加強外部合作,彌補信息不對稱等。希望本文能夠給國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及相關部門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監督管理;評價機制
近二三十年以來,境外資本大量涌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日益增多,外資企業憑借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很多跨國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產生的利潤甚至超過了其本土市場或其他發達國家。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對外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外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一、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勢
1.明確的內控目標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這一目標已經在理論界達到了共識,但外資企業在實際操作中貫徹的更為有效。堅持“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不僅有利于消除內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而且有利于貫徹內部考核和評價指標。堅持“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可以避免企業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側重于長期效益。
2.管理理念更為先進
一般內資企業比較講究論資排輩,重視學歷。但學歷高并不代表能力強。外資企業更強調員工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員工的心態”、“工作態度”等,更注重員工內在素質。外資企業有明確的“獎懲制度”,沒有經常對員工開展思想工作,一般依靠完善的制度和獎懲策略來約束和激勵員工。
3.管理制度更為完善
一般外資企業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或管理體系,一般包括以下三類:
(1)會計組織系統,它包括會計的組織機構以及在該組織機構下所設置的會計崗位和職責劃分,有著科學的職責分工。外資企業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分工明確細致,規章制度健全。對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都有具體的規章可循。科學的職責分工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
(2)會計業務處理系統,它規定了各類業務會計處理程序,包括各類業務內部控制要求、會計信息傳遞程序、處理環節,以及相應憑證、賬簿、報表的編制、流轉和歸檔過程。財務人員須嚴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操作。
(3)會計信息系統,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會計信息核算和報告的指標要求,會計信息收集、分類、記錄、傳遞的載體要求。
4.管理工具更為科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資企業非常重視管理工具的選取和使用,會精心挑選適合公司的財務軟件,不僅包括財務核算軟件,尤其重視財務分析軟件的配套使用。先進的財務軟件(ERP)價格昂貴,涉及全公司所有相關部門及業務流程,實現系統化、電子化管理,避免大量重復勞動,分工更為精細、科學,管理效率高。另外,通過使用配套的財務分析軟件,整合所有財務數據,使財務分析人員能夠從各種維度便捷的獲取財務分析所需資料,還可以通過預定義的指標體系和分析報表體系自動生成各類表格,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和效率。
有些內資企業不夠重視財務軟件,認為只要能記賬就可以了,更談不上購買配套的分析軟件了。
二、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
1.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差
有些外資企業目前缺乏集中的資金管理系統、資金調控制度和信息傳遞體系。尤其對大型外資企業來說,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外資企業無法做到實時地在境內外之間匯劃資金,實現資本流動。因此,母公司難以全面掌握子公司的財務和資金狀況,缺乏完善的資金管理系統的支持,財務部門難以合理配置資金流入、流出比例,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差。
2.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腐敗問題
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國內高層管理者很容易繞過企業的管理制度,從而滋生腐敗問題。很多世界知名企業如西門子、IBM、沃爾瑪、寶馬、波音、戴爾等眾多的跨國公司都存在腐敗現象,尤其是2013年7月爆出的藥品行業行賄受賄葛蘭素史克行賄事件,社會影響非常惡劣。商業賄賂背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惡化投資環境,制造經濟泡沫。由于商業賄賂的成本最終要轉嫁給社會,因此它嚴重的侵蝕社會公共利益,其成本最終將由普通民眾來承擔。
3.財務管理評價機制不完善
外資企業現行財務制度的評價體系主要以經營業績為考核標準,以高層管理人員任期為考核時間。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容易讓企業管理者只重視任職期間的業績增長,存在通過盈余管理等人為操縱手段對財務報告進行粉飾的可能性,透支公司全部資源,追求業績短期增長,忽視企業的長遠利益及遠期目標的規劃。
4.國內財稅法規與母公司所在國財稅法規不一致,外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轉移利潤,造成我國稅款流失
現階段,我國與許多國家實現了單邊征稅,我國會計制度也實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但也存在與母公司所在國特別是維爾京群島、加勒比地區等避稅天堂地區的財稅法規有不一致的地方,外資企業通過轉移價格等方式,降低在中國境內的收益,造成我國稅款流失。目前外企避稅主要有以下形式:通過“高進低出”將利潤轉移到境外;虛增投入固定資產設備價值提前收回部分投資額,且虛報企業年度折舊費用;以支付專利、專有技術、商標、商譽等特許權使用費、銷售傭金、回扣等形式將利潤匯出境外;以支付網絡維護、廣告、咨詢等勞務費用轉移利潤;通過關聯企業資金融通代付利息等形式轉移企業利潤。
三、完善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1.在現有管理體制下提高境內資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部分內銷型跨國公司存在業務收入及盈余資金多為人民幣形式,存在人民幣資金充足、外匯資金相對稀缺的問題,故有以盈余人民幣資金購匯或使用國內外匯貸款等方式進行境外放款的需求。外匯局為落實新36條,下發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從2012年7月 1日起,境內企業可使用境內外匯貸款進行境外放款。而之前境內企業進行境外放款,一直按照2009年頒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企業境外放款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僅允許境內企業在一定限額內使用自有外匯資金、人民幣購匯資金以及經外匯局核準的外幣資金池資金向借款人進行境外放款。
2.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最大限度杜絕腐敗問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于2013年1月22日中紀委全會上強調,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同時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并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作風。
外資企業應充分意識到黨中央反腐的決心,完善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堅決依法治理,從公司長遠利益出發,杜絕腐敗問題。外資企業應避免一支筆審批制度,所有審批必須嚴格按照公司制度逐級審批,并由專人復核。建立由內部審計部門定期審計制度,內部審計部門應直接向最高權力機構匯報,確保其獨立性及權威性。建立內部監管查處機制,對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通過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降低腐敗發生的可能性,加大違法犯罪處置力度,提高違法犯罪的代價,最大限度杜絕腐敗問題。
3.完善財務管理評價機制,注重遠期考核目標,追求長遠利益
財務管理評價如果只注重短期經營業績指標,容易導致企業急功近利,只顧追求眼前利益,抑制企業未來創造價值的能力,不能適應企業持續經營、長期發展的需要。應增加非財務指標、遠期目標的考核。由于企業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考核的目標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但最重要的指標包括以下幾點:
(1)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血液,高品質的產品質量可以為企業提供長期發展的機會,一旦企業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傷及企業聲譽,企業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才有可能挽回損失,嚴重者會導致企業倒閉。企業應重視質量指標,可以選用殘次品率、合格率、退貨率、客戶回頭率、客戶投訴情況,索賠客戶數量等指標。
(2)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反映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市場份額的增長,反映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企業一般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或降低產品成本來提高市場份額。
(3)售后服務。售后服務是企業間進行非價格競爭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售后服務可以提高客戶的回頭率,提高客戶滿意度,鞏固擴大現有市場。可以采用處理客戶問題的及時性、客戶對維修人員的滿意度等指標。
(4)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能力。企業如想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成為優質的百年老店,光靠現有的產品是不夠的,企業只有不斷研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才有可能長期健康發展。可以采用研發投入率、新產品占有率、新市場占有率等指標。
(5)應變能力。在目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各種突發事件,企業應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可以通過負面新聞應變能力、商品調度能力、原材料調度能力等指標。
4.加強稅務機關的監管,限制轉移利潤,避免稅款流失
由于跨國公司有著極強的稅務籌劃力量。大多數知名跨國公司會選擇普華永道等國際知名會計公司進行公司架構、業務運作的設計,流程非常復雜,不便于稅務機關核查;許多外資企業的財務核算軟件為國外先進的財務軟件,國內稅務人員不熟悉,監管比較困難;海關、稅務、銀行等部門間信息不對稱也造成了稅務核查的工作難度大。故應從以下方面加強稅務機關的監管,最大限度的限制轉移利潤,以免造成我國稅款流失。具體措施包括:
(1)加強外資企業成本、利潤的審計,關注關聯企業間尤其是與境外關聯企業間的交易。對關聯企業間不合理的交易價格進行調整,維護我國正當稅收權益。
(2)提高稅務征管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稅務人員不僅要熟悉稅收法規,還應了解國際貿易、財務會計,廣納專業人才。適度增加涉外反避稅專業人員的數量,增加對外資企業審查的范圍與力度。加強對稅務人員廉政建設,對腐敗案件嚴懲不貸,肅清稅務人員隊伍。
(3)稅務機關在外匯付出開具稅務證明時把好審核關,避免國內企業通過向境外支付管理費、咨詢費、特許權使用費、項目提成費等形式轉移利潤,造成稅款流失。
(4)完善國家財稅法規,嚴格執法,加大對偷逃稅款的處罰力度。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財稅法規,完善我國的財稅法規制度建設,彌補我國財稅法規的漏洞,降低偷逃稅款的機會。另外,應嚴格執法,提高違法犯罪成本,不能只以補交稅款代替處罰,要讓納稅人意識到偷逃稅款的代價其無法承受,要樹立法律的威嚴,令人不敢小覷。
(5)加強外部合作,彌補信息不對稱。稅務機關加強與銀行、海關甚至與國外的稅務合作,建立信息資料庫,特別是價格信息網絡,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國際市場價格信息,一定程度上防止外資企業轉移定價行為,偷逃稅款行為。
參考文獻:
[1]時媛媛.淺談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及發展趨勢[J].中國外資,2013(20):33,36
[2]趙栓文,周龍.對構建我國外資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思考[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11(50):67
[3]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EB/OL].http://www.mofcom.gov.cn/ aarticle/b/g/201208/20120808263664.html, 2012-06-11
[4]劉士全.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轉移與稅收應對.[EB/OL].http:// www.doc88.com/p-690136794894.html,2011